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禹是一條蠕蟲」不靠譜 山海經確載大禹治水還原歷史真相

魯迅說“禹是一條蠕蟲”不靠譜 山海經確載大禹治水還原歷史真相

禹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禹,蟲也”。後來魯迅先生在編寫《故事新編》時將《說文解字》禹蟲之釋改成“蠕蟲”。之後便有不少學者,都用這個觀點來攻擊古史辨學派。

其實,不管《說文》中的“禹,蟲”之解,還是魯迅的解釋的蟲成“蠕蟲”之說,其實都只是象形文字及漢字“禹”的造字本意。應該與叫禹的人沒關係。古代叫貓叫狗叫老虎的人很多,人名畢竟只是人名,不可能叫老虎了就是老虎的。加上魯迅是小說家又不是史學家,雖然魯迅望文生義的蟲成“蠕蟲”說有點不靠譜,但也不必太過較真。

魯迅說“禹是一條蠕蟲”不靠譜 山海經確載大禹治水還原歷史真相

魯迅圖

魯迅說“禹是一條蠕蟲”不靠譜 山海經確載大禹治水還原歷史真相

樂訊故事新編圖

關於“禹字是一條蟲”,與大禹是一條蟲和大禹是一條蠕蟲,這其實並不是一碼事。歷史上早推廣製陶的首領為“堯”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領為“舜”。鯀字是古書上說的一種大魚。因大禹的父親是最早推廣漁業的首領而叫鯀,總不能說大禹的父親鯀是一條魚吧?禹是最早推廣治蛇治水的首領稱大禹為“禹”符合歷史。

所以魯迅先生《故事新編》中將“禹,蟲也”之蟲釋讀成“蠕蟲”,如果硬說大禹是一條“蟲”或“蠕蟲”,那就太太滑稽可笑太不靠譜了。

大禹治水的大禹到底是人是蟲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早記載大禹的《山海經》有確切記載。

魯迅說“禹是一條蠕蟲”不靠譜 山海經確載大禹治水還原歷史真相

《山海經》圖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魯迅說“禹是一條蠕蟲”不靠譜 山海經確載大禹治水還原歷史真相

大禹治水圖

魯迅說“禹是一條蠕蟲”不靠譜 山海經確載大禹治水還原歷史真相

大禹治水圖2

《山海經 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博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禹所積石之山在其東,河水所入。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

《山海經 海經·海內南經》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夏後啟之臣曰孟塗,是司神於巴。人請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乃執之。是請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陽南,丹陽居屬也。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山海經 海經·海內西經》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山海經 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溼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山海經 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檻大逢之山,河濟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積石。

有毛民之國,依姓,食黍,使四鳥。禹生均國,均國生役採,役採生修【革臺】,修【革臺】殺綽人。帝念之,潛為之國,是此毛民。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山海經》雖然多載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看似荒誕不經,其實《山海經》目錄中如其東西南北中的山經、海內海外的海經及大荒經的山海之經,其中的很多山名水名海名傳承至今且可對號入座,所以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是最早記載大禹治水的古籍,一系列關於大禹生事及治水的確切記載與“燹公盨”青銅器銘文相符,與民間關於大禹治水傳說吻合、遍佈全國各地紀念大禹的祠廟,都充分印證歷史上治天下之水劃分天下九州的大禹,是一個由鯀生禹由禹傳啟的真實存在的人,不可能是一條傳說中的“蟲”或魯迅先生在《故事新編》所釋讀的“蠕蟲”。

燹公盨、《山海經》之海內經、大荒經等諸多關於鯀禹治水的經過,真實還原大禹治水劃分九州歷史真相。證明魯迅關於大禹之禹是一條蠕蟲之說,並沒有歷史依據。

您以為《山海經》記載的治水的大禹與魯迅所說的禹是一條蠕蟲之說哪個更靠譜?

2018.8.12 文字考古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