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令公到底是怎麼死的?該還潘美一個公道了

楊令公到底是怎麼死的?該還潘美一個公道了

楊業畫像

楊業,又名楊繼業,生年不詳,卒於北宋雍熙三年(986),原籍麟州(今陝西神木),因其曾長期在太原生活,《宋史》稱他為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初年著名的愛國將領。

楊業“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畛獵”。楊業的父親楊信,後漢時任麟州刺史。郭威滅後漢建立北周政權後,劉崇在太原建立了北漢政權,楊信將不滿20歲的楊業送往北漢,當了劉崇之子劉鈞的養子,改名為劉繼業。

武藝嫻熟、身強力壯的楊業很快得到北漢皇帝的信重,升為侍衛親軍都虞候,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開寶元年(968),趙匡胤派兵進攻北漢,北漢皇帝劉繼元調遣楊業領兵扼守團柏谷(今山西祁縣東南)。開寶二年二月,楊業派遣衛隊指揮使陳廷山領數百騎偵邏,與北宋大將劉繼勳率領的前軍相遇,陳廷山投降,楊業知寡不敵眾,領兵奔還晉陽(今山西太原)。不久北宋將領荊嗣兵臨汾河橋畔,楊業與之大戰,但所部被宋軍殺死千餘人,被迫退兵城內。三月,趙匡胤親征太原,決汾水灌晉陽城,又命宋軍在城東南西北四面安營紮寨,準備圍攻北漢。楊業趁其立足未穩之際,突然領數百騎襲擊東寨,但宋將領党進挺身逐之,楊業被迫走匿壕中,會北漢兵出援,才得以緣縋入城。之後,楊業等領兵拒守,與北宋圍兵相持幾十天,直到契丹援兵到,宋軍被迫撤軍。

楊令公到底是怎麼死的?該還潘美一個公道了

雁門關楊業塑像

此時,北宋已合併荊湘,討滅後蜀,全國統一的局勢已經形成,楊業審時度勢,向劉繼元提出:“契丹貪利棄信, 他日必破吾國。今救兵驕而無備,願襲取之,獲馬數萬,因籍河東之地以歸中國,使晉人免於塗炭,陛下長享富貴,不亦可乎?”但甘為契丹兒皇帝的劉繼元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仍然投靠契丹,與北宋政權對抗。由於雙方經濟與軍事力量懸殊,抗宋之戰打得相當艱難、慘烈。但作為北漢主要帶兵將領,楊業感激劉氏厚遇之恩,始終盡心竭力地抵禦宋軍的進攻,保衛北漢政權。

開寶九年(976),趙匡胤再次派兵進攻太原,楊業等將領據城死守,堅持到契丹援兵到達,太原未被攻下。

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經過充分準備,阻斷契丹援兵,向北漢發動進攻。四月間宋太宗親自至太原督戰,在太原城外築起長圍,斷絕太原的一切物資供應。北漢軍隊苦戰到五月,指揮使郭萬超出城投降,劉繼元計窮力竭,只好於五月六日晨舉城降宋。

此時,楊業仍在據城苦戰,宋太宗久聞楊業驍勇善戰,便派劉繼元前往勸降,楊業“北面再拜,大慟,釋甲來見”,宋太宗大喜,令其恢復原姓,單名業。不久,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使。

楊令公到底是怎麼死的?該還潘美一個公道了

宋太宗為了防禦契丹的入侵,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八月任命潘美為河湖東三交口都部署。十一月,以楊業“老於邊事,洞曉敵情”,任命他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與潘美共同擔負山西邊防重任。楊業不負宋太宗重託,在太平興國四年至八年間先後在遼軍出入的各要道口修築了陽武寨、崞寨、西陘寨、茹趙寨、胡谷寨、大石寨、樓板寨、土燈寨、石砆寨、雁門寨(均在今山西代縣、繁峙境內)。這些邊寨的修建,使宋軍進可以攻打山後諸州,退可以防禦 契丹內侵,有力地鞏固了邊防。太平興國五年,遼軍10萬侵犯雁門,楊業命部將董思願等堵截雁門關峽口南口,自己率領數百騎兵,從西陘寨出,由小道繞到峽口北口,南向背擊遼軍,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多囉,俘獲都指揮使李重誨。從此,楊業威名大震,“遼人畏之,望見業旌旗即引去”。

