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半百的「綠皮車」和年過半百的守護者

墨綠色的車身和座椅,白色標牌,車廂頂部掛著一排電扇,列車“況且況且”地緩慢爬行在小站之間……

這樣的情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消失不見,然而在銀川開往汝箕溝這一單程僅有143公里,海拔卻相差1000多米的區段,7524次“綠皮車”是開進賀蘭山的唯一大眾交通工具。

年近半百的“綠皮車”和年過半百的守護者

這列僅有6節硬座車廂的“小慢車”,已經在平汝線上行走了45年。

在這趟跑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綠皮車上,班組列車員平均年齡已過半百。

8月1日清晨,49歲的列車長閆敏一邊巡視著車廂,一邊再三叮囑乘務員們:“一定要做好通告,避免旅客下錯車、坐過站;行李架要隨時調整……”

事實上,她的“兵”都比她年長。

56歲的任金田和59歲的桂永華成為相鄰車廂乘務員只有一年零四個月。

年近半百的“綠皮車”和年過半百的守護者

雖然沒多少行李,但是任金田依然會將行李架整理整齊。

年近半百的“綠皮車”和年過半百的守護者

柳斌為燃煤茶爐加煤。燒鍋爐是高溫天氣中比較難熬的事。 (銀川客運段供圖)

“2009年我轉崗來客運段,幹客運工作不到10年,可任金田幹了28年的列車員,是我的師傅。”再過7個月就退休的桂永華說。和現在常見的旅客列車不同,綠皮車出現的問題多,乘務員更需要經驗和“手藝”。比如,冬天注水口堵了怎麼處理、夏天怎樣燒好全列車僅有的茶爐等。

粗略記錄一下任金田的半小時:一共開了3次車門,擦了3次地,收了1次垃圾,幫助旅客接開水、搬行李17人次。

“過了大武口,車廂裡基本就剩通勤職工,可以歇歇。”任金田說。話雖如此,任金田並沒閒著,趁旅客少的時候,他把列車廁所從裡到外仔細清理了一遍。

穿過車廂連接處,58歲的王孟軍正忙著整理行李架。整理好行李架,王孟軍又做了旅客去向登記,不知不覺間,汗水就溼透了衣背。雖然車廂裡每個窗戶已經開到最大,車頂上的老舊電扇在不停轉動,但終究抵不住悶熱。溫度計顯示,車廂內已接近42℃,比車外高出將近10℃。

高溫蒸烤的綠皮車上,最難熬的莫過於給供應開水的茶爐加煤,這對於剛調整到這個班組的柳斌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

快50歲的柳斌把茶爐爐膛內的煤火用爐鉤拉散,他的衣服溼著貼在後背上,臉上、胳膊上全是汗水,還有一道道黑色的汗跡。“這已經很好了,大太陽曬著的時候車廂內溫度能達到50℃以上,變成了大蒸籠,我們每天都在免費蒸桑拿。”

返程再次路過大武口時,閆敏與車站交接了從山裡帶回來的信件。

“剛開通的時候,這趟車特別受歡迎,每天人滿為患。”64歲的胡東昇感慨地說。

1973年,19歲的胡東昇是7524次列車駛進汝箕溝時的第一批司機。

如今,做為乘客再次踏上這趟列車,胡東昇說:“這條線路這趟車,我難以忘懷。”(本報記者 李 徽 實習生 劉亞萍)

人民傳媒通訊社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餘偉安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法律責任。轉載請聯繫人民傳媒通訊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