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有爲的維新派吸收李鴻章入伙兒,戊戌變法會失敗嗎?

如果康有為的維新派吸收李鴻章入夥兒,戊戌變法會失敗嗎?

顏真卿(709- 785年)是唐代傑出的書法家,其書法藝術以雍容偉壯、剛柔並舉、樸實無華而著稱,而他的人品也同樣令後人稱讚,剛直不阿,忠正誠實,敢於直面抨擊權貴。光緒帝在覽書之餘,認真地臨摹顏真卿的“自書告”,表達了自己“立德踐行”,銳意進取的志向。

《馬關條約》簽訂後,年輕的光緒帝深感國勢日衰,山河 破碎,不甘心作亡國之君,認識到“非變法不足以圖存”,遂起意維新變法。在其師翁同穌等人推薦下,與維新派人士廣泛接觸,決心變法維新,改變國勢積弱的狀態。

如果康有為的維新派吸收李鴻章入夥兒,戊戌變法會失敗嗎?

從光緒十八年(1882年)起,康有為曾先後數次上書光緒帝,但由於守舊派從中作梗、上書沒能遞到光緒帝手上。光緒二十三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驟起,康有為於光緒二十四年趕赴北京,第五次上書光緒帝,直陳中國面臨的危險處境,提出變革的三點主張。光緒帝命令五大臣召見康有為“問話”。康有為受到五大臣之一翁同解的讚賞,被推薦給光緒帝。光緒帝諭令康有為的條陳隨到隨送,不得阻攔和扣壓,同時命總理衙門呈送康有為著《日本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等書,變法維新從此由奔走呼號進入到立章實施的階段。

如果康有為的維新派吸收李鴻章入夥兒,戊戌變法會失敗嗎?

《應詔統籌全局折》印本: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一月八日,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折》,是為第六次上書。康有為引述當時波蘭、埃及、土耳其、緬甸等國,守舊不變,遭到分割或危亡的命運,認為世界各國的趨勢是能變則全,不變則亡。他建議光緒帝仿行“明治維新”,而採天下輿論,做好三件大事大誓群臣以革舊維新;開制度局於宮中,徵天下通才參與;設待詔所許天下人上書。這道較為溫和的改良建議得到光緒帝的賞識。

如果康有為的維新派吸收李鴻章入夥兒,戊戌變法會失敗嗎?

翁同斷(1830- 1904年),字聲甫,號叔平,江蘇常熟人,咸豐朝狀元。光緒五年(1879年)起為光緒帝師傅,先後充任軍機大臣兼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是光緒帝身邊最得力的謀臣。甲午戰後,翁同斷深感痛心,遂生變法維新念頭,聯絡維新志士,企圖通過變法實現光緒帝親政。他贊助變法活動,破格求賢,曾向光緒帝密薦康有為才堪大用,成為維新派與光緒帝之間的中介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百日維新”開始後僅四天,即被慈禧太后罷職回籍,使維新派力量大減。戊戌政變後又被正式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如果康有為的維新派吸收李鴻章入夥兒,戊戌變法會失敗嗎?

李端棻(1833-1907年),貴州貴築人,同治朝進士,曾任翰林。歷任內閣學士、刑部侍郎、禮部尚書等職,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等從事維新變法活動。光緒二十二年 (1896年)上疏請立京帥大學堂,各省、府、州、縣遍設學堂,並請建藏書樓、儀器院、譯書局,廣設報學館等。光緒二十四年,向光緒帝密薦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戊戌政變後被革職,充軍新疆。光緒二十七年獲赦,主講貴州經世學堂,猶以獎勵後進開風氣為已任,並首倡自辦貴州礦產和鐵路。

如果康有為的維新派吸收李鴻章入夥兒,戊戌變法會失敗嗎?

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後,慈禧太后雖然“歸政”給了光緒帝,但仍隱操政權,光緒帝的大小決策,都要請示慈禧太后。對於光緒帝的維新變法,慈禧太后起初也一直是以冷眼看之,一旦光緒帝的改革觸動了後黨的利益,慈禧太后就要橫加干涉,直至採用殘酷的手段直接扼殺。

如果康有為的維新派吸收李鴻章入夥兒,戊戌變法會失敗嗎?

在後黨集團中,滿洲親貴、內府樞臣中主要是慈禧太后的心腹黨羽,也有勢力極強的地方督撫站在慈禧太后一邊,如洋務派首領、北洋重臣李鴻章就是後黨成員中的重要一員。李鴻章在維新運動初步高漲之時,曾想捐銀加入維新組織“強學會”,但由於名聲較惡而被拒絕,遂懷恨在心,加緊了與慈禧太后的勾結。維新運動期間,李鴻章的親家楊崇伊公然奏請解散強學會,並上疏慈禧太后,請求訓政,破壞變法維新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