楊業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知代州。楊業名望與地位的提高,引起山西邊將的妒嫉,有人暗上謗書,斥言其短,宋太宗皆不問,卻將謗書封好交給楊業,以表示對楊業的信任。

太平興國七年(982)五月,遼軍3萬騎兵分三道大舉攻宋,西路攻府州,被折御卿打敗;東路攻高陽關,被崔彥進打敗;中路進犯雁門,被潘美、楊業打得大敗。此戰,潘美、楊業殺死遼軍3000人,俘虜老幼1萬餘,牛馬5萬餘,攻破堡壘36個,戰果在三路中最為輝煌。

楊令公到底是怎麼死的?該還潘美一個公道了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以遼國主幼,母后專權,認為是北伐的好機會。正月,宋軍兵分三路,東路以曹彬為主將,率軍10萬出雄州(今河北雄縣),直逼燕京;中路以田重進為主將,由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出飛狐(今河北淶源縣北),取蔚州(今河北蔚縣);西路以潘美為主將,楊業副之,出雁門北(今山西代縣北),攻山後諸州。戰爭初期,宋的三路大軍節節勝利,中路軍勝利完成預定任務,西路軍連克寰(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東)、朔(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應(今山西應縣)、雲(今山西大同)四州。但是,五月初,東路曹彬在岐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被遼軍打得大敗。東路的潰敗,影響到整個戰局。於是,宋太宗下令各路撤軍。中路軍全軍而返,西路軍主力已撤,宋太宗下令將雲、應、朔、寰四州之民遷往內地,由潘美、楊業所部負責保護。這時,遼軍在解除正面威脅以後向西猛攻,佔有蔚州,六月間再攻下寰州,給掩護邊民的潘美、楊業以嚴重威脅。在遼大軍的進逼之下,楊業經過周密思考,主張暫避敵鋒,用偏師出寰州以東,使雲朔之民安然向西撤退。他說:“今敵鋒益盛,不可與戰。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守將,俟大軍離代州之日,令雲朔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悉兵來拒,即令朔州吏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全矣。”

楊令公到底是怎麼死的?該還潘美一個公道了

但是,這一切實可行的方案遭到監軍王詵等人的反對。王詵指責楊業“領數萬精兵而懦弱如此”,主張直接出雁門北上。楊業認為如此必敗,王詵挑釁地說:“君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它志乎?”堅持要楊業率軍迎擊寰州之遼軍。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楊業抱著必死的決心,從代州(今山西代縣)出軍。臨行之前,他悲泣著對潘美說:“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敵死!”又用手指著陳家谷口(在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南),請求潘美、王詵等在谷口兩翼佈置步兵強弩接應他。七月八日夜,楊業率軍出石碣路北上,次日晨到達朔州東,與遼耶律色珍軍相遇。楊業麾幟而進,色珍佯敗,楊業率部追趕遼軍。突然伏兵四起,楊業軍陷入重圍。楊業率部奮力突圍,到狼牙都(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南30裡)時被遼軍追上。楊業力戰,到黃昏時勉強衝出重圍,來到陳家谷口。

潘美、王詵清晨時曾在陳家谷口佈陣,等了幾個小時,沒有得到楊業的消息,以為遼軍敗走。王詵想爭戰功,領兵離開谷口,潘美不能制止。不久,潘美、王詵得到楊業戰敗的消息,便慌忙撤兵。 楊業戰至陳家谷口,望見無人,撫膺大慟,再率領部下奮勇拼殺。他身受幾十處傷,士卒幾乎全部戰死,仍毫無懼色,堅持戰鬥,殺死遼 軍數百人。後來,楊業因其戰馬受重傷不能前進,便藏入深林中。契丹將領耶律希達望見袍影,放冷箭射擊,楊業墜馬被擒。他悲憤難抑,嘆息道:“上遇我厚,期捍邊破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致王師敗績,復何面目求活邪!”絕食三日而死。楊業之子楊延玉也在此役中英勇犧牲。楊業死後,宋太宗甚為痛惜,贈他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楊令公到底是怎麼死的?該還潘美一個公道了

楊業驍勇善戰,戎馬倥傯一生。為了抵禦契丹入侵,保衛百姓安居樂業,收復被後晉石敬瑭出賣的幽雲十六州,英勇奮戰,捐軀疆場。他的豐功偉烈、浩氣英風不僅永留青史,流芳百世,而且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優秀的典範。當然,由於階級和時代條件的侷限,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氣節,與“忠君”的封建道德觀念是不可能截然分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