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2.建立中国粮食进口地区多元化贸易体系。过去,中国粮食进口依赖太平洋地区一元贸易体系,粮食出口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越南、泰国等,在地缘政治上存在较大风险。今后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健全中国粮食进口地区多元化贸易体系,完善粮食进出口调节机制,降低和分散粮食进口地区一元贸易体系风险。

3.发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互补优势。当前,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拥有丰沛的未利用耕地、水和劳动力资源,粮食单产水平却比较低。如黑海地区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东南亚国家。2017年,哈萨克斯坦小麦平均单产1.2吨/公顷(79.3公斤/亩),未来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巨大;粮食生产技术和设备需求旺盛,使用期超过10年的收割机、拖拉机更新需求分别为54%、73%。中国具有充足资金、领先技术、庞大市场等优势,开展对外合作可提高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粮食企业“走出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政局稳定、与中国睦邻友好等条件,开展合作,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资源的开发利用。2017年,中粮国际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14.7万吨,占中国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到货总量的49%。在哈萨克斯坦投资2710万美元,建设两处筒仓,缓解了当地仓容紧张的矛盾,也为粮食“引进来”创造了条件。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集团致力于打造非洲经济技术开发服务与推广体系,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和项目实施者。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三、突出重要行业和关键环节

1.推动农机、粮机企业“走出去”。目前,中国部分农机、粮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合力开拓国外市场。一是通过建立国外产业园区等方式,督促大企业带动中小配套企业、先行企业带动后来企业联合走出去。二是推进农机、粮机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农机、粮机企业产能对外输出。三是通过提供服务和促进合作国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中国农机、粮机企业“走出去”,实现“强服务”目标。江苏丰尚集团在全球建立了7个生产基地和4个研发中心,其中包括1个海外生产基地和3个海外研发中心,全球有50多个办事处及服务网点,海外销售产品和服务遍及120个国家或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78%。通过与嘉吉等跨国公司合作,共同开拓印度、南美洲、独联体国家等市场。

2.实现物流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在铁路轨距、边境换装能力等方面存在标准和承载能力不统一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的发展。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物流基础设施普遍较差。为此,一是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二是推动粮食跨国物流的衔接与合作,新建一批重要的进出口粮食物流节点和粮食口岸,构建与国内对接的进出口粮食物流通道。三是加大对粮食“散装散运”设施的投资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粮食物流效率,在粮食货物专列运输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对进出口粮食运输方面采取便利简化政策,如留样放关、一站式通关等。

3.推进中国与粮食进出口国家检验检疫标准的互相认证。中国进出口粮食检验检疫标准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以促进粮食国际贸易便利化。一是完善中国进出口粮食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修订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律法规,规范进出口粮食取样制样方法、检验方法、检验规程。 二是构建中国进出口粮食检验标准体系。推动中国与粮食进出口国实现进出口粮食检验检疫互相认证,简化流程。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2.加强国外信息服务,以利于“走出去”粮食企业决策。

对国外信息掌握不够,是影响粮食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建议政府强化国外信息服务。一是加强服务粮食企业“走出去”机构职能。有关机构要统筹外交、农业、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海外信息资源,为“走出去”粮食企业在金融支持、风险评估、争端解决、法律保护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华人华侨的作用。通过与华侨企业合作,融入当地,开展属地化经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