笔均7615元 网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小微细胞

51岁的李爱华,为了带孩子和照顾中风的奶奶,几年前在武汉开起了小超市。年底将近,供应商都提醒她要提前备好货,否则春节期间生意好却没人能给她送货。备货需要资金,李爱华用支付宝收钱码积累的3万元的贷款,备好了货,还买了几台超人拉客神器——摇摇车。

34岁的刘丽敏,6年前开始在湖南邵阳创业,开办了一家录音工作室,专门为广告、电视剧作录音。现在的观众审美品味越来越高,片方都希望能做出大片的效果。今年10月,刘丽敏接到一个非常好的订单,但是需要一些特殊音效,她原来的设备满足不了制作需求。还好她一直在用支付宝收钱码收款,积累了4.8万元的贷款额度,有了这笔钱,刘丽敏终于添置了设备,成功接单!

1. 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银行

网商银行是中国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

网商银行是一家开在“云”上的互联网银行,没有线下网点的纯互联网银行,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来驱动业务运营。

网商银行定位于专注服务小企业的互联网银行,业务依托于实体经济和真实的交易场景,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为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随着整个社会从IT时代走进DT时代,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网商银行各项工作中,如营销分析、产品创新预测、交易实时风控、业务趋势判断、客户授信等,真正实现了“数据即业务”。

网商银行推出的电商贷款产品基于大数据对借款人进行了预授信,申贷过程也变得非常简单,无需抵押,无需人工调查,创建了“310”贷款模式,即三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零人工介入,大幅降低了放贷成本,也有利于降低贷款利率。

2017年6月,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在两周年之际,推出针对线下小微企业的“多收多贷”服务,只要用收钱码收款,收到越多客人的付款,能贷款的额度就会越高,烧饼店、小卖铺、街边摊这样的小商家也能方便地在网商银行贷款。

全国的小微商家主体有数千万,但因为缺少抵押和经营数据,小微商家一直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而“多收多贷”的出现有望为这个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小微企业通过“收钱码”收款越多,网商银行对其风险的了解就越深入,提供给它们的贷款支持就越多。这样只要流水稳定,连路边摊都有可能获得贷款。

仅仅6个月,已经有超过155万线下小微经营者获得了网商银行的贷款。双十二期间,网商银行推出的“码商金融狂欢节”,短短17天就有超过36万码商申请并获得了贷款,超过209万码商开始使用商家专属的现金管理工具“余利宝”,活动总参与人数超过了1095万。

在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服务首次规模化触达了这批最小微的线下经营者群体。

2. 笔均7615元 服务实体经济小微细胞

与大企业满额贷款慢慢使用不同,小微经营者更为精打细算,为了节省利息,只有必要时才申请贷款,并且尽快还款,有需求再贷,“小、急、短、频”的特点明显。网商银行数据显示,线下小微经营者笔均贷款金额仅7615元,平均资金使用时长为50天,6个月内贷款超过3次的经营者却达到35%。

目前,网商银行的线下小微经营者贷款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2个省342个城市,其中武汉、杭州的贷款户数最多,二三线城市的线下小微经营者对贷款的需求普遍旺盛,郑州、苏州、温州、成都位列全国前十位,且排名超过北上广深。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线下消费市场活跃,另一方面网商银行有效填补了这些城市对小微经营者的金融服务空白,为他们提供了贷款渠道。

3. 不良率仅0.78% 线下小微商家也能实现大数据风控

无担保、没抵押、缺风控数据,是阻碍传统金融方式服务线下小微商家最重要的原因。用“码”实现线下商家的互联网化后,网商银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这些限制,彻底改变金融风控模式。

“刚开始探索线下小微企业的贷款时,我们也心里没底。但随着不断的探索,我们发现线下小微经营者用上移动支付之后,能够沉淀下来的部分数据维度甚至比线上电商还要丰富,再结合我们的风控能力和经验,为他们提供贷款服务就有了基础。”网商银行资深总监胡晓东表示。

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专注服务小企业10余年,积累了10万+的指标体系,100多项预测模型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

而针对线下小微经营者,网商银行创建了多套针对性风控措施,能有效识别经营属性、判断交易有效性、预测商家经营能力。人工智能,甚至能够在1秒钟内通过转账关系链判断出是个人还是个体经营者,排除虚假交易,并在支付数据基础上结合商圈人流、同类商家经营状况等综合纬度,给用户一个最合理的授信额度。

“传统的信贷风控理念往往先把人预设为坏人,但网商银行从不预设任何一个坏人,我们把每个人首先看成是好人,然后用大数据的风控技术把其中少数的‘坏人’挑出去。”网商银行行长黄浩表示,这也是网商银行能够在短短半年服务这么多线下小微商家的原因。

