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雅之死,是疾病太頑固,還是貧窮的思想在作祟?

提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內心五味雜陳,農村出生的幼兒王鳳雅因患視網膜母細胞瘤和她的母親因“無力救治”而“導致”其死亡在網上掀起一陣軒然風波,這個事件可能因一文而落下帷幕,可是,現實生活中上演的真實悲劇故事卻並沒有沒有因此而平息。幼兒的死亡令人感到沉重,而其母親的遭遇在整個事件過程中讓人“何喜之有”?媒體和志願者的介入是催化還是釀造整個悲劇事件?種種事件來看,總結了一句話:悲劇事件的背後,還是因為城裡人和農村人的“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王鳳雅之死,是疾病太頑固,還是貧窮的思想在作祟?

不管是農村人也好,城市人也罷,大家都有一種“窮”叫做沒錢窮、沒文化窮、沒道德窮!

當今社會中,本身就存在著貧富的差距,城市當中有窮人,有錢的也可以是沒文化的窮人,有文化的人也可能是沒錢的窮人,而沒錢的可能是窮人也可能不是窮人。在農村,貧富差距很大,少部分有錢的並不窮,而絕大部分農村人的窮,絕對限制了大家的想象!那種窮才是真正的窮,那是知識的欠缺與金錢的欠缺的“雙窮”。

所以在農村會普遍存在、時有發生沒錢、無疾病基本概念以及各種原因無法及時就診等問題,最後導致延誤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期。這是目前的現狀,基層醫療在農村的現狀並不能解決大的疾病問題,小疾病可治,大病還得往上級醫院跑,以很多農村家庭的經濟實力,很多家庭根本無法接受來回往醫院跑這個情況!

王鳳雅之死,是疾病太頑固,還是貧窮的思想在作祟?

在《王鳳雅之死:農村家庭殘酷物語》一文中提到,王鳳雅母親在水滴籌上面籌集到的善款使用去向上面,其實我們很能理解,那三萬多元花銷在醫療服務、藥物治療以及生活費用上面一點都不奇怪,但是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志願者及網友們的想法與邏輯上面!大家都希望那些錢能夠用於正道上面,好像那些錢就一定夠“面面俱到”一樣,事實上,志願者和王鳳雅的媽媽一樣,對孩子病情並沒有足夠的瞭解,所以,大家都加速了事件的惡化!

志願者只是抱著要為孩子治病的單純想法,催促孩子媽媽去看病,這來回折騰,志願者並沒有算手裡的總賬,如果有足夠的金錢治療疾病以及解決後期化療費用,再加上改變貧窮媽媽的想法,事件惡化還會發生嗎?不一定,志願者們要的是看得見的預期效果,希望的是看見一個“全力以赴”、“不顧一切”的農村人,不放棄孩子、堅持治療,想要看見一個偉大的媽媽可能嗎?不只是志願者,就是很多人都會站在理想的層面上面,要求看到一個異常“積極”的救子之母!所以,事件會出現反轉,從正常到不正常,人們由善舉到憤怒,王鳳雅的媽媽才會“被迫”接受了質疑、謾罵、道德綁架、求證,試問一個農村的、貧窮的人如何接受大家指責與謾罵?

王鳳雅之死,是疾病太頑固,還是貧窮的思想在作祟?

所以說旁人的“窮”與農村人的“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事件最後,有人出來為蒙冤者澄清事實真相固然好,但是悲劇已經發生,傷害已經造成。人們可能都忘記了一件事情:捨出去的一點善心,如果最後變成惡,脫離了善心之始的出發點,再使用道德綁架,這是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