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頁島爲何被沙俄侵占?

涉天涯


眾所周知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不過我國曆史上曾經的第一大島是如今俄羅斯聯邦最大的島嶼庫頁島。庫頁島位於亞歐大陸的東北部,黑龍江入海口的東南,東為鄂霍次克海,西通過間宮海峽與大陸相望,南隔宗谷海峽與日本的北海道相鄰,面積約76400km²,目前為俄羅斯聯邦薩哈林州管轄,但在歷史上有相當漫長一段時間這裡屬於中國領土。

庫頁島上最早的人類生活遺蹟已經距今三四千年之久,這些居民的人種和文化習俗上與與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以東類似。中國史書對庫頁島的最早記載見於西漢初年,不過這時中原王朝對此地的瞭解還是很模糊抽象的。唐開元十三年(725年)開始在黑龍江下游地區設置黑水軍,繼而又設置黑水都督府,庫頁島上的郡利、窟說和莫曳皆等部也在這一時期被納入了唐朝的黑水都督府管轄。安史之亂後隨著藩鎮割據現象的日益嚴重唐王朝逐漸日薄西山,東北地區逐漸由契丹民族所統治,到公元10世紀時包括庫頁島在內的東北亞地區被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所統治,遼國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所滅後庫頁島又為金國所管轄。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仿照中原漢制創建元朝。元朝在地方治理上實施行省制:在中央設中書省,於各地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進行管轄。元朝在滅掉南宋後將行省制進一步覆蓋到昔日南宋的疆域上:這一時期今天的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由中書省直轄,吐蕃地區由宣政院管轄,除此之外在全國各地設置了遼陽、嶺北、甘肅、陝西、四川、雲南、湖廣、江西、江浙和河南江北十大行省,庫頁島即由其中的遼陽行省管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元朝在黑龍江口的奴爾乾地方設置徵東元帥府,隸屬於遼陽行省,以此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元朝政府為達到徹底征服庫頁島上的諸族從1263年至1308年連年對庫頁島用兵,最終招撫了骨鬼等部。自此以後庫頁島上的諸族每年都向元朝政府交納毛皮稅——以海東青、貂鼠、水獺、海豹皮等為貢賦。

當明朝取代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後庫頁島的部族首領們曾前往北京朝見明朝皇帝。永樂九年(1411年)春明成祖任命海西女真出身的宦官亦失哈為欽差太監,讓他率領官軍千餘人,乘坐大船二十五艘前往東北女真部族聚居地巡視。正是在亦失哈的努力下明朝得以在東北女真人聚居區建立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司,在庫頁島上明軍也設置了衛所屯駐。1412年明朝政府在庫頁島北部近海處設立囊哈兒衛(清代稱朗格里),在中部波羅河流域設波羅河衛,在東部駑烈河流域設兀烈河衛,各衛下轄所,管轄當地的軍事及民政事物。這是中國曾擁有庫頁島主權的有力明證,因為質疑古代中國對庫頁島主權的主要說法就是中國政府從未在此設置正式的行政管轄機構,僅僅只是徵收皮毛貢賦,所以充其量只能說當地曾是中國藩屬,而不能視為領土。如果說對此前唐的黑水都督府、元的遼陽行省以及明初的奴兒干都司的管轄範圍所及是否覆蓋了庫頁島還有爭議的話,那麼1412年明朝在庫頁島上正式設置衛所之舉已毫無爭議地證明大明王朝對此地進行了有效的管轄。

