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歼20追平F22,底气何在

前日老托发文论了论为何没有顶尖的发动机歼20依然是顶尖的战斗机。然而有人又不服了,说人家美帝搞了那么多年搞成的F22你歼20刚一来就说追平了代差,底气何在?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一句话,时代发展的必然。

本文从飞控,气动和航电的角度聊一聊这个话题。

F22的基本布局确定于1982年。当时的计算机运算能力以现在的眼光看实际上是非常落后的——当然,与同时期的国内相比,美帝当时拥有任何人都难以企及的设计,工艺技术,工程管理等等等等一系列的优势,而这些优势,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飞速攀升在近几年在好些领域都有了迎头赶上之势。言归正传,当年限于较为初级的电子技术,即便是美帝也是无力设计太过复杂的气动外形的。

说歼20追平F22,底气何在

AFTI/F16验证机

航空迷应该不会忘记F16的CVV验证机。这架验证机实质上并非鸭式布局,算是三翼面设计,对于飞控软件的要求相比于正经的鸭翼战机低了一个级别不止,美军在多番试验后也并未装备任何一款三翼面战机。而这架验证机同样出现在1982年,也就是F22设计定稿的那一年——由此可见,对于更复杂的气动,当年的美帝限于电子技术,也是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啊........

说歼20追平F22,底气何在

  • 只要晚四年,鸭式布局的飞控问题就解决了。技术的发展,就是那么疾风骤雨。歼10就搭上了这班顺风车

电子技术,是呈几何倍发展的。仅仅四年时间,1986年,阵风战机就确定为鸭式布局。原因很简单,当年已经出现了MC68000这样的32位处理器了,而仅仅4年前,F16的CVV验证机使用的是什么?AMD2901A——一款4位处理器。两者的运算能力差多少?百倍起.......而歼20更是一款新世纪的产品,处理器性能又再次赶上了电子技术的飞跃。更强的飞控软件,才可以支撑更强的气动设计,这是科学规律,更是歼20最大的底气所在。

说歼20追平F22,底气何在

MC68000,比四年前的前辈强100倍。时代的差距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哪怕你是美帝

讲道理,只要飞控给力,鸭式布局有诸多常规布局所不能比拟的优势。首先,如果性能相当,使用鸭式布局的战机可以减重最高可达10%,再者,鸭式布局赋予了战机较高的敏捷性使得战机在格斗动作中完成相同卸载加速动作时,鸭式战机所需发动机推力可以降低30%。又比如,鸭式战机的起降性能完爆常规布局战机。举个例子,歼10平飞最低能拉到150公里的速度,阵风战机的着舰速度也远低于FA18.......奈何F22起跑太早,错过了电子技术发展的一段高峰。由此可见,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未必是真理.......

说歼20追平F22,底气何在

  • 1997年美军X-36验证机首飞。这是由NASA 和波音公司(原麦道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种遥控无尾技术验证机,它在试验中获取的数据将能极大的提升未来战斗机空战操控性和生存能力。X-36将用来研究战斗机隐身设计与飞行敏捷性的配合,及其对其它性能的影响。说“鸭翼即为落后”的同志们,NASA没有雇佣你们真是人类航空史的悲剧.....

说歼20追平F22,底气何在

  • 美军对于下一代战机气动外形的探索,也的确没少鸭翼机的方案

说回到歼20,歼20的总体气动和飞控方案的讨论始于2001年,歼10总设计机宋文骢老先生所发表的《小展弦比高升力布局》。赶上好时代了。因为新世纪以来,国内的电子技术发展,经济实力的飞跃无一不能支撑这种先进的战机设计,也就决定了歼20在飞控和气动设计上由于时代的原因必然领先于F22。2013年,歼20总设计师杨伟发表《迎角快速校准及误差对控制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时无矢量状态下的歼20已经可以进行40-60度迎角内的试飞——老托想再次吐槽一把质疑歼20机动能力的键盘党们,能不能看点书先?

611所从枭龙项目开始追踪F22的航电架构,后又转而追踪更先进的F35的宝石台航电架构。从公开的信息可以判断,歼20毫无疑问使用了与F35同代的航电架构,这又是F22设计的年代不可能拥有的优势。这不,F22正为将自己的航电升级成F35的架构头疼不已——因为要在F22身上增加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工程量较大,将来要怎么做真得有待观察。老托要说歼20航电完爆F22,你还真别不信。

说歼20追平F22,底气何在

F22座舱的展示,当年惊为天人

说歼20追平F22,底气何在

国内“先进战机座舱”的公开展示,F22那套瞬间LOW爆有没有

那么,总结一下来说,飞控,气动,航电,这三大关键指标歼20无一不领先或与F22持平,那么我们说歼20追平了中美战机的代差还有什么疑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