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近日,有關虹鱒魚、三文魚的話題再次引發了廣泛討論,原因是一份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佈,把虹鱒魚算作了三文魚。

在此前的5月份,一則“我國青藏高原養殖三文魚已佔國內三分之一市場”的新聞引起了爭議。有人說青藏高原養殖的是“虹鱒魚”,並非“三文魚”。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不是來自政府部門,而是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同13家企業共同編制併發布。

目前,中國三文魚年消費市場增速達25%,預計2025年中國三文魚的消費總量可能超過25萬噸。

虹鱒魚等於三文魚?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愛吃日本料理的小夥伴,每次去店裡是不是都會點上一份厚切三文魚呢?

雖說大部分小夥伴對“三文魚”有著大概的印象和理解,但很少有人能夠明確說出這是哪一種魚。

Why?因為這個詞並不是某一種魚的具體學名,而是對一類商品的俗稱。

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三文魚實在太多了,挪威三文魚、帝王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有關真假三文魚的爭論很多,其中受質疑最多最激烈的便是“淡水三文魚”,即虹鱒魚。

虹鱒魚作為淡水魚,極易感染寄生蟲,再加上許多商家並沒有按要求冷凍滅蟲,而是直接拿來充當為三文魚刺身端上桌,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許多業內專業人士一直在強調虹鱒魚與傳統三文魚的區別,但與此同時也有一大批圖利的商家依舊將虹鱒魚作為三文魚刺身直接賣給顧客,說“淡水三文魚也是三文魚”。國內一直缺少有關“三文魚”的明確概念劃清,因此這種情況無法禁止,爭論也持續不休。

不過在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一則“《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佈”的新聞,新聞稿上描述得很偉大。

《團體標準》規定了生食三文魚的術語和定義、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籤、標誌、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於以鮮、凍三文魚為原料,經加工可直接食用的生食三文魚產品,提出產品應標註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並給出種名標誌示例: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魚)。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都說了啥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該標準主要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明確規定三文魚的定義;

二是對寄生蟲進行了嚴格規定;

三是對產品標籤作出明確要求。

今年5月,三文魚的定義問題、生食淡水魚的寄生蟲問題、產品的標註問題,都是爭議的焦點。

據《青海日報》報道,“《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出臺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對於規範行業操作,保障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知情權,促進三文魚產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對於三文魚的定義,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8月6日公佈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報批稿)表示:“三文魚(salmon),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魚、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

對於把虹鱒魚納入三文魚範圍,“《生食三文魚》編制說明”(報批稿)解釋稱:

消費者對國內三文魚的定義概念模糊。維基百科中對三文魚的定義表示它是鮭科魚類中一些條鰭魚的通用名稱,鱒魚也屬於鮭科魚類。國外三文魚供應商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魚養殖手冊(2018年)中對三文魚的定義中也表示,三文魚是鮭科魚類中某些種的通用名,包括大西洋鮭、鱒魚等,養殖和野生捕撈以及來源於海水和淡水的也在定義範圍內。魚類和水產養殖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中,把養殖和野生的大西洋鮭、太平洋鮭、 鱒魚和銀鮭列為三文魚產品。

此前,在網購平臺上,很多虹鱒魚產品標註的是“三文魚”字樣,沒有點明是“虹鱒魚”。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中明確,預包裝產品的標籤應標註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如: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魚)。

對於此前“生吃淡水魚易感染寄生蟲”的質疑,《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針對目前我國水產品中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寄生蟲——線蟲、吸蟲和絛蟲的感染人體階段(吸蟲囊蚴、線蟲幼蟲及絛蟲裂頭蚴)進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檢出,保護消費者食用安全。

檢測能否消滅寄生蟲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說到寄生蟲,小編不禁打個冷顫,想必在座的各位小夥伴們,誰都不想為享受美食而賣了命。

根據《團體標準》提出,對於不具備寄生蟲源頭風險控制措施的原料應當經過以下任何一種方式的冷凍以殺滅寄生蟲:一是-20°C以下連續冷凍 24 小時;二是 -35°C以下連續冷凍 15 小時。

生活在淡水中的魚蝦通常不適合生吃,它們體內可能攜帶多種寄生蟲,例如闊節裂頭絛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俗稱肝吸蟲)、顎口線蟲等,這些寄生蟲會對人類產生安全隱患。

虹鱒能否生吃的爭議點在於魚體內是否存在寄生蟲。

今年5月,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三文魚有沒有攜帶對人類有致病性的寄生蟲,不是決定於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標準、監控嚴格、水體潔淨、飼料優良的工業化養殖三文魚的品質更容易保證,食用也更安全。

但事實上,只要水體環境中有寄生蟲,就無法排除魚類被侵染的可能性。即便如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所言的工業化養殖,只要虹鱒與水體接觸,仍有可能感染寄生蟲。

