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残疾人的权益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重要的一环,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残疾人权益保护体系,要推动基层残疾人权益保护立法工作,强化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司法作为保障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的重要体现。

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数起残疾人权益保障典型案例,一起来和小咚看看!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典型案例之一

林某某强奸智力残疾人冯某某案

严惩性侵残疾女性的犯罪行为,

维护残疾人人身权益

基本案情

被告人林某某曾于2000年因犯奸淫幼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2010年7月刑满释放。2012年1月24日上午,被告人林某某冒充广东省韶关市民政局副局长,以调查低保收入的名义进入广东省某县某村冯某某的家中,借口要去镇上拿钱骗冯某某的父亲外出。后林某某甩掉冯某某父亲,独自回到冯某某家中,将冯某某(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评定为限定性自我防卫能力)带回家中多次实施强奸,直至同年2月4日公安机关前往林某某家解救。另外,林某某还强奸另外三名妇女。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林某某的行为已构成强奸罪,且系累犯,遂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林某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法律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典型意义

智力残障女性的人身权益,尤其是性权益容易受到犯罪侵害,需要特别保护。本案林某某曾因犯奸淫幼女罪被判处重刑,刑满释放后不思悔改,明知被害人冯某某有智力障碍,仍冒充民政局副局长,以关心帮助为名将冯某某的父亲从家里骗开,使得冯某某脱离监护,然后将冯某某带回自己家中实施奸淫,且非法拘禁十余天,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法院依法从重判处其无期徒刑,

切实维护了残疾受害人的人身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典型案例之二

曾某某与张某某离婚案

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婚姻权利

基本案情

曾某某系智残等级为二级的残疾人,2013年7月与张某某登记结婚。在曾某某怀孕后,其父亲担心有遗传风险,要求曾某某流产未获曾某某、张某某同意且又有房屋拆迁利益分配问题等原因,导致曾某某、张某某与曾某某的父亲矛盾日益加深。后者遂以曾某某的法定代理人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在听取各方当事人及相关证人意见,走访社区居委会、婚姻登记管理所、计生委了解相关情况的基础上,认定曾某某虽有智力残疾,但与张某某在婚后共同生活期间夫妻关系和睦,并无感情破裂迹象,本着尊重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权益的考虑,依法驳回了曾某某父亲提出的离婚诉讼请求。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法律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典型意义

维护残疾人婚姻权利是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判决残疾人离婚与否,将会对该残疾人今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人民法院对残疾人与其配偶之间婚姻关系是否破裂的认定要严格遵照法律规定,更加慎重。本案中曾某某为智残人员,曾某某的父亲以其法定代理人名义起诉离婚,在张某某明确表示愿意与曾某某共同生活且无充分证据证明夫妻关系确已破裂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本着维护残疾人最大利益的考虑,依法作出了不准予离婚的判决。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典型案例之三

孔某与北京某物业

管理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

依法切实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

基本案情

孔某系一级智力残疾人,2011年12月孔某与北京某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年,至2013年11月30日终止。2013年7月,孔某个人在不理解签署的文件性质的情况下签署了离职申请。孔某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北京某物业管理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人民法院认为,因孔某不具备对签订劳动合同、签署离职申请等涉及个人重大利益的行为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重大民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孔某代理人对孔某签署离职申请的行为不予认可,孔某签署离职申请的行为应属无效,双方的劳动合同应继续履行至合同期限终止。北京某物业管理公司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对孔某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法律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三十条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

第三十八条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典型意义

本案判决表明,司法审判必须依法切实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让其能通过自身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在这几起案例中,人民法院认真落实禁止歧视残疾人的法律规定,分别从维护残疾人的健康权、婚姻自主权、劳动权等不同角度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立、自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塑造了平等、公正的无歧视氛围和人人理解、帮助、尊重、关心残疾人的社会风尚,让残疾人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树立了残疾人的法治信心。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困难群体,

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

共享一片蓝天!

希望大家能与小咚一起,

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法律知识小讲堂

债权转让通知效力是什么?

《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只要对债务人履行了通知义务即可(通知的义务履行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不必要征得债务人的同意。债务人的同意并不是这种转让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前提。

债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或合同权利的转让,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债权在全部让与时,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合同关系的新债权人,原债权人脱离合同关系;在部分让与时,受让人作为第三人将参加到原合同关系之中,与原债权人共同享有债权。此时,合同权利人一方已由一人变成数人,合同之债成为多数人之债。

债权转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有效:

(一)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

(二)债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就债权让与达成合意;

(三)转让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让与性;

(四)必须有转让通知。

大家对本文还有什么疑问或看法吗?

欢迎订阅我们并在下方留言哦!

「以案释法」最高法:严惩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

历史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