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思考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2.建立中國糧食進口地區多元化貿易體系。過去,中國糧食進口依賴太平洋地區一元貿易體系,糧食出口國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越南、泰國等,在地緣政治上存在較大風險。今後要藉助“一帶一路”建設,健全中國糧食進口地區多元化貿易體系,完善糧食進出口調節機制,降低和分散糧食進口地區一元貿易體系風險。

3.發揮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互補優勢。當前,全球主要糧食生產國擁有豐沛的未利用耕地、水和勞動力資源,糧食單產水平卻比較低。如黑海地區的俄羅斯、烏克蘭等國,東南亞國家。2017年,哈薩克斯坦小麥平均單產1.2噸/公頃(79.3公斤/畝),未來發展糧食生產的潛力巨大;糧食生產技術和設備需求旺盛,使用期超過10年的收割機、拖拉機更新需求分別為54%、73%。中國具有充足資金、領先技術、龐大市場等優勢,開展對外合作可提高當地的農業發展水平,推動中國糧食企業“走出去”。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國家政局穩定、與中國睦鄰友好等條件,開展合作,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生產資源的開發利用。2017年,中糧國際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小麥14.7萬噸,佔中國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到貨總量的49%。在哈薩克斯坦投資2710萬美元,建設兩處筒倉,緩解了當地倉容緊張的矛盾,也為糧食“引進來”創造了條件。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集團致力於打造非洲經濟技術開發服務與推廣體系,成為非洲國家經濟發展“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和項目實施者。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三、突出重要行業和關鍵環節

1.推動農機、糧機企業“走出去”。目前,中國部分農機、糧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要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合力開拓國外市場。一是通過建立國外產業園區等方式,督促大企業帶動中小配套企業、先行企業帶動後來企業聯合走出去。二是推進農機、糧機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農機、糧機企業產能對外輸出。三是通過提供服務和促進合作國糧食加工產業的發展,帶動中國農機、糧機企業“走出去”,實現“強服務”目標。江蘇豐尚集團在全球建立了7個生產基地和4個研發中心,其中包括1個海外生產基地和3個海外研發中心,全球有50多個辦事處及服務網點,海外銷售產品和服務遍及120個國家或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銷售額佔集團總銷售額的78%。通過與嘉吉等跨國公司合作,共同開拓印度、南美洲、獨聯體國家等市場。

2.實現物流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目前,中國與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國在鐵路軌距、邊境換裝能力等方面存在標準和承載能力不統一的問題,嚴重製約了中國糧食國際貿易的發展。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等非洲一些欠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落後,物流基礎設施普遍較差。為此,一是依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二是推動糧食跨國物流的銜接與合作,新建一批重要的進出口糧食物流節點和糧食口岸,構建與國內對接的進出口糧食物流通道。三是加大對糧食“散裝散運”設施的投資和推廣應用力度,提高糧食物流效率,在糧食貨物專列運輸方面給予企業扶持。對進出口糧食運輸方面採取便利簡化政策,如留樣放關、一站式通關等。

3.推進中國與糧食進出口國家檢驗檢疫標準的互相認證。中國進出口糧食檢驗檢疫標準要儘快與國際接軌,以促進糧食國際貿易便利化。一是完善中國進出口糧食檢驗檢疫法律法規體系。完善修訂有關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律法規,規範進出口糧食取樣制樣方法、檢驗方法、檢驗規程。 二是構建中國進出口糧食檢驗標準體系。推動中國與糧食進出口國實現進出口糧食檢驗檢疫互相認證,簡化流程。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2.加強國外信息服務,以利於“走出去”糧食企業決策。

對國外信息掌握不夠,是影響糧食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因素。建議政府強化國外信息服務。一是加強服務糧食企業“走出去”機構職能。有關機構要統籌外交、農業、商務、海關、稅務等部門海外信息資源,為“走出去”糧食企業在金融支持、風險評估、爭端解決、法律保護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二是充分發揮華人華僑的作用。通過與華僑企業合作,融入當地,開展屬地化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