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7月26日晚,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9美元,上涨40.53%,市值295.78亿美元。

京东上市用了10年,淘宝用了5年,而拼多多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成交总额达2621亿人民币,活跃买家3.44亿,卖家超百万余人。

不得不佩服拼多多CEO黄峥的能力,但是伴随着拼多多的上市,一时间各种投诉、负面情绪一涌而来。有人投诉拼多多的盗版商品;有人说,拼多多让历史倒退;有人说拼多多也许只是昙花一现,根本算不上当今电商三巨头之一……

拼多多假货多已经见怪不怪了,什么蓝月壳、奥炒、趈能洗衣液,除了别字,logo、色彩布置与正品一模一样,不走心的很难看出差别;还有小米新品、华为平板,ViVi手机,看起来没毛病,但是,什么时候,小米新品、华为平板成为了新品牌?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这样一个明目张胆卖山寨货的购物APP,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用户,不是明明一直在说消费升级吗?怎么最后都是低价低质的产品取得成功?

01

拼多多是“五环外人群”的品牌

当无数人质疑或者围攻拼多多的时候,我建议这些写拼多多倒退20年的写手从北京开车出去,不用远,只要100多公里,找到随便一个县城,去逛一下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大集。

你会发现,这里人头攒动,异常繁荣,这里你能买到,咬一口能把你舌头染色的水果糖,16元一公斤的“两只松鼠”薯片,10元1盒的芭比娃娃,60元一件的纯羊毛“恒源洋”西装,没有3c认证标志的空气净化器。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人们在这样的产品面前流连忘返,砍价杀价不亦乐乎,在这里你才能知道,百元大钞真的是百元大钞,可以买很多想象不到的东西,很多人就用区区几百块钱满载而归,洋溢着收获的微笑,丝毫没有因为是假货而觉得难过。

我特别喜欢看这些大集,我有个研究县城互联网生态的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只关注BAT,对中国互联网的理解是不完整的,必须了解县城互联网生态,才能补完中国互联网的重要拼图。

同样,只知道淘宝、天猫、京东,专卖店,奥特莱斯,是不完整的,你只有看过这些乡村的大集,你才能补完零售业的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就是那些人,支撑了乡村大集。

互联网时代其实没有创新,不过是旧有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的再现,淘宝是大卖场,天猫京东是商业街专卖店,拼多多就是那个大集,黄峥做的无非是把那个大集搬到网上。

如果你不懂拼多多,那么恭喜你,你属于“五环内人群”。什么是五环内人群呢?这个词是拼多多CEO黄峥在接受采访时提出来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

外界有人认为拼多多是抓住了下沉人群的人口红利,黄峥说,“只有在北京五环内的人才会说这是下沉人群。我们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

所以,拼多多成为了五环内与五环外人群的分野。当然,这个划分有失偏颇,但是,根据拼多多的用户画像图来看,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一线城市用户占比9.7%,二线城市用户占比33.3%,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超过50%。

再与京东用户画像图对比,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显然,京东的一线二线城市用户占多数。拼多多的上市,说明了中国社会的断裂程度有多严重。

“五环内人群”用进口商品,吃进口食品,而小镇人使用拼多多的原因只有一个,便宜,甚至帮忙砍价的人多了还可以免费拿东西。她们有很多自发建了互助群,每天发砍价链接,互点互砍。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就像黄峥说她母亲有次在拼多多上买芒果,10元钱买到9个,但是有2个是坏芒果,尽管如此,依然十分高兴,10元钱买到7个也不错啊。

在“五环内人群”重品牌看质量的时候,“五环外人群”只看重价格。

02

你以为的消费降级,却是其他人的消费升级

那些人一直就在那里,那些人我们也知道有,但那些人总是能让我们意外,原来那些人这么多!

其实在县城、在城郊结合部,在农村的供销社,假货多了去了,什么娃娃哈、雷碧、小白兔奶糖,包装仿真,口味相似,不仔细看真的很难辨认,但是,这些地方的人们照样买,为什么?有总比没有好。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而城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396.2元,农村则仅仅是13432.4元,

平均到每个月,人均收入仅仅为1119.4元。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对于一个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家庭,想买一部手机,一边是1000多元的正品,一边是300多元的仿制品,同样也能接打电话、看剧追星,聊天购物,哪个更有吸引力??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必然是300元的假货,他们连自己的正常开销都难以维持,哪有精力去考虑是不是侵犯了他人利益?

尽管官方一直在鼓吹,中国现在是橄榄型结构,有钱的精英和没钱的穷人最少,中间的中产阶级很多,但实际上中国的财富结构是极其不平衡的。

《公报》将全国的收入细分为五等分,如下图所示,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超过6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2000元,超过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超不过3000元。

中国现在的财富结构就是金字塔型,上层强,中层弱,底层穷。

塔尖的精英们资本套现,财富集中;塔中间的人们,虽然跻身于中产阶级,但经不起任何风险的打击,随时面临着一夜回到解放前的风险,而塔底的贫民们,只能做着体力活拿命换钱。

所以为什么用拼多多?穷啊,谁不知道真货好,谁不知道在哪买真货,但是没钱怎么办?

