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多点发力 畅通产业扶贫路

李丹

金石井镇中山村山高坡陡,沟壑众多,是典型的旱山村。昔日这里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路难行,零星种植柑橘、砂仁,农业“靠天收”,被列入市列贫困村。该村引导群众规模发展砂仁种植,成立众鑫园砂仁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对口帮扶资金作为集体股份,动员干部群众投资入股,吸纳社会资本,对贫困户实行优惠入股、优先分红、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措施。短短两年,中山村发展砂仁2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种植砂仁3000余亩。砂仁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325户,会员涉及周边8个乡镇。2016年该合作社首次分红,发放红利213928元。2017年该村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

这是犍为县实施产业化帮扶,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现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代养寄养有酬金、资金入股有股金。县财政投入资金540万元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引导22个龙头企业全覆盖帮扶23个市列贫困村,建立资产收益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产量化、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协议回收”等模式,已带动17个市列贫困村脱贫。

筑牢支撑点 提高产业竞争力

2018年的春天比往年来的要早一些,刚过完春节,犍为县罗城镇凉厅子茶园数千亩茶叶都冒出了嫩绿的茶尖,附近的村民三三两两背着竹篓、戴着草帽开始在基地中采摘茶叶。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满山的杂草和巨桉林,基地所在的铁岭、青狮、幸福三个村也因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而被列入市级贫困村。而现在,这里正被打造成“万顷茶浪、幸福之乡”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典范,村民们也因土地流转和在基地务工有了更多收入,再也不用外出打工谋生……

幸福村交通不便,大片的山坡上,除了荒地就是村民们以传统方式耕种的庄稼,村民们靠天吃饭,收入甚微,生活并不“幸福”。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让整村按期脱贫,村两委把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来抓。积极引入业主流转土地,创建贫困户就业产业基地,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引导贫困户发展小投资小规模小风险小的“三小”畜禽养殖,解决增收问题。时至今日,幸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一天一个样,如今的幸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工增收。

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犍为县近年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连片成带规模发展种、养殖业。科学引导贫困村贫困户规模种植茶叶3.4万亩、茉莉花1684亩、生姜7782亩,养殖畜禽4630万头(羽),新增土地流转10.1万亩,形成河东片区特色茶产业带,建成以凉厅子农旅融合产业园为代表的“万顷茶浪”观光带,风貌改造沿线农房117户,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

“以前村上,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垃圾池、没有像样的水泥路、饮水困难。”铁岭村支部书记李旺介绍,该村依托凉厅子茶园建设,人居环境大大改善,铁岭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围绕产业园区和产业环线,投资420万元,实施道路改建完善工程,建成机耕道1.4公里、整修道路2496平方米,设置波形护栏1680米,黑色化园区路面680米。投入294余万元,完成幸铁路护坡堡坎1.5公里、农房风貌改造117户、垃圾池改扩建15口,淘汰巨桉林25亩,绿化道路沿线3.3公里。

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先行。犍为县先后投入资金1.3亿元,新改扩建市、县列贫困村道路342公里,新建整治渠系33公里、蓄水池242口,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实施农网改造421公里。投资6642万元,完成罗城镇、九井乡特色小镇一期工程建设。建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等“双创”平台24个,建成市级“四好村”55个、幸福美丽新村30个,为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突出关键点 升级产业成长线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没有生态资源作为依托,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生态保护也难以持久。犍为县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进行生产,既获得稳定的农产品供给,又很好的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金石井镇依托贫困村资源禀赋和柑橘种植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引入塔罗科血橙、爱媛38号、春见等10多个名优良种升级淘汰传统品种,走生态发展道路,全镇优质柑橘种植面积19000余亩,年产值近2亿元,带动农户4000余户,其中贫困户300余户。同时引进3000亩金蝉项目,形成“树上金果、地下金蝉”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金蝉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纪家乡打造“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新模式,走“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路线,加固稻田286亩,开挖鱼道15.6公里,以养殖粪污和水产废水资源化利用为手段,减量使用农药、化肥,在市列贫困村鱼石村、长沙村集中成片种稻养鱼500余亩,年产值超过30万元,2018年可实现户均增收近2000元。

双溪乡硝水村梁家山拥有海拔高、气候独特、生态环境好、稻米生育期长的自然环境优势。该村引进优质稻种川优6203,引入市级龙头企业乐山惠田米业有限公司注资350万元,联合打造粮油高产水稻园,走有机发展道路。2017年,硝水村种植优质水稻300余亩,每亩增收800余元。

打造增长点 搭建市场直通车

俯瞰凉厅子茶叶基地,万顷茶浪正慢慢成形。2018年,铁岭村继续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花茶为主导,带动全村农业转型,搭乘罗城古镇创建AAAA级景区的便车,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基地,融入罗城镇“古镇—铁山”文旅产业带。投资2000万,仅两个月就建成集“基地建设、良种繁育、花茶加工、品牌推广、农旅融合”为一体的凉厅子现代茶产业扶贫示范园区,为周边铁岭村、幸福村和青狮村1000余户农户提供就近务工岗位,预计人均增收1200元。

除凉厅子现代茶产业扶贫示范园区,犍为县还积极打造“中国橘子小镇”“清溪古城”“茉莉小镇”“茶马古道旅游休闲小镇”,成功创建罗城古镇AAAA级旅游景区、嘉阳·桫椤湖AAAA级旅游景区,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品牌。

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开发一批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旅项目,成功打造“邓坝荷花季”“茉莉花文化艺术节”“四川犍为柑橘文化旅游节”等旅游品牌,带动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94.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33亿元。

犍为县还完善了农村电商运营中心、村电商服务站点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为贫困村网店提供策划、培训、代购等专业服务。利用论坛、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造势,通过“微犍为”“朋友圈”增强互动,提高犍为农产品的关注度和知名度。借助犍为农耕网、“天虎云商”乐山专馆“犍为特色专区”“山民东东”电商网站等平台,拓宽销售半径,降低流通成本,实现本地农产品在线预订和销售,销售单价平均提高1.5元左右,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犍为,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了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在实现脱贫致富的路上稳步前进。在产业扶贫攻坚战中,以贫困户为单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在产业扶贫上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贫困户量身打造产业扶贫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