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本地冷饮越来越凉

“进口冰糕”分抢市场

继去年风靡市场的“东北大板”之后,这个夏天,俄罗斯大冰糕成了朋友圈里晒不停的新晋“网红”。记者采访发现,现在的冷饮市场变化越来越快,而本地产品几乎只能退守低端市场守住最后的防线。

无中文标签进货渠道不明

抱着“尝鲜”的心态,昨天记者根据朋友圈里的渠道,购买了2斤俄罗斯大冰糕,随后一名微商把这市面上买不到的冰淇淋送抵记者家里。这款包装朴素的冰糕正是刷爆朋友圈的新晋“网红”,白色塑料袋上印着蓝色俄文字母,正中间“一个卡通海象手拿冰激凌”。冰糕每包重500克28元,有原味和草莓味两种,除了印在上面的“2017.02.24”能让人看明白之外,俄文字母犹如“天书”。

“这个是生产日期吗?好像已经不新鲜了?”“你放心,我们都是刚拿到手的货,绝对保证新鲜。”送货的小伙子信誓旦旦说道,这个冰糕今年夏天一直在卖,而且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常常供不应求。”记者询问冰糕来源,对方支支吾吾,先是说从宁波总仓拿货,后来又说具体进货渠道自己也不太清楚,他只负责市区送货。“我们都是几十箱几十箱的进货,很快就卖光了,很多人都一箱一箱买,销路很好的。”

除了这些看不懂的“洋冰淇淋”,一款印有红牛图案、英文字母印刷的红牛饮料如今在市场上也销售火爆。“这个是泰国红牛,牛磺酸含量是国产的 8倍,价格却只有一半。”某电商平台上,来自广西的店主介绍说,泰国红牛饮料和市面上卖的红牛可不一样,虽然没通过正规贸易进口,销售势头却不错。

这些来路成“谜”无中文标签,却在朋友圈火爆的东西,真的是从国外进口,还是国内小作坊仿冒的“山寨货”?记者咨询了金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不是通过正规贸易渠道进口。”听完记者描述一名工作人员说,正规贸易渠道进口的商品都要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经过报检的商品都会贴上白色中文标签,之后才可以上架售卖。“即使这个商品真的是从国外进口,没贴中文标签或者没有二维码,也不能售卖。”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即使是血统“纯正”也不意味着质量过关就一定比国产冰糕好。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山东青岛检验检疫局就在一批进口俄罗斯的冰淇凌中检出大肠菌群超标2~4倍,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卫生要求。

冷饮商品遭遇“跨界打劫”

一些商家利用市民喜欢进口食品的心理,销售来路不明的洋货。对消费者来说,里面风险不小。靠谱的进口食品都要经过检验检疫,有报检单号,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体现在货品上,就是看有没有贴有中文标签。一般来说,通过正规贸易渠道进来的洋货,无论食品还是化妆品都会贴上中文标签。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没贴中文标签但有二维码,这种商品只在跨境电商上出售,不会在实体店售卖。这个二维码是用来追溯商品来源,用手机微信、支付宝等扫一扫,会显示进口的外贸机构,还能在相应出入境检验检疫官网上查到报关单号、报检单号。

“近期的闷热天气对冰淇淋、雪糕销售确实有很大拉动,但总体来说今年市场还是萎缩的。”某本地冷饮品牌江北经销点业主透露,受低糖低脂低热饮食等健康理念影响,冰淇淋市场总体面临萎缩压力。“本地冷饮不仅要与全国品牌‘伊利’和‘蒙牛’等同行竞争,还会遭遇‘跨界打劫’。现在我们批发的大冰冰才8角一袋,基本销往城郊市场。零售价1元钱利润通常只有2角,主要依靠大批量出货。”

本地冷饮产品由于缺乏品牌支撑只能节节败退,而纯净水甚至各种水果都是冷饮产品的“竞品”;水果店、休闲吧等如今也大都销售冷饮产品蚕食行业市场;甚至连空调都在对冰淇淋行业实施“跨界打劫”——“你能想到吗?这些年空调越来越普及,也会影响冷饮产品的销售,相对水果的天然健康,很多市民家里冷饮已经不是夏日刚需了。”业内人士表示,加上一些微商销售的进口冷饮分割市场,此种情况下大部分的本地雪糕生产企业承受销售压力越来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