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因为坚持,所以成功!

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创造了很多个史上第一,包括少数民族王朝享国时间最久,实际控制疆域最广时间最长等。

虽然清朝的统治方式广受诟病,但客观上说,正是因为清朝的强有力统治,才将庞大的版图维持到了20世纪,才有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今天。

所以,在统治广袤疆域的问题上,清朝是成功的,也是有功的!

那么,在那个信息尚不发达的古代,清朝是如何达到这个成就的?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1、触角到农村的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起源于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时期,为了加强对农村的管理,王安石将农户进行编组,辅以连坐等竣法,保证地方安定。

经过元朝和明朝的发展,清朝再次对保甲制度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1644年,顺治在直隶、山西、山东推行保甲制,整顿和稳定秩序;

1708年,康熙扩大保甲组织,由原来保、甲二级变为牌、保、甲三级,组织监控更为严密;

1726年,雍正将保甲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熟苗熟僮”、棚民、寮民、蛋户、甘肃回民,特别是“绅衿之家”也一律编入保甲;

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1757年,乾隆将保甲制度的实施范嗣再次扩大,稽查更为严密,并明定“甲长三年更代”、“保长一年更代”。

明朝以前,“王权止于县政”,即县令是国家任命的最基层官员。而从宋朝开始,对乡村的控制逐渐加强,清朝管理乡里的方式主要有:县衙胥吏差役下乡催征钱粮、揖捕人犯,以及在乡间设立保甲制度。其中保甲制度主要职能为户政、治安与赋役,其中治安又为重中之重,即所谓“保甲之设,所以弥盗安民”。

清朝的保甲制度实质是役民与制民。另外,清朝还制定乡约,职能重在教化,宣化上谕,成为朝廷、官府控制人民的工具。

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2、八旗加绿营的戍守制度

清朝入关后,本着“居重驭轻”的原则,将八旗精锐中的半数驻于京城,是为禁旅。

同时为更好地控制广大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清朝在全国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疆海防等派遣八旗长期驻守,控扼京师之外所有最重要的军事据点,称为驻防。

八旗是亦兵亦农的制度,也是清朝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每个八旗子弟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清朝得以利用八旗全面掌控全国。这样一支既常驻边疆,又常驻内地的制度化武装力量是历朝所没有的。

八旗所监视、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绿营。清代稳定时期绿营兵约为60万-80万,以标、协、营、汛的组织系统分散驻扎于清朝全国大大小小的城镇、关隘、水陆交通要冲,形成严密的控制网络。绿营由汉人、特别是受过专门军事训练的明军降兵降将组成,对地方起着巨大的威慑作用。以10万八旗控制数80万绿营,再以绿营兵控制全国百姓,清朝以高超的统御手段,保证了全国各地的安定!

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3、满蒙一家的和亲政策

保甲制度主要实施于汉地十八省,八旗绿营戍守制度主要分布于汉地十八省和内蒙古、东北以及长城沿线。

而在长城以北以及青藏高原等蒙古地区,清朝统治者就不能用这些手段了,事实上,随着清朝对蒙古各部的逐步征服,统治手段也在不断演化。

简单说来,为了加强对蒙古的统治,清朝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主要推行的就是“满蒙联姻”政策。以往中原王朝为了减缓少数民族入侵,和少数民族和亲,但是清朝和蒙古的联姻性质则完全不同,这种联姻重在加强清朝和蒙古的联盟关系。

比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把自己女儿嫁给科尔沁蒙古王公当福晋,科尔沁蒙古王公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作后妃,孝庄太后就是科尔沁部人。

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清朝征服漠南蒙古后,相互之间的联姻不断,有效加强了对漠南蒙古的统治。

清朝统一天下后,“北不断亲”成为清朝当时的国策,通过和蒙古各部的联姻,使蒙古族军事力量成为清朝统治集团的重要部分,并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联姻也增加了蒙古对清朝的向心力,稳固了边疆。满蒙联姻的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维护双方上层特殊亲族关系的规制。

除连姻之外 蒙古贵族世代都有人封王。这些都使得蒙古成为清朝巩固边疆的重要助手!

4、共信黄教的宗教政策

明朝后期,蒙古和西藏上层交往频繁,黄教从青藏高原传入蒙古。

在清朝征服蒙古和西藏的过程中,清朝也逐渐接受了藏传佛教,清朝历代皇帝都有黄教封号,这是清朝加强对边疆特别是青藏高原地区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清朝针对蒙古各部信仰黄教的特点,在草原上大肆兴建喇嘛庙,并规定每个蒙古家庭留一名男丁守灶,起于男孩全部出家,几代之后,蒙古各部人口锐减,势力更加单薄,不得不倚靠清朝。

在青藏地区,清朝扶持的当地的宗教领袖。其中,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封号,康熙赐予五世班禅封号。1722年,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随即重新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共同领导西藏的制度。

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792年,乾隆皇帝设置“金瓶掣签”制度,将达赖班禅的转世制度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

不仅如此,清朝还在热河避暑山庄外修建外八庙,作为清朝和边疆各民族的宗教纽带。乾隆皇帝曾说:“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四两拨千斤?清朝能牢牢控制广阔疆域200多年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可以说,清朝对广阔疆域的治理有效而成功!

除此之外,清朝还加固长城,修建柳条边,对满汉蒙等民族进行隔离;

另外,清朝还对边疆大举用兵,比如消灭准噶尔汗国,击退廓尔喀的入侵等,有力地维护了疆域的完整!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