1616年明朝的政治勢力被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排擠出東北地區,庫頁島也在這一時期歸屬於後金。恰恰也正是在明清易代的17世紀原本蝸居東歐一隅的沙皇俄國大舉向亞洲擴張:1601年康德拉特、庫羅奇金沿著葉尼塞河下游駛往大海,佔領了皮亞辛河一帶;1633年伊凡·勒布羅夫和伊里亞·彼爾菲列夫沿勒拿河順流而下到達北冰洋,完成了對西伯利亞北部沿海一帶的擴張;1632年沙俄在雅庫茨克建立進一步向東擴張的根據地。截至1637年俄國人已推進到鄂霍次克海一帶。1643到1644年間哥薩克人瓦西里·波雅爾科夫沿黑龍江而下進行探險考察並建立了雅克薩城等要塞。直到1685年清軍對俄軍發起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儘管清軍戰勝了俄軍,然而這一時期蒙古準噶爾汗國崛起成為同清帝國和俄羅斯在北亞並立的三大地緣勢力之一。1689年8月27日簽訂的《尼布楚條約》為避免沙俄和準噶爾結盟還是在貝加爾湖等地對沙俄進行了讓步,根據《尼布楚條約》的規定:中俄東段邊界線以外興安嶺為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全部土地由此被確立為中國領土。然而這一條約的表述為此後的爭議埋下了隱患:在當時中方的認知中是認定庫頁島在外興安嶺以南,因此屬於中國領土;然而此時的俄國人並不知曉庫頁島的存在,在事後得知該島存在後又援引《尼布楚條約》中“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這句話認定庫頁島孤懸海外,不是中方實際有效管轄的領土。

中國方面當時可沒想這麼多,在當時以康熙皇帝為首的決策層看來:隨著邊境條約的簽訂已使兩國邊界明確起來,於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三次在庫頁島進行編戶工作,庫頁島上的居民由以前未被編入國家戶籍的原始部族轉變為正式的編戶齊民。1709年康熙還曾派遣地形測量隊陪同三位耶穌會修士測量全國版圖,當他們來到黑龍江下游時三位耶穌會修士得知黑龍江口外有一個大島以及島上居民同滿人貿易、飼養馴鹿。翌年第二支由滿人組成的測量隊成功地橫渡韃靼海峽到達了庫頁島。清朝測量隊在庫頁島上豎立了刻有滿語碑文的石碑和木碑。1732年(清雍正十年)清政府正式設立三姓副都統衙門來管理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及瀕東海地區和庫頁島遼闊疆域。儘管中國政府一直對庫頁島行使著有效管轄權,但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下這裡同中原地區實在太過遙遠,以致於當時的中國政府只在島上設一個籠統的管治機構,而沒像內地行省一樣在其下設置具體的府、縣、鄉等具體的行政機構,島上的各部族的內部事務大體上仍維持著自治狀態。這種粗放的管理模式引起了周邊勢力對庫頁島的覬覦之心。

1295年日本日蓮宗第二代祖師日持上人前往庫頁島傳教並在島上建立日蓮宗據點。1297年以日本津輕地方為根據地的蝦夷管領安東氏率領庫頁島上的骨嵬部族向黑龍江流域侵略。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大將松前慶廣攻佔日本北部阿伊努族聚居的地區,不僅正式將北海道劃歸日本版圖,還一度兵進庫頁島最南端。1635年日本方面派村上掃部左衛門巡視庫頁島。1644年日本松前藩在為日本全國國土繪製地圖的過程中首次把北海道及庫頁島等原本由當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劃入日本領土。相比日本對庫頁島的滲透而言:沙俄其實是一位遲到者——1738年至1739年俄國人什潘別爾克中尉在尋找日本航線期間才從阿伊努人那裡得到知庫頁島的存在。1765年俄國以清政府未在島上駐軍為由將庫頁島成為無主地並派遠征隊襲上庫頁島北端,殺散了島上的赫哲人,修起營舍並開採煤礦。1789年俄國入侵庫頁島南部,登島後大肆屠殺島上的赫哲族居民,將他們驅逐回大陸,在母子泊地方修築政廳、教堂、監獄、學校等建築。1785年日本德川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鐵五郎等5人及隨從人員分兩路勘察千島群島和庫頁島,他們在一番考察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庫頁島的北部是隸屬於沿黑龍江而下擴張勢力範圍的中國清朝的”。

