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縣:「四好農村路」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紅網時刻8月15日訊(通訊員 陳文發 李薈蓉)“原來的農村公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變成了‘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公交’。”8月15日,湖南省臨武縣交通部門負責人介紹,臨武縣全面推行“路長制”,爭創“四好農村路”示範縣,農村公路逐漸實現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暢”的轉變,一幅幅秀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為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臨武縣在政策、資金、機構、人員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縣政府先後召開第9次常務會、第15次常務會,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成立高規格的路長制工作委員會、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派出專項督查組,每月對工作開展情況督促檢查。同時,加大建設資金投入,2017年累計投入1.3億元用於農村路基建設、安防設施完善。並先後投入4250萬元,用於整合社會營運車輛、購置純電動公交車和發放各類補貼。先後制定出臺了《臨武縣交通提質五年行動計劃》《臨武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辦法》等相關文件,把通組公路建設工作、“兩站兩員”設置工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納入相關單位和鄉鎮年終績效考核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縣財政兌現養護補助經費的重要依據,推動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工作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

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臨武縣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脫貧攻堅、全域旅遊、產業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點。實行“路基鄉鎮建,路面縣裡鋪”的改造模式,高標準建設“扶貧之路”。按照路基寬4.5米,路面寬3.5米的統一標準,累計完成窄路加寬工程103公里,扶貧公路78公里。扶貧公路的修建帶動了貧困地區群眾增收,累計幫助4300餘人成功脫貧。圍繞“一城兩翼三線多點”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完成縣鄉道改造26.3公里。融合地方文化和旅遊元素打造“一路一景”,先後建成武水河“沿河風光帶”、東林勝境“景觀走廊”、紫薇天下“騎遊觀光道”等景觀道路40餘公里,啟動實施通天山、西瑤綠谷、滴水巖等旅遊公路建設80餘公里,努力打造路中有景、景中有路的美麗公路生態長廊。按照“公路圍著產業建,產業圍著公路轉”的發展要求,建成農村產業公路120餘公里,帶動沿線形成臨武鴨、生豬、香芋、辣椒、烏梅等農業特色產業基地20餘萬畝,新建星級休閒農莊64家。

公交優先、城鄉一體

按照“公交優先、城鄉一體”的總體思路,先後完成城鄉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18條,開通城鄉公交線路里程600餘公里,全縣城鄉道路客運網絡公交化比率達84%。按照“大路通大車,小路通小車,路路均通車”的原則,打破城郊20公里距離,儘量一站到底。加快客運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農村客運招呼站100個,電動公交車充電樁13臺,採購純電動交車70輛,全縣公交車比率達87%,電動車比率達60%。2012年以來,辦理老年卡4萬餘張,累計撥付老年免費乘車補貼達1680萬元。

同時,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管養責任體系,全縣農村公路列養率100%,好路率達90%。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設立縣級路長9名、鄉級路長92名,村級路長567名。建立縣、鄉、村三級養護巡查機制,縣級巡查每季度不少於1次,鄉鎮巡查每月不少於1次,村級巡查每週不少於1次。加快推進市級文明示範路創建工作,累計完成清灌縫、培路肩、清挖水溝32公里,安裝標誌牌99套、硬化路肩9.6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