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脫皮長水泡,反覆不愈怎麼辦?用藥前多做一件小事,療效翻倍

轉眼到了立秋,那雙千瘡百孔的香港腳可能折磨你一個夏天了,等夏天一過,也許就會慢慢消停。你想,至少可以等到明年春夏再去折騰了。

這樣想的話,你就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了。秋冬季,配合各種藥液泡腳,治腳氣便輕鬆許多。

腳上脫皮長水泡,反覆不愈怎麼辦?用藥前多做一件小事,療效翻倍

塗藥前泡腳,療效翻倍,秋冬最適

香港腳,又稱為腳氣、足癬,是由一些淺部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長期穿較密閉鞋襪的足部,是真菌宜居之地。

從醫療角度看,導致足癬的病原菌明確,致病部位也表淺,範圍侷限,一般只用外用抗真菌藥治療就可以痊癒。為何仍會久治不愈,有“外不治癬”的說法?原因一方面是沒有堅持用藥,或用藥不當;另一方面是市售的抗真菌藥多為霜劑,滲透力不強。

如果能在用這些霜劑之前,將腳置熱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過硬的皮膚角質軟化,就可以大大提高療效(在角化增厚的皮膚上塗些凡士林或10%~40%的尿素軟膏也有相似作用)。如果用具有某種功效的藥液泡腳,則效果更好。這也是治療腳氣的主要方法之一。要對淺部真菌的生長起到抑制作用,水溫要達到45攝氏度以上。

足癬多在夏天發作,這時泡腳比較難堅持。但到了秋冬季,淺部真菌生長緩慢甚至休眠不長,這時候泡腳,輕輕鬆鬆舒舒服服就能治腳氣,何樂而不為?

腳上脫皮長水泡,反覆不愈怎麼辦?用藥前多做一件小事,療效翻倍

足癬分三種,對應用不同的泡腳方

臨床上針對腳氣的泡腳方法很多,並非隨便泡泡就有效,要根據足癬的臨床表現來選擇。

①擦爛型足癬

★表現:腳趾縫(尤其好發於3~4、4~5趾縫)表皮浸軟,脫屑並有裂隙,發出難聞的臭味;剝去腐皮,可見紅色溼潤面。這類病人常伴有足部多汗。夏季溼熱,病情就會明顯加重,癢感劇烈,也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出現局部紅腫、化膿。發臭來源於局部腐爛表皮及繼發的細菌感染,泡腳目的在於消炎殺菌。

★泡腳方:宜採用高錳酸鉀或黃連、黃檗、黃芩、大黃等中藥泡腳。用米醋或鹽水泡腳,對治療此類腳氣也有幫助。注意高錳酸鉀的濃度要掌握好,以浸泡後皮膚不著色為準,過濃可能造成灼傷。

②角化脫屑型足癬

★表現:足蹠、足跟甚至踝部皮膚角化增厚,邊緣輕度發炎呈暗紅色,表面覆蓋一層細碎的白色粉狀鱗屑,常為雙側。冬天有裂隙,伴疼痛,春夏天輕度瘙癢。

★泡腳方:見下。

③水皰型足癬

★表現:足蹠部、趾間甚至足背出現一些小水皰,或多個小水皰融合成黃豆到花生米大小的皰,皰壁緊張,內容液清亮透明,破潰乾燥後留有領口狀脫屑。

★泡腳方:此兩類足癬都可採用中藥黃精、苦參、蛇床子、地膚子和土槿皮煎煮藥水泡腳,或用米醋泡腳。

腳上脫皮長水泡,反覆不愈怎麼辦?用藥前多做一件小事,療效翻倍

偏方治足癬?不作推薦

坊間流傳的韭菜、花椒泡腳法,主要是取該類物質含有大蒜素、辣椒素等能消炎止癢的成分,有一定道理。但此等生料刺激性較強,容易刺激足背皮膚,特別是皮膚比較敏感者,反而容易導致癬菌疹或溼疹發作,加重腳部不適,也會增加治療難度,不推薦常規使用。

還有偏方提到用白糖、啤酒、黃豆粉之類,但大家試想,蛋白質、糖都是真菌所喜歡的,用來泡腳,還不是扔老鼠進蜜罐,只能期待真菌吃飽喝足乃至“撐死”!

這種足癬,不宜泡腳

最後要提醒,急性發作期的足癬,如瘙癢加劇,足底紅斑明顯,出現較多的水皰,則不適宜泡腳。因為此時泡腳,易引發真菌引起的皮膚變態反應,即癬菌疹,使瘙癢加重,治療更復雜。

另外,足部有傷口時不能泡腳,否則容易導致細菌性感染。

腳上脫皮長水泡,反覆不愈怎麼辦?用藥前多做一件小事,療效翻倍

單純泡腳,療效有限!堅持塗藥是關鍵

泡腳後,最好用修腳刀刮除腳丫或腳底泡軟的腐皮,晾乾腳,再塗上一層薄薄的癬藥膏。單純的泡腳藥物並不能達到殺滅真菌的濃度,只能作為足癬治療的輔助手段。

堅持用藥,是治療關鍵,一般單純性的腳氣,症狀消失後需要再繼續外用藥物一個星期。平時還要注意個人衛生,不共用拖鞋、浴盆、毛巾,杜絕腳氣的感染或復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