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语说历史:千古疑案之文学篇,《悯农二首》二首的作者究竟是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是《悯农二首》,又作《古风二首》之第二首的著名绝句。它几乎是中国儿童的启蒙诗作,干百年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篇。但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谁?答案却有较大的分歧。

止语说历史:千古疑案之文学篇,《悯农二首》二首的作者究竟是谁

按照传统购说法,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绅。李绅(公元722-846年)字公垂,无锡人。在文学史上,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新乐府诗写作的最早实践者。他的《乐府新题二十首》,直接导致了元,、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产生。因此,《全唐诗》将此诗列于元積名下,从其一贯的创作风格来看,是合情合理的。

止语说历史:千古疑案之文学篇,《悯农二首》二首的作者究竟是谁

但是新的看法认为: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聂夷中。因为在《全唐诗》中,这四句诗也列入聂夷中的《田家二首》之中。聂夷中(公元837-?)字坦之,河东人。他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因此为诗多以民间疾苦为主旨,是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创作此诗也有很大可能。另一更为重要的证据是:宋代《全劳备祖》一书是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在后集卷二千“五言绝句”栏下所辑李绅诗作仅“春种一粒粟”一首,而在“五言古诗”栏下辑录的聂夷中诗里却有“锄禾日当午”四句。因此,此诗的著作权应该归于聂夷中名下。

止语说历史:千古疑案之文学篇,《悯农二首》二首的作者究竟是谁

这首诗的作者之所以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是因为清编《全唐诗》分别在李绅、聂夷中名下都录入此诗。同时在聂夷中下注“此篇一作李绅诗”,而在李绅下却没有注明。所以后来的选本因为先看到李绅名下的诗作并未加互见的说明,久而久之,便约定俗成地使此诗成了李绅的作品。

止语说历史:千古疑案之文学篇,《悯农二首》二首的作者究竟是谁

一方面是流行已久的成说,另一方面是已有更早证据的新见,究竟《悯农》诗(锄禾日当午)该属于哪位诗人名下,似乎还需有更多的确凿证据来作出判断。但时移势迁,这确凿的证据是否会出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