至此日、俄兩國的勢力在庫頁島上大肆滲透,到1790年雙方甚至試圖繞開清政府商議瓜分庫頁島一事——當然這一過程中也伴隨著雙方的各種衝突:1806年10月10日赫沃斯托夫等人率領的俄國艦隊在庫頁島南端的亞庭灣襲擊了日本松前藩主的稅務所,焚燬倉庫,宣佈庫頁島為俄國所有。對此日本德川幕府迅速做出回應:將原來由松前藩主行使的對庫頁島的統轄權收歸幕府直接管轄,與此同時又命令仙台、會津兩藩派兵戍守庫頁島等地。1814年日本從南庫頁島撤兵,甚至 廢棄了德川幕府的直轄權,恢復了松前藩主的對庫頁島的管理權力。1852年初俄國人涅維爾斯科伊佔據了黑龍江口,隨之由設在江口灣北岸的彼羅夫的冬營地派出一支哥薩克軍進入庫頁島蒐集庫頁島的各種情報,為武裝佔領庫頁島做準備。1853年4月23日沙俄政府指令涅維爾斯科伊在庫頁島東西兩岸各設立一個武裝哨所。涅維爾斯科伊於同年8月在庫頁島東岸登陸,建立了以穆拉維約夫的名字命名的哨所並公然宣佈:庫頁島“屬俄國所有”。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的羸弱已被沙俄完全洞悉,然而正當沙俄試圖一舉吞併整個庫頁島時在遙遠的歐洲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在落後腐朽的農奴制統治下的俄國在這場戰爭中敗於英法聯軍之手,沙俄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而戰爭的慘敗加深了俄國國內矛盾,又發了俄國國內的革命鬥爭。沙俄面對英法聯軍和國內革命的威脅不得不在遠東地區實行戰略收縮——庫頁島上的俄國駐軍就是這時撤走了。俄軍撤走後日本德川幕府於1855年再次從松前藩收回了對庫頁島的管理權並正式在庫頁島設置管理機構。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沙俄又出兵佔領了庫頁島並把庫頁島劃歸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直接管轄之下。同年俄國同日本簽訂《日俄和親通好條約》:以得撫島為界瓜分了千島群島——以南歸日本,以北歸俄國。《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簽訂時只劃分了兩國在千島群島的邊界,而對庫頁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並未明確。1858年5月28日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次年8月穆拉維約夫在9艘軍艦的護送下前往德川幕府所在地江戶就庫頁島問題進行談判。1860年11月14日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此沙俄對庫頁島的佔領獲得法理依據。同年俄軍佔領了庫頁島的南端,致使日俄爭奪庫頁島的矛盾更加尖銳。1862年德川幕府遣使赴沙俄首都彼得堡進行談判,在這次談判過程中日方提出以北緯50°線劃分邊界,而俄方則堅持以宗谷海峽為界,雙方談判未獲成功。直到1867年3月30日俄、日兩國簽訂了《庫頁島暫行規定》:俄國把俄屬千島群島中的得撫島等四島讓與日本,允許日本漁民在庫頁島居住;兩國的國界線仍以北緯48°線的宗谷海峽為界;繼續保持原來的雜居狀態。

1868年統治日本兩百餘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隨即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對日本進行了一場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的全方位改革,隨著改革的深入日本的國力日漸提升,這也使其具備了和沙俄競爭的實力。1870年2月13日日本成立了“樺太開拓使”專門複雜向庫頁島開拓。1875年5月7日俄、日雙方又在聖彼得堡簽訂了《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日本獲得堪察加半島以南的整個千島群島,而作為交換俄國則獲得整個樺太島(庫頁島),至此庫頁島完全被沙俄佔領。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龐大的沙皇俄國被新興的彈丸小國日本擊敗,1905年9月5日雙方在美國的斡旋下籤訂《朴茨茅斯和約》:沙俄割讓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給日本,日本在割讓地設立樺太民政署。1907年3月15日樺太民政署被日本方面升格為樺太廳。1909年沙俄也在自己佔據的庫頁島北部建立薩哈林州,首府為亞歷山德羅夫斯克。1915年6月26日日本在南庫頁島設立17郡4町58村。1918年日本趁俄國十月革命佔領全島,直到1925年才撤兵。1945年2月11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達成協定: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日本於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以恢復,即庫頁島南部及臨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日本戰敗投降後蘇聯援引這一協定將庫頁島南部收歸己有。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庫頁島,滿語“黑河口島”的意思,位於亞歐大陸的東北部,黑龍江入海口的東南,東為鄂霍次克海,西通過間宮海峽與大陸相望,南隔宗谷海峽與日本的北海道相鄰。說到庫頁島一直是我國的痛點,近代以來沙俄對我北方領土之多,原來好好的海棠葉地圖被沙俄侵佔後變成了今日的雄雞,同時偌大的東北沒一個出海口,各種物資轉運非常麻煩,現今東北經濟不振和這不無關係。

