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時間,比特大陸少了近5萬個BTC,這是爲什麼?

1年時間,比特大陸少了近5萬個BTC,這是為什麼?

據外媒報道,比特大陸財報顯示,該公司現將數字貨幣以成本價(在數字貨幣收到時的市場價)記在其他流動資產(Other current asset),且其價格波動不計入報表。

2017年12月底,該公司持有的BCH、BTC、LTC、DASH、ETH數量分別為84.18萬、3.68萬、92.5萬、31.2萬、747枚。

截至2018年3月底,該公司持有的BCH、BTC、LTC、DASH、ETH數量分別為102.1萬、2.2萬、93.09萬、31.2萬、1097枚。

更更早的2016年12月底時,比特大陸公司持有71560枚BTC,554821枚LTC。

1年時間,比特大陸少了近5萬個BTC,這是為什麼?

也就是說,在一年左右的時間,比特大陸減持了49,478枚比特幣,這是為什麼?畢竟,這不是個小數目,近5萬個比特幣在去年價格高的時候最高價值可達近十億美元,按照目前的市價也有3億多美元。

一切為了孩子

根據財報數據,我們看到比特大陸在2016年12月只有比特幣和萊特幣,而在2017年底重倉持有84萬個比特現金(BCC,也稱BCH),在2018年3月底更是增加到102萬個。比特大陸減持比特幣的原因正在這裡:一切為了自己的孩子——比特現金。

BCC是比特幣的孩子,也是吳忌寒的孩子。吳忌寒極力維護新生的BCC,對待質疑BCC是中心化的聲音,直接以“F**K”回懟。

比特現金(BCC)是為什麼會誕生的,為什麼說他是比特大陸創始人吳忌寒的孩子?

一切得從分叉說起 。

“分叉”到底是什麼鬼?首先打個比喻就像我們的手機的APP軟件進行升級的時候只需要在應用商店裡點擊升級即可,但是在區塊鏈這個去中心化系統中每一次的升級都需要得到社區鏈的一致認可,如果比特幣社區無法達成一致,區塊鏈就會形成分叉。

比特現金的誕生正是源於社區關於比特幣擴容問題無法達成一致的產物。歷經了兩年的比特幣“擴容戰爭”,BCH才誕生。

1年時間,比特大陸少了近5萬個BTC,這是為什麼?

擴容戰爭

比特幣自2009年誕生以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使用者也越來越多,其性能也遭受使用者的考驗,其中討論最多的就是比特幣轉賬速度問題。

要知道,比特幣的tps只有7。相對於VISA每秒2萬的處理速度,比特幣可以說是龜速了。使用人數過多,就會導致交易擁堵和手續費過高等問題,如果這樣,作為支付轉賬工具用的比特幣就喪失的最基礎的優勢。在2017年2月份,比特幣中出現了十萬筆交易沒有得到確認的大型擁堵。

在使用比特幣轉賬過程中,礦工會在已經收到的廣播交易裡挑選手續費給得比較多的(手續費是由轉賬者自己定)打包在區塊裡,再廣播出去,交易才算完成。

不過比特幣的區塊大小是1M,礦工最多打包1M大小的交易記錄,如果轉賬人數過多肯定會造成網絡的擁堵,礦工打包的順序是看手續費的多少而不是按收到的時間順序。這樣看,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擴容,擴大區塊體積,把區塊大小擴大到2M或者更大,這樣就能一次打包更多的交易。

當然比特幣社區的人也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擴容這個解決方法,他們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其中有一次性把區塊大小提高到20M;有人提議提高區塊大小到8M,並每兩年再擴容一次區塊;有人建議一次性提高區塊大小到2M;或者使用隔離見證+閃電網絡的方案解決等等。

2015 年 6 月,前 Bitcoin core 開發員就提出了一個擴容方案,“移除 1MB 區塊上限,保留 32MB 的限制,增加一個浮動的區塊”。

但是,這個方案,卻並沒有得到社區的支持,並且之後關於比特幣擴容的討論,推進得異常緩慢,方案也遲遲沒有落地。

因為此時,比特幣世界已經出現了兩個最為尖銳的陣營,以吳忌寒為代表的“大礦池”一派,和以Core為代表的“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Core團隊主要是一些技術人員,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就做著技術維護的工作。而吳忌寒所代表的大礦池在對方眼中,被看作追逐利益的“商人”。

2016年2月就曾達成香港共識,計劃實施閃電網絡+隔離見證,並把區塊大小提高到2M,但開發者回去後遭到其他Core組成員反對(比特幣的技術開發人員稱為Core組),因此香港共識被終止。

之後就是2017年的5月的紐約共識,大家同意先激活segwit2x,之後在6個月內將區塊擴大到2M,不過這個紐約共識也流產了。

在2017 年7月17日,比特大陸投資的ViaBTC宣佈分叉比特幣,並將新幣種命名為Bitcoin Cash,比特幣現金。這個方案將比特幣區塊大小提高到了8M,

2017年8月1日,北京時間下午2點14分,礦池Viabtc挖出了第一個Bitcoin Cash區塊。

“歡迎來到這個世界”,Viabtc在區塊上寫下這句話,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糾纏撕扯,裹挾了礦工、開發團隊、交易所、用戶後,比特幣迎來了第一個分叉,而BCH也正式誕生。

關於此,在前段時間比特大陸創始人之一吳忌寒接受採訪時複述了這一段歷史,大意是比特幣的小區塊支持者,也就是Core組在百般阻撓比特幣擴容方案,甚至有些極端的人推出了一種危險的UASF客戶端,這種客戶端如果推行出會造成比特幣的混亂,很多人會丟錢。

1年時間,比特大陸少了近5萬個BTC,這是為什麼?

BCH的未來在哪裡

從這次被曝光的財報來看,比特大陸和吳忌寒對這個孩子可以說愛護有加。直接減持BTC來力挺BCH,並且大舉增持BCH。在其他分叉幣不斷被人遺忘的時候,BCH的市值長期佔據前五,這離不開比特大陸堅定的、無私的支持。

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之爭不會停止,除非某一方直接歸零。如果看誰的價格和市值更高就算勝利的話,根據下面這圖,比特幣現金只有差不多0.1個比特幣,比特幣現金暫時超越不了比特幣。

2018年8月1日,比特大陸在香港召開“BCH週年國際峰會暨BCH生態建設項目發佈會”。除了慶祝BCH獨立一週年,更多的是擴大BCH的生態,會上,BCH開發團隊全員出席,曾經的支持者Roger Ver,吳忌寒,江卓爾,Bitcoin ABC 首席開發者 Amaury Sechet也都出席並發表演講。會議探討了錢包、交易所、孵化器、區塊鏈遊戲、IPFS+BCH分佈式存儲,底層協議開發等可能是未來BCH的發展各種方向。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比特大陸和吳忌寒的支持,未來BCH要走出獨立天地的時候,比特大陸和吳忌寒會不會成為他的負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