截止11月底,网商银行线下经营者贷款的不良率仅0.78%,99.15%的商家都能做到按时还款。

4. 开放合作 共同服务线下1亿小微经营者

从行业看,网商银行服务的“码商”主要以服务行业的经营者为主,其中服装店、超市便利店、烟酒杂货等零售商家占19%,餐饮、教育、美容、维修、家政等纯服务性商家达81%。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2016年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51.6%,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则超过7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第三产业大量的个体户、小企业得不到贷款的支持,是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最重要的原因。科技的发展,让金融血液能输送到实体经济的每条毛细血管,渗透到每个细胞,将助力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国经济结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表示:

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过去一段时间,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已经超过制造业,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正逐步从原来满足工业企业为主的服务模式,向满足服务业转化。

和人们衣食住行紧密相连的服务业商户,他们的典型特征是以小微、零散形式存在,这也和现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有关系。这种情况下,传统金融明显表现出对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传统金融主要服务第二产业,以服务大企业为主,模式也是批量、大规模的抵押贷款模式,但对小微、零散、依托互联网展开的服务业活动,传统的融资模式很难适应,因为成本太高。

这种情况下,科技在更好优化金融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变化,也是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的重要的落地抓手方面,展现了重要价值。

金融科技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通过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不仅有效降低了小微群体的服务成本,也能控制风险。更重要的是,在金融服务链条嵌入实体经济的需求过程中,也提升了整体的金融服务效率。

在这个方面,网商银行推出的“码商”这种崭新的服务模式,很好适应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也适应了这类客户群体的需要,充分发挥了科技对金融的助力和改造,让金融可以更好的对这一类型的实体经济提供支持。

这个创新也值得传统银行业学习,我们也看到,传统银行业也在努力进行创新,试图去适应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方面,网商银行基于科技的创新,相信未来会和同业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未来,这样好的模式可以在全行业内推广,网商银行可以借助更多银行的资金力量,扩大业务的范围,继续加大对这一类群体的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线下具有经营性质的小微商家及个体户总量可能有1亿户。黄浩表示,网商银行积累的服务线下小微经营者的经验和能力也将向更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一同在更大层面上解决线下小微贷款的难题。

5. 移动支付0门槛帮助小微经营者实现数字化升级

2013年,线下商家开始拥抱移动支付,并在这种支付的数字化基础上,享受各种方便快捷的综合金融服务。我们看到,线上电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催生和锤炼了包括支付宝、口碑、网商银行等在内的平台,这些平台现在也服务于线下商家,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升级,提升了线下商家的数字化水平,为将来重构“人、货、场”,进入新零售时代打下了基础。

作为线下新零售的基础,支付环节的畅通、广覆盖十分重要。2017年2月,支付宝推出了低门槛的移动支付产品“收钱码”,让小商家不用购置扫码枪等机具,就拥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场券,并让数以千万计的小商家以支付为基础,享受低门槛、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

所有支付宝的用户,尤其是具有频繁收款需求的商家,可以通过支付宝申请统一格式的收钱码(二维码贴纸、挂牌等),收到支付宝寄来的专属收钱码之后,商家就可以通过收钱码来收款了。为了小商家发展,支付宝还推出了收钱码的扶持政策:商家用收钱码收来的钱,提现免费。

截止11月底,收钱码全国申请用户量突破了4000万。这意味着,数以千万计的小商家、个体户通过收钱码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

蚂蚁金服宣布,未来三年持续投入超过100亿支持小微商家线下支付,预计未来三年为线下小微商家提供贷款累计超过1万亿元。

6. 蚂蚁金服商家多维服务

今年10月, 蚂蚁金服针对线下小商家打出多维组合拳,从支付、贷款、保险到营销全方位布局,推出“多收多赚”计划,包含多收多免、多收多赊、多收多得、多收多贷、多收多保等系列服务,并宣布未来三年将累计为线下小商家提供贷款超过1万亿。

多收多赊:通过收钱码上1688找货源,物美价廉还能赊账。

多收多免:收钱码收钱提现免费,多收多免,到账语音提醒,还能升级花呗收钱。

多收多贷:商家贷款,一键申请,立马到账。

多收多得:钱赚回来怎么安排?巧用余利宝提升收益,大额转入转出方便做生意。

多收多保:“你敢收,我敢赔”,收钱码被恶意调包、覆盖,支付宝可赔付损失。多收多保。

数据服务:经营数据哪里看?用收钱码得专属经营账单、大数据经营分析。网商有数,让商家对自己的资金能够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花呗:让消费者可以先买后还,分期购物,提升商家的交易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