說到沙俄侵佔我國的領土,列個數據給大家看看:

1689年9月7日,由於滿清入關邊境空虛,沙俄入侵,康熙帝派兵抵抗,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沙俄霸佔了中國貝加爾湖以東及尼布楚一帶和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即西西伯利亞),總面積800多萬平方公里,這《尼布楚條約》歷史書上說平等條約,實際上貝加爾湖以東及尼布楚一帶和外興安嶺一代古代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聚結地。

1727年8月31日簽訂的《布連斯奇條約》和1727年10月21日簽訂的《恰克圖條約》把原屬於中國的貝加爾湖一帶和唐努梁海以北的葉尼賽河上游地區劃入俄的版圖,中國被奪去了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1858年4月16日,在沙俄威脅下,黑龍江將軍奕山未經清政府同意與沙俄簽訂了《璦暉條約》,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土地劃給了俄羅斯,其面積也有60多萬,清政府當時就未承認該條約,並且還處分了奕山。1860年11月11日,沙俄乘清政府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之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該條約迫使清政府承認了《璦暉條約》,並將在《璦暉條約》中規定由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羅斯。該條約使中國喪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的領土達100多萬平方公里。

1881年2月,在俄羅斯與英國的共同逼迫下,清政府與俄羅斯簽訂了《伊犁條約》,中國在新疆地區再次被割去7萬多平方公里。

沙俄對侵佔的領土入侵不包括《尼布楚條約》和蒙古,總計約150多平方公里。為什麼沙俄要不斷蠶食我國領土了?

我認為一是俄羅斯這個民族本身蘊含侵略本性,俄羅斯現在被稱為戰鬥民族,為什麼了?俄羅斯起源於東平原的東斯拉夫人,在13世紀的時候被蒙古金帳汗國統治,後來莫斯科公國伊凡一世擊敗蒙古人和各諸侯公國,建立起了沙俄帝國的雛形。在金帳汗國統治俄羅斯的過程中,俄羅斯民族中逐漸融入蒙古人的血液。繼承了遊牧民族四處征伐的特徵。

第二,清朝中後期清政府衰敗不堪,而沙俄通過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國力蒸蒸日上,四處擴張。中國當時處於任人宰割的境地,柿子撿軟的捏,沙俄的西面是歐洲傳統列強,東面的西伯利亞區於由於氣候寒冷,中國古代並未進行有效的管理經營。清初,由於清軍入關東北更是兵力空虛,後來滿清把東北視為龍興之地封禁,禁止漢人的遷徙開發,因此人口稀少管理不善加劇了沙的入侵,直到清末才解除封禁。

最後,沙俄的國家戰略需要,沙俄在16世紀佔領西伯利亞地後,其地一直是極寒地帶,需要不凍港鞏固其遠東地區軍事實力,而不凍港最後的選擇就是不斷向南蠶食我中國領土,而庫頁島正屬於這一範圍,因此不斷的侵略我國,直到日俄沙俄戰敗,沙俄繼續擴張的勢頭才被打斷。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對祖國近代飽受的欺辱以及失去的領土無不扼腕痛惜,希望祖國繁榮昌盛,越來越強大。


小東視角


提起庫頁島,中國人無不感到惋惜!因為無論是在地理史上還是政治歷史中,中國對庫頁島都是最早發現(西漢)、最先(隋唐)行使行政管轄權的國家。只可惜這塊如寶石般的沃土在清末幾經顛沛,最終落入了外夷之手……圖為庫頁島自然風光

