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争当“小蔡伦” 武汉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受欢迎

青少年争当“小蔡伦” 武汉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受欢迎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可青少年知道文字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吗?知道甲骨文,见过竹简册吗?亲身体验过造纸术吗?今天上午一堂生动的武汉博物馆手工艺体验课程在武汉市综合性艺术体验馆——5号车间举行。30多名青少年开启中华传统文化之旅,了解文字的书写材料,亲身体验造纸。

青少年争当“小蔡伦” 武汉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受欢迎

  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的人们把符号刻画在了陶器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则用布帛、竹简、木犊书写公文典籍;直到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两晋以后不断改良优化,纸张才成为了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书写工具。武汉博物馆社教老师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物仿制品为孩子讲解展示了陶罐上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竹简、木犊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全面了解了文字的流传和书写材料的进步与发展。

青少年争当“小蔡伦” 武汉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受欢迎

  花草纸,是一种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法制造出的纸张,在未干的纸浆上直接铺就花草,经特殊处理后自然烘干,形成具有美丽细纹,纯天然压花的精美纸张。来自5号车间艺术老师通过现场演示,让孩子们体验“古法造纸”,亲手制作出一张张属于自己的花草纸。

  育才怡康小学四年级学生赵璇琦说,在这次有趣的博物馆课程中,我不仅体验到了古法造纸的历史气息,而且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让我真切的认识到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就在身边。

  武汉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裴少菲介绍,暑期以来,武汉博物馆举办的“文化传承、匠心独运---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深受青少年朋友的欢迎,孩子们内画鼻烟壶、做陶艺、学造纸、刻印章,充分体验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青少年争当“小蔡伦” 武汉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受欢迎

青少年争当“小蔡伦” 武汉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受欢迎

青少年争当“小蔡伦” 武汉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