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让晋文公悔恨终身的命令——细数寒食节(清明节)的来历

一般而言,大家对清明节都是比较熟悉的。但说到寒食节的话,相信很多人就有点懵了。

其实啊,寒食节就是清明节的前身!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了太子申生。在申生被逼自杀后,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可谓是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起逃走的臣子最后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这让重耳十分的难过。在这些人中有一人叫介子推的人对他极为忠诚。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一道让晋文公悔恨终身的命令——细数寒食节(清明节)的来历

在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励精图治。他,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在晋文公重耳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但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这时便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报不平。重耳回忆起旧事,心里十分的愧疚,就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村民们说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他的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介休县。晋文公便让他的亲卫上绵山搜索,但却没有找到。这时候,就有人给他出了个馊主意,也就是这个主意,让晋文公重耳悔恨终身!他的幕僚说;“既然找不到,那还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只留下一个出口,一旦大火烧起来。介子推自然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听了后,感觉很有道理。就下令放火烧山,谁知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都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一道让晋文公悔恨终身的命令——细数寒食节(清明节)的来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感到悔恨难当,安葬遗体后,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后有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介子推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一道让晋文公悔恨终身的命令——细数寒食节(清明节)的来历

晋文公看到后感慨不已,将血书藏入袖中,下令处死了那个幕僚!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了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吃饭的话只吃寒食。 寒食节,就此出现!

临走时,他砍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都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足下这一名词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着群臣,登山拜祭介子推。谁知道走到坟前后,那棵老柳树竟然死树复活,树枝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涕泗横流,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在之后晋文公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得安居乐业,秩序井然。为了表示对介子推的感谢,每逢介子推死的那天,大家都自发的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用来召唤他的灵魂。后来,寒食、清明就成了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每逢清明节,人们都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有的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面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一道让晋文公悔恨终身的命令——细数寒食节(清明节)的来历

一到清明节,人们就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就这样我们的清明节的习俗在演变中慢慢的完善,直到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一道让晋文公悔恨终身的命令——细数寒食节(清明节)的来历

通过晋文公放火烧山的事,我们不难发现,敌人往往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猪队友,而且你还相信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