《團體標準》提到,寄生蟲指標中,吸蟲囊蚴、線蟲幼蟲、絛蟲裂頭蚴的檢測要求均為“不得檢出”。

根據澎湃新聞報道,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有單位“一直以來套用大西洋鮭的檢測標準查異尖線蟲,而不敢真去查闊節裂頭絛蟲、復口吸蟲、寬頭鯉蠢絛蟲、變頭絛蟲、直溝絛蟲、棘頭蟲……”

5月26日,中國新聞網直播了一段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下稱簡稱“民澤公司”)檢測虹鱒寄生蟲的片段,來試圖證明其魚肉的安全。

作為此次《團體標準》起草者之一的民澤公司,天眼查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08年9月,註冊資本5800萬元,是專業從事高檔冷水魚(鮭鱒魚類)綠色養殖、加工、銷售的科技現代化農業企業。2017年,民澤公司共產虹鱒約9000噸,實現產值4.5億元人民幣。

在檢測寄生蟲的視頻中,操作者並未將魚肉切成薄片,也未使用載玻片和蓋玻片製作標本。厚厚的魚肉被放置在光源位置上。

民澤公司技術部部長王炳剛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們從育苗開始就重視消毒。而要知道虹鱒裡是否存在寄生蟲,只需要針對各寄生蟲做檢測。

民澤公司在今年5月檢測了旗下產品“冰鮮三文魚”體內的寄生蟲。其提供的一份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的檢測報告中,淡水魚身上常出現的肺吸蟲和肝吸蟲的項目檢測並不存在。而檢測結果為“未檢出”的異尖線蟲,是一類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的線蟲。這種海魚寄生蟲並不會出現在淡水飼養的虹鱒魚身上。

寄生蟲這種事,說不好也說不準,萬一發生了,能有什麼辦法呢?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在去年11月,微信公眾號“海鮮指南”發佈了一篇《闢謠丨千萬別吃雲南當地三文魚?到底是真是假?》,文章署名為“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針對三文魚的定義和虹鱒魚生吃的安全性問題,文章認為,“‘三文魚’是鮭鱒魚類的統稱,所有鮭鱒魚類均屬於鮭形目鮭科下屬的不同品種,都可以稱為三文魚,虹鱒魚與大西洋鮭同屬鮭科、鮭屬……三文魚也同樣包含大西洋鮭、太平洋鮭、虹鱒魚等多個品類。”文章提出,“虹鱒魚生吃的安全性很高。”“虹鱒魚生活在流動的冷水中,寄生蟲寄生的幾率極低,這與虹鱒魚的養殖方式有關:一是養殖虹鱒魚水質要求高,通常在低溫流水中養殖(養殖溫度12~18℃);二是虹鱒魚投餵人工配合飼料,阻斷了寄生蟲的傳播途徑。”

起草者之一的民澤公司在天貓和京東分別擁有旗艦店。經澎湃新聞7月份曝光其虹鱒魚仍以“三文魚”之名活躍在電商平臺上的行為後,其旗艦店所有產品名稱上都增加了“(虹鱒魚)”字樣。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天貓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京東

民澤公司曾是此前爆發債務危機的盾安集團旗下公司,是盾安集團“農業戰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7月盾安集團獨家獲得龍羊峽水庫50年的漁業整體開發經營權,與當地政府簽訂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水庫整體漁業資源開發經營合同書》,隨後成立了民澤公司。

“國產三文魚”是什麼鬼?

根據天眼查顯示,5月8日,民澤公司完成了工商變更,盾安集團從中退出。目前寧波鴻煦投資管理合夥企業和民澤公司董事長應米燕分別擁有86.21%和13.79%的股權。據媒體此前報道,如沒有債務危機,按照原計劃,今年下半年盾安集團將啟動對民澤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並計劃2020年申報上市材料。

據統計,2017年中國三文魚總產量超過4萬噸,各類三文魚產品進口量約21.5 萬噸,預計2025年中國三文魚的消費總量將達到25萬噸。而此前央視財經報道,國內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產自青藏高原,而在青海省龍羊峽水庫,有我國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

三文魚的定義問題、生食淡水魚的寄生蟲問題、產品的標註問題,都是爭議的焦點。

據《青海日報》報道,“《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出臺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對於規範行業操作,保障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知情權,促進三文魚產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對於三文魚的定義,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8月6日公佈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報批稿)表示:

三文魚 salmon

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

對於把虹鱒納入三文魚範圍,“《生食三文魚》編制說明”(報批稿)解釋稱:

消費者對國內三文魚的定義概念模糊。維基百科中對三文魚的定義表示它是鮭科魚類中一些條鰭魚的通用名稱,鱒魚也屬於鮭科魚類。國外三文魚供應商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魚養殖手冊(2018年)中對三文魚的定義中也表示,三文魚是鮭科魚類中某些種的通用名,包括大西洋鮭、鱒魚等,養殖和野生捕撈以及來源於海水和淡水的也在定義範圍內。魚類和水產養殖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中,把養殖和野生的大西洋鮭、太平洋(2.270, -0.04, -1.73%)鮭、 鱒魚和銀鮭列為三文魚產品。

