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本地冷飲越來越涼

“進口冰糕”分搶市場

繼去年風靡市場的“東北大板”之後,這個夏天,俄羅斯大冰糕成了朋友圈裡曬不停的新晉“網紅”。記者採訪發現,現在的冷飲市場變化越來越快,而本地產品幾乎只能退守低端市場守住最後的防線。

無中文標籤進貨渠道不明

抱著“嚐鮮”的心態,昨天記者根據朋友圈裡的渠道,購買了2斤俄羅斯大冰糕,隨後一名微商把這市面上買不到的冰淇淋送抵記者家裡。這款包裝樸素的冰糕正是刷爆朋友圈的新晉“網紅”,白色塑料袋上印著藍色俄文字母,正中間“一個卡通海象手拿冰激凌”。冰糕每包重500克28元,有原味和草莓味兩種,除了印在上面的“2017.02.24”能讓人看明白之外,俄文字母猶如“天書”。

“這個是生產日期嗎?好像已經不新鮮了?”“你放心,我們都是剛拿到手的貨,絕對保證新鮮。”送貨的小夥子信誓旦旦說道,這個冰糕今年夏天一直在賣,而且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常常供不應求。”記者詢問冰糕來源,對方支支吾吾,先是說從寧波總倉拿貨,後來又說具體進貨渠道自己也不太清楚,他只負責市區送貨。“我們都是幾十箱幾十箱的進貨,很快就賣光了,很多人都一箱一箱買,銷路很好的。”

除了這些看不懂的“洋冰淇淋”,一款印有紅牛圖案、英文字母印刷的紅牛飲料如今在市場上也銷售火爆。“這個是泰國紅牛,牛磺酸含量是國產的 8倍,價格卻只有一半。”某電商平臺上,來自廣西的店主介紹說,泰國紅牛飲料和市面上賣的紅牛可不一樣,雖然沒通過正規貿易進口,銷售勢頭卻不錯。

這些來路成“謎”無中文標籤,卻在朋友圈火爆的東西,真的是從國外進口,還是國內小作坊仿冒的“山寨貨”?記者諮詢了金華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不是通過正規貿易渠道進口。”聽完記者描述一名工作人員說,正規貿易渠道進口的商品都要經過出入境檢驗檢疫,經過報檢的商品都會貼上白色中文標籤,之後才可以上架售賣。“即使這個商品真的是從國外進口,沒貼中文標籤或者沒有二維碼,也不能售賣。”業內人士提醒市民,即使是血統“純正”也不意味著質量過關就一定比國產冰糕好。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山東青島檢驗檢疫局就在一批進口俄羅斯的冰淇凌中檢出大腸菌群超標2~4倍,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衛生要求。

冷飲商品遭遇“跨界打劫”

一些商家利用市民喜歡進口食品的心理,銷售來路不明的洋貨。對消費者來說,裡面風險不小。靠譜的進口食品都要經過檢驗檢疫,有報檢單號,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體現在貨品上,就是看有沒有貼有中文標籤。一般來說,通過正規貿易渠道進來的洋貨,無論食品還是化妝品都會貼上中文標籤。還有一種情況,雖然沒貼中文標籤但有二維碼,這種商品只在跨境電商上出售,不會在實體店售賣。這個二維碼是用來追溯商品來源,用手機微信、支付寶等掃一掃,會顯示進口的外貿機構,還能在相應出入境檢驗檢疫官網上查到報關單號、報檢單號。

“近期的悶熱天氣對冰淇淋、雪糕銷售確實有很大拉動,但總體來說今年市場還是萎縮的。”某本地冷飲品牌江北經銷點業主透露,受低糖低脂低熱飲食等健康理念影響,冰淇淋市場總體面臨萎縮壓力。“本地冷飲不僅要與全國品牌‘伊利’和‘蒙牛’等同行競爭,還會遭遇‘跨界打劫’。現在我們批發的大冰冰才8角一袋,基本銷往城郊市場。零售價1元錢利潤通常只有2角,主要依靠大批量出貨。”

本地冷飲產品由於缺乏品牌支撐只能節節敗退,而純淨水甚至各種水果都是冷飲產品的“競品”;水果店、休閒吧等如今也大都銷售冷飲產品蠶食行業市場;甚至連空調都在對冰淇淋行業實施“跨界打劫”——“你能想到嗎?這些年空調越來越普及,也會影響冷飲產品的銷售,相對水果的天然健康,很多市民家裡冷飲已經不是夏日剛需了。”業內人士表示,加上一些微商銷售的進口冷飲分割市場,此種情況下大部分的本地雪糕生產企業承受銷售壓力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