其實早在清初康熙年間,由索額圖代表簽署的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就已經明確的規定: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仍屬於中國領土……

雖然與此同時中國也割讓了大片領土給俄國,但就庫頁島而言,這是首次以近代主權國家條約的形式,從法律上確定了庫頁島的歸屬問題!圖為發生中國大地上的日俄戰爭

但是,隨著清政府的慢慢衰落,俄國又在1858到1860年的時候,分別通過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強行將庫頁島從咸豐手裡奪走。

最令人感到恥辱的是,1905年左右,日俄兩國為了爭奪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竟以中國東北做為戰場兵戎相交,戰事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半,到頭來日俄兩國簽署的《朴茨茅斯條約》又一次將庫頁島從俄國人手裡送到了日本人的口袋。此乃奇恥大辱啊!圖為八月風暴行動中蘇聯軍隊進入中國

這一切還沒完,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蘇聯為了響應雅爾塔協定,在當年的8月8號發動了八月風暴行動,最終蘇聯擊潰了盤踞在中國的關東軍,並佔領了東北、朝鮮半島北部、大連、旅順口、千島群島以及庫頁島。

雖然蘇聯在1955年將部分原屬中國的領土和利益歸還,但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其他中國領土到今天都還沒還給我們……圖為庫頁島地理位置

寫在最後:庫頁島的更迭顛沛其實就是近代中國沒落歷史的一個縮影!唯有祖國強大,才能抵禦蠻橫……

我是軍武最前哨!

喜歡軍事可以加關注,每天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軍武最前哨


庫頁島最早由中國人發現,我國赫哲族同胞一直居住其上。

1689年,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其中規定:“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庫頁島在法理上歸屬中國。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由於清政府在庫頁島上沒有駐軍,沙俄派遣由士兵和囚犯組成的遠征軍襲擊庫頁島北部,殺散我國赫哲族居民,修建營舍,開採煤礦。此後俄國開始了延續將近百年的征服庫頁島的過程,我國赫哲族同胞與其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1789年,沙俄軍隊大肆屠殺島上居民,將其驅逐回我國東北地區,並在母子泊修築了政廳、教堂、學校等建築,徹底佔領了庫頁島。由於沒有清政府支持,庫頁島上的赫哲族居民被迫離開故土。

1799年,庫頁島南部被日本江戶幕府佔領。同年,沙俄也成立“俄美公司”,任務就是鞏固沙俄在北太平洋地區佔領的領土,同時奪取黑龍江口和庫頁島地區。



1806年10月,俄美公司軍官赫沃斯托夫率艦隊襲擊了庫頁島南端的日本松前藩藩主稅務所,焚燒倉庫,俄日之間開始為庫頁島的歸屬發生長時間的武裝衝突。

1821年,南庫頁島(日本稱為樺太島)被日本松前藩實際佔領。

1850年8月1日,涅維爾斯科伊到達庫頁島北部並宣佈將其納入俄國版圖。


1854年初,因為正在進行克里米亞戰爭,沙俄無暇兩顧,暫時從庫頁島撤軍。

1855年2月7日,日俄雙方簽訂《下田條約》,規定:千島群島中擇捉島以南歸日本所有,以北為俄國領有;庫頁島維持原狀,不另定國界。

1856年,沙俄派兵重新佔領庫頁島,由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直轄。

1860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沙俄。自此庫頁島徹底脫離中國。之後沙俄和日本開始了長時間的南北對峙,而中國淪為看客。



1945年,作為對於蘇聯對日作戰的補償,盟軍許諾蘇聯收回沙俄時期失去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

1946年2月2日,蘇聯發表宣言,宣稱庫頁島全島及千島群島主權,並建立南薩哈林州。


1947年1月2日,蘇聯將庫頁島北部與南薩哈林州合併,統稱為薩哈林州,並改由聯邦直轄。

1951年9月8日,日本發表宣言,放棄庫頁島的主權。從此庫頁島徹底變成了蘇聯的薩哈林島,庫頁島成為歷史。
庫頁島保持了自然純樸的風貌,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可惜,不再是我們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