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腐败 23万多元的白条 痛哭流涕的扶贫办主任居然这么说

舌尖上的腐败 23万多元的白条 痛哭流涕的扶贫办主任居然这么说

谈起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移民办、扶贫办原主任杨宁痛哭流涕,“我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违规宴请大吃大喝,最终把自己吃‘垮’了……”一个县级农发办主任,居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违规宴请、超标准接待共计花费23万多元,而且全是“打白条”!

在巨额白条面前,没有管住的不只是嘴,还有权力的任性。古语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因公款吃喝被问责的官员不止杨宁一个。各地各部门也是三令五申地反复强调严明专项扶贫资金纪律要求,旨在推行廉洁扶贫,整饬扶贫腐败,保障扶贫资金落到实处。然而,一些腐败分子丧失党性,试探风气,把禁令当作“耳旁风”,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触碰党纪红线,漠视民生疾苦,把腐败黑手伸进扶贫资金,最终沦为党纪法规惩处的“阶下囚”。

看似一个简单的吃吃喝喝,实际上吃掉的是党性和党心。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移民办、扶贫办的一把手,杨宁可以说是当地的父母官,然而他却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任意妄为。经查实,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杨宁在多家餐厅以单位名义违规宴请、大吃大喝,在餐厅长期签单挂账累计23.5488万元,平均一个月吃掉1万多元。为解决餐厅挂账问题,杨宁对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款打起了“歪主意”,套取国家农田建设项目资金38.28万元,同时将其中的12.5807万元用于结算餐费。

随着国家对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强,国家惠民政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一些基层干部却变身“抽水机”,使“让利于民”变为“让利于权”,困难群体补助款频遭贪占。其主要问题在于基层干部暗箱操作,深层原因则是相关体制不健全,监督制度被“架空”。特别是困难群体话语能力弱,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通道。而被“劫贫”的低收入群体往往地处偏远,社会关系简单,信息渠道有限,容易被蒙蔽,这为不法干部“截留”惠民政策提供了机会。另外,一些惠民款补助面广人多,在申报、审核、监督等环节弹性大、漏洞多,为权力寻租提供了良机。有的地方和部门权力运作不透明,民主决策不够,缺少群众监督,这些也给贪腐分子留下了操作空间。

官员和管理者对应该专款专用的款项伸出贪婪之手,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治乱需用重典。要使这些专款免遭侵占,首先要定期拉网巡查,严厉处罚违规行为,对截留、侵吞款项的干部实施“零容忍”。要杜绝惠民资金由少数人关门操弄的现象,“倒逼”干部走进群众家中,讲解传达惠民政策,接受百姓质询。

而对于变相利用公款进行吃喝这一现象,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违纪违法者的责任,让其付出应有代价。当然,杜绝“舌尖上的腐败”,更要扎牢制度的笼子,建立健全更加透明细化的预算制度,将每一次公务接待的费用、信息都“晒”到公众面前,让“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文/采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