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欢迎来到消息特别快,焗长特别帅的《KM车市调查焗》。

焗长刚回昆明那会儿,在龟背立交桥下迷路过两次,差点被偷手机过一次,听别人抱怨这座“新加坡”过无数次,由此对小西门的印象一直不佳。直到前两天,打车遇到个“老昆明”,他是目前为止唯一跟我焗长说“龟背立交桥修得没错”的人。他说,你们只看到这桥上堵车太严重,却没看到这桥将人车分流,较之前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汽车保有量猛增,加上桥上设公交站等这些因素,才让龟背立交桥“堵不堪言”。

可也有人说了,新加的这个“坡”就像一块“乌云”,将行人和电动车笼罩到了阴暗混乱的角落电动车一通乱钻也就算了,环境脏乱差、偷手机的等问题还尤为严重,很多人宁愿绕路、翻跨栏都不愿走桥下。还有一部分就是像焗长这样的路痴,据焗长权威统计,80%初到昆明的外地人都在龟背桥迷失过方向。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龟背桥下面积不大,各个出口之间距离也不算远,在白天来说也算敞亮,但尽管如此它都还存在上述问题,更不要提整体距离较长、又深埋地下的地下通道了。

地下人行通道能够让行人大量、快速、安全的通过,解决了大城市内的行人交通拥挤和安全问题,同时起到了美化城市的景观作用。战时,地下通道还可供人员疏散遮避。在其他城市,地下通道非常实用且繁华,甚至就像个小城市一样,很多人都喜欢走。

可云南却恰恰相反,地下通道的建设在云南并不普遍,和焗长攀谈甚欢的“老昆明”大约四十岁最左右,在他儿时的记忆里,昆明曾有过很多地下通道,可长大以后就基本没再走过了。而焗长是直接对地下通道没有好感,除了懒得上下楼梯以外,环境太差也是一个阴影。到底为什么昆明乃至整个云南都没有地下通道这个文化了呢?

为此,焗长特地在朋友圈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活动。焗长的问题是,“是否喜欢走地下通道?原因是?”结果,不是云南的朋友基本都表示“喜欢”,而云南本地的朋友基本都表示“不喜欢”甚至是“厌恶”。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以上回复的朋友都是云南人,或在云南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朋友。他们不爱走人行地下通道的原因也都如出一辙,“脏、乱、差”的环境是最不能忍的,大家印象中的地下通道不是臭气熏天,就是治安不好,感觉这样的马路不过也罢,更不要说地下通道里的商户能有多少收入了。而这样的情况不止于昆明,在云南的很多城市都如此,疏于管理,应该是地下通道消失在云南城市的最大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冷落”地下通道?照理说,修建地下通道是有很多好处的。首先,行人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引导非机动车和行人走地下通道,可以减少事故隐患,提高车流量和通行效率;同时,由于地下通道设置在地面以下,所以对城市景观无影响;另外,地下通道可以增加商业面积,回收投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最后,地下通道无噪声污染,使用期长。当然,修建地下通道投资大,工期长等也是它的弊端,斥巨资修建,但后期不维护导致荒废,这种高级炫富的操作,焗长不懂。

调查中,表示喜欢走地下通道的朋友们,大多不是省内的朋友。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他们已经习惯于走地下通道,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都天府广场下的地下通道四通八达,还有很多门店,接近于一个地下CBD,吃的用的一应俱全,你的初衷可能只是过一个马路,但结果是你会顺便逛了一个街,甚至吃一顿饭,焗长初到那里时,脸上写满的全是“震惊”。成都、重庆、贵阳等我们的邻居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了,地下通道已然是个全新的世界。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如果可以得到更好的维护与管理,地下通道对交通出行和城市建设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地下通道工程建设投资大,造价是天桥的五到六倍而且施工周期长,如果选址附近地下管线较多,也会给施工过程带来不便;另外,它的维护费用较高,因为地下通道需要通风换气设备,排水设备和照明设备等,这些又都是它的致命弊端。

所以,其实很昆明和全国其他多城市的一样,不少地下通道都是由战时就留下来避难用的“防空洞”改建而来,并非专门建设,而过去城的市人口、车流量以及道路的长、宽等,都没有达到必须要通过地下通道的规模,鲜少人使用便自然疏忽了管理。

就如20年前大理下关中心城区十字路口的一条地下通道,通道只有两个口,专用来通过一条马路,但路面四个口都是有斑马线可以通过,面对这样的选择,大多数人自然是越少几率上下楼梯越好,通道也因此渐渐被荒废了。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的风格,地下通道在其他城市被玩出了花,却不一定适合昆明,有同样作用的天桥或许成功率会更高。来自于各区住建局的消息,昆明城区今年要建21座天桥。

其中,对南二环施工解堵明显的环城南路明通路天桥、日新东路海贝中英文学校门前天桥正在建设中;明通路天桥8月15日可通行人、20日通电梯,30日天桥顶棚、绿化亮化工程完成。人民路上3座天桥也已开始建设,预计10月20日建成。这些天桥的建成,都将缓解路口拥堵状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贵阳向下 昆明向上 失去地下通道的昆明再没了江湖

对此,焗长个人很赞同的。随着人口和车流量的增加,道路一扩再扩,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和提高人车双方的通行效率,人车分流势在必行,而从建设成本和之前的经验来看,天桥无疑是恰当的。本着“人往高处走”的老话,我们都应该向香港看齐,在香港,行人多数时候都穿行于天桥、商场、公园等建筑之中,这些设施整体的高度都会离地面有二、三楼层高的距离。香港“寸土寸金”,人口、车流量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或许是因为不适合,亦或是城市跑得太快,环境不佳的地下通道被看作是一道“阴影”永远封存在我们的回忆里了,希望未来,不管是城市角落还是我们的内心都不再有“阴影”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