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收好!你的「悅」讀感寫作指南

请收好!你的“悦”读感写作指南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營造 “學在中大,追求卓越” 的優良校風學風,培養“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優秀學子,形成家校一體、高中與大學無縫對接、線上和線下有效互動的新生入學教育機制,學校面向全體2018級新生開設暑期學校。暑期學校包括“‘悅’讀感”、“公益囊”和“上易班”三個環節,旨在對新生進行全程化的思想引領,努力“扣好新生大學生活的第一粒釦子”。

今年暑假,中山大學給每一位2018級新生的錄取通知書袋中都放入了一份“悅”讀感和一份“公益囊”的表格資料(彆著急,錄取通知書正在郵寄過程中哦!部分省市可能有延遲),這意味著,他們除了帶上錄取通知書、簡單行李之外,還帶了兩份沉甸甸的暑假作業“悅”讀感和“公益囊”。

“悅”讀感是啥?“悅”讀感是新生暑假期間閱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典文獻、感想和家長評賞的書面記錄。

公益囊又是啥?原來此“囊”中裝的不是妙計,而是記錄著新生在暑期時間參與公益服務的所見、所聞、所感。

先“悅”讀後公益,這是中山大學對新生進行的一場別開生面的“學前教育”,也是中山大學推動 “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

早在2012年,中山大學就開始推行“公益囊”項目,在2013年,開始推行“悅”讀感項目。“公益囊”、“悅”讀感自實施以來,受到了新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成為中大學子踏入大學之前一份美好的記憶。

在今年的“悅”讀感活動中,學校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 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等著作和報告作為2018級新生的閱讀參考書目。

那麼,“悅”讀感該怎麼寫呢?

這一期推送,就讓我們來看看歷屆的學長學姐們是怎麼記錄他們的“悅”讀感的吧——

(其實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大“悅”讀感的閱讀參考書目都包括《大學》一書)

初捧起《大學》一書,不求甚解,有時會為某些句子而詫異不解,而後耐著性子開始去細細品味書中的思想與內涵,經歷許久的時光,讀完數遍《大學》,內心便感動不已。讀《大學》期間,我感想諸多,概括下就是兩方面的領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學問。朱子在《大學》中說:“大學者,大人之學也”。簡單說,懂得大學之道的人,才能獲得大學問。暑期讀《大學》不僅讓我度過了一段恬淡舒適的時光,也讓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做人生的大學問,而我的大學,正在路上。

——2014級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馮同學

《大學》有兩個版本,一開始看的是原版,沒有看完。後來看了宋朝編寫的版本,又找了譯文來看,感覺思路清晰了很多。看完《大學》,我認為雖然古今之間,人們所學到具體內容不同,但是對學習理解和學習的思路是相似的。而具體的做法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習的內容來尋找合適的方法。

——2014級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劉同學

《大學》有多個版本,挑選適合自己的書是“悅讀”的第一步。選擇東籬子的《大學全鑑》的原因除了它的字大得很體貼外,還有它挑選了歷史故事來進一步闡釋大學中的內容。這些故事中包括了商湯、晏嬰、劉邦、劉備這樣的老朋友,還有許多曾經讀過卻不怎麼熟悉的人物,例如劉秀、樂喜、季布、董宣和范雎。通過歷史上的真實故事展現的道理更有說服力,並且能在增長積累的同時加深認識。

——2014級國際關係學院洪同學

嚴格意義上講,這並非我第一次讀《大學》。在高三時,語文老師就把《大學》第一章打印出來讓我們翻譯,在提升我們古文鑑賞能力同時增加我們的個人修養、文學涵養。於是從那時,《大學》給我的印象便是一本講述諸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的古書,凡事即有先後之序,不可逾越,由格物的基礎,到致知,後來修其自身,終會在潛移默化間“明德於天下”。《大學》給我的另一個深刻印象便是“慎獨”二字了。高三一開始,班主任便以“慎獨”告誡我們,學習也要表裡如一,要做到君子的“慎獨”。而這次,我便是由這些零碎的認識開始,從頭到尾閱讀了《大學》,從中汲取了很多為人處世之道,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2014級中山醫學院長學制趙同學

尤其喜愛第九章的:顧好而知其焉,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不得不承認,我也如此。我往往會因為嫉妒一個人生恨而疏遠他,卻不懂得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樣的,對於自己所親愛的人,我又往往會過分偏愛。可就像俗話說的溺愛者不明,是一偏之害。這對我的啟發相當大。

——2014級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陳同學

四書五經中,除了《論語》與《孟子》,其它兩本書一直以來都覺得高深莫測。但是這次翻開那泛黃的紙頁,細細品味,發現它講述的竟都是那些最淺顯易懂、最樸實無華的道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作為古代學童中學時的讀本,在今天竟被我們如此晚地閱讀到。所謂大學,就是修身養性,進而齊家治國,終極目標便是平天下。從這裡,我發現了自己名字的來歷,同時也明白了為什麼如此多的大學都把格物致知作為校訓。

——2014級數學學院王同學

初高中時,長輩們總告訴我,“到了大學你有的是時間!”或者是“到了大學,你就輕鬆了”……事實上,在大學中所接受的知識的密度與質量都遠遠超過以前,《大學》中認為人在這個階段的學習是對事物本質的深入瞭解和理解,即所謂的“格物致知”。

——2016級工學院劉同學

《大學》最讓我喜歡的是它那種循序漸進,依循根本的思考方式。我們欣賞優秀的品質,比如冷靜,比如勤奮,比如專注。但是這些優秀品質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如《大學》所說,定、靜、安、慮一步一步獲得的。而不是像成功學所言,只是自己主觀地認為自己應該勤奮樂觀就能勤奮樂觀。

——2016級物理與天文學院張同學

《大學》言簡意豐,而我所提及的僅是皮毛而已,其所體現的儒家思想想要在現代社會中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與當今社會現實相結合。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它需要與現實妥協,更加不是放棄傳承了數千年的儒家宗旨。紮根現實並且可以指導現實是一個優秀學說必須具有的特性。《大學》體現的聖人思想與家國學說與當下開展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都有積極的呼應關係。就這一點而言,儒家學說的價值,遠遠沒有完全發掘出來,斯後世來如吾輩者,當需努力為往聖繼絕學。

——2016級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李同學

作為基礎教育讀本,《大學》雖然篇幅短小,但它以論述為基調這一點,便讓我興致缺減,直到我靜心讀完其十一章內容,才明白學校要求我們讀它的意義。為揣摩深意與加深印象,我又謄抄了一遍原文與一些令我回味的朱熹評註。我也知道,《大學》這本書,我還遠遠沒有讀完。

——2014級化學學院陳同學

其中有一句對“價值觀特點”的解釋讓我感動不已,大意如此:價值觀的形成來自於對各種價值排序的優先性。一個價值觀體系往往不是單方面肯定某種價值,否定某種價值,而是先強調某種價值,次強調某種價值。而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就強調“責任先於自由,義務先於權利,社群高於個人,和諧高於衝突”。

——2016級旅遊學院任同學

(讀《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有感)

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對於文化經典的註解作品層出不窮,然而,雖然其中不乏優秀作品,但是與西方以科學為重要基礎的文化相比,中華文化更容易成為空談義理的空中樓閣,比如明清後期,理學僵化之時,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衝擊,缺乏像顧炎武說的那樣學以致用的學者,更有詩云“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因此,我想,基於這一特性,我們當今在復興國學的過程中,更多要注重其現實意義,而不是僅僅練練書法,背背詩詞。

——2016級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楊同學(讀《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有感)

请收好!你的“悦”读感写作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