此前,在網購平臺上,很多虹鱒魚產品標註的是“三文魚”字樣,沒有點明是“虹鱒”。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中明確,預包裝產品的標籤應標註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如: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每經小編在網購平臺上看到,來自龍羊峽的生食三文魚產品已經標註了“虹鱒”。

對於此前“生吃淡水魚易感染寄生蟲”的質疑,《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針對目前我國水產品中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寄生蟲——線蟲、吸蟲和絛蟲的感染人體階段(吸蟲囊蚴、線蟲幼蟲及絛蟲裂頭蚴)進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檢出,保護消費者食用安全。

制定標準的都是誰?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公佈,可是被視為對今年5月“三文魚之爭”的回應。因為,《生食三文魚》編制說明“(報批稿)中提到,

目前生食三文魚產品在進出口以及國內流通時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規範、 管理、約束和引導……尤其是今年5月底的”國產三文魚“事件,引起了廣大消費者對國內三文魚寄生蟲問題的擔憂,不僅對產業和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對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但是,這份標準,似乎並沒有讓網友滿意。

值得注意的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不是來自政府部門,而是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同13家企業共同編制併發布。

每經小編在全國社會組織公告服務平臺上查詢到,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成立於1994年,而且是2015年的”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根據協會官網介紹,該協會是由從事水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貿易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從事水產科研、教學等其他為水產加工與流通業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單位,自願聯合組成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下設水產品市場分會、羅非魚分會、貝類分會、對蝦分會等。同樣在8月10日,三文魚分會成立。

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一起起草制定”《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還有13家企業。包括:

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

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

大連瑞馳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愛樂水產(青島)有限公司;

上海費澳德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北歐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盒成食品有限公司;

甘肅文祥生態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凱特威德生態漁業有限公司;

十堰格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溪艾格莫林實業有限公司;

重慶市城口縣任河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引發爭議的,正是”龍羊峽三文魚“,而上述這13家企業中,有兩家是青海企業,其中就包括一家來自龍羊峽的公司: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

每經小編沒有找到該公司的官網,但2015年在青海省農牧廳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紹稱,該企業是在2008年由浙江杭州的盾安控股集團投資成立的,目前,公司以三文魚養殖為主。

而另一家企業青海凱特威德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包括高白鮭魚苗。在電商平臺上,”龍羊峽旗艦店“的三文魚產品廠商上海盒成食品有限公司,也參與了此次標準的制定。

而其他的企業包括三文魚的進口商,農副產品的加工商,海產品、水產品的養殖企業等。

據統計,2017年中國三文魚總產量超過4萬噸,各類三文魚產品進口量約21.5 萬噸,預計2025年中國三文魚的消費總量將達到25萬噸。而此前央視財經報道,國內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產自青藏高原,而在青海省龍羊峽水庫,有我國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而這次制定標準,青海是重要的參與者。

點評:“國產三文魚”的公信,不能靠自說自話

“國產三文魚”、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能不能生吃?這個話題再一次起了波瀾。

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發佈了《生食三文魚》的“團體標準”,稱虹鱒屬於三文魚。但是,人們很快發現這個團體標準的制訂者之一,就是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而整個事件起因正是“青海省龍羊峽生產的三文魚已經佔到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引發了吃貨們的強烈質疑。

可以說,是“國產三文魚”的生產者參與了制訂標準說:“國產三文魚”就是三文魚,這難免有一種自說自話的感覺。

這次的“團體標準”,按今年起實施的《標準化法》,它是指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它由團體成員約定採用或者“供社會自願採用”。它並非是強制標準,社會只是“自願採用”,消費者是不是買賬?甚至三文魚產業的其他經營者是否買賬?

國產三文魚之爭,既涉及地方利益,又涉及行業利益,最終要落實為食品安全。青海作為欠發達地區,農業種殖戶作為弱勢群體,好不容易做大的淡水三文魚市場,不能夠被傳言毀掉;但是,要真正做強青海虹鱒的牌子,就要讓消費者對食品的安全性放心,不能搞文字遊戲。

終端市場上國產淡水三文魚冒充大西洋鮭的問題,是不是存在?淡水三文魚生食有沒有寄生蟲風險?這個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食品安全的嚴肅議題,不能被行業利益所綁架,搞了李代桃僵。一紙沒有強制力的“團體標準”註定無法樹立國產三文魚的質量公信。

其實,青海龍羊湖生產的虹鱒一樣可以打響自己“高原魚”的品牌,一樣可以做到高端定位,不必硬蹭洋三文魚的IP,擔著“山寨”、寄生蟲的惡名。

還值得關注的是,這場紛爭從5月鬧到今天,一直是行業協會和輿論的口水大戰,主管農業生產的農業農村部和主管商品流通的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兩大職能部門至今還是沒有給出權威答案。佔了全國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國產三文魚”,算不算三文魚?這個問題不能由利益相關方自說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