25元的电饭煲,400元的手机,500元的电视机,600元的电脑.....虽然是假货,但是低廉的价格却让很多中国人用上了以前做梦都没想过能买得起的产品,多亏了拼多多,让他们可以用上和有钱人一样的东西,虽然用户体验极差。

有位网友评论:

路人:不要吃泡面,泡面没有营养。

我:我都吃泡面了还在乎营养吗?

吃泡面是不对的,我们都知道,但是吃泡面的人已经顾不上营养了,至少,我已经吃上泡面了。

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即使知道它是假货,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买?有总比没有强,不好总比没有好。

你觉得拼多多low穿地心,但其实对于拼多多的用户而言已经是消费升级,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在拼多多上砍价几个小时买面膜的主妇,原来是不使用面膜的,而能够花26.9买50支装洁厕灵的以前根本不用洁厕灵,花几百块钱买山寨空气净化器的以前根本没想过要用空气净化器.

现在,面膜,洁厕灵,空气净化器,卖出去了,新的消费需求出现了,这不是消费升级是什么?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你以为这些人真的蠢吗?你要知道,拼多多的用户可能是中国对价格最为敏感的用户,这些人甚至可能为了便宜去排一天队,走几十公里,他们是绝对不会介意,走几十公里,或者等几十天,等到大集来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她们没有选择大集?为什么?

拼多多让他们用上便宜的假货了,以前,他们能看到的同样是假货,而且更贵。

03

拼多多离我们并不遥远

前面也说过了,京东、淘宝、拼多多的用户群体重叠度不高。

京东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线、二线城市,比例约为56.8%,而淘宝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二线、三线城市,比例超过58.1%,而拼多多的用户则主要集中在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用户比例超过79%。

拼多多是得小镇者得天下,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人们来说,虽然收入少,但是开销也不会很大,在县城一个月挣4000元的上班族,已经属于中上等户了,如果没有背着房债,更是吃香的喝辣的。

而一二线城市居民的负债比太高,生活压力大,所以小镇青年的消费潜力还是可观的。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中国目前的几大电商:京东、唯品会、当当、淘宝等,尤其前三者服务对象都是中等及以上的阶层人群,只有淘宝还比较亲民些,但是,与拼多多相比,淘宝的价格也不算低廉,所以,可以说,拼多多是第一个专门为穷人服务的商城。

拼多多商业帝国是依靠小镇青年消费升级的力量建立起来的。

淘宝把握住了中国最初的电商机遇,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淘宝商城的东西种类多、价格实惠,吸引了不少有能力上网购物的人群,所以淘宝的成功使得当时很多人消费升级。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但淘宝也存在假货问题,且售后服务也欠改进,京东乘虚而入,找到了改进淘宝不足的方法,也成功上市。

京东商城最初是靠3C起家的,打着”多、快、好、省”的旗号圈了一波粉,在京东购物比淘宝的用户体验好,有些人更喜欢京东快递的便捷,所以京东也让一部分消费升级。

纵观三大电商的上市之路,每一个福布斯富豪榜的名字,都是中国某一个群体消费升级的结果。

淘宝解决了中国消费者“买得到”的问题,京东解决了中国消费者“买得好”的问题,而拼多多呢?拼多多站出来说,对不起,你们的消费者都是少数派。

拼多多,有人说丢了中国人的脸,让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有的说让中国经济倒退二十年,但其实,拼多多只是应运而生,与其说他丢了谁的脸,不如说它戳破了一直以来那个中产阶级叙事中的中国。那个中国,即将赶英超美,在海外疯抢奢侈品的,到处都是富裕的中国人。

是的,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无数经济学家告诉你,中国即将消费升级,但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们,我们离拼多多并不遥远。但现实却在一次次打脸,提醒我们拼多多里的中国,才是最真实的中国。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最近还有一部特别火的电影《西虹市首富》,票房4天破10亿,这么一个核心故事就是一个屌丝如何在30天内花光10亿。单看内容和制作水平,这样的影片无论内容和思想性都乏善可陈,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它能在几天之内卷走十几亿。

但你要看过就会知道,一夜暴富,痛快花钱,屌丝逆袭,继承巨额遗产,这些痛点挠到了多少人的痒痒肉,这个号称要崛起的大国,人民的思想有多么贫瘠。

不妨再回忆一下沈腾的《夏洛特烦恼》,一个拖累老婆的废材仅仅因为在穿越中拒绝了美女诱惑,就让中国观众大笑之余感动到哭,你就知道,中国的娱乐市场消费能力有多低端。

前不久,有人在电影《英国病人》的豆瓣短评中,很多提到不认同本片“三观”、“婚外情”的评论得到不少网友的赞同。

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经典小说《包法利夫人》的短评中,称包法利夫人为“爱慕虚荣的白富美”、“女文青”等评论也获得了很多支持。

要知道,前几年,豆瓣还号称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其实不是豆瓣变了,而是人变了,豆瓣的读者一直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影片爱好者,几年前的文艺青年还能写出来优美的短评,今天的文艺青年只会说三观正,打二奶。

这背后,是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在迅速的屌丝化。但你不用指责这些三观警察,因为在今天,能去看《包法利夫人》已经实属不易了。

拿同样是号称精英读者的知乎网站来说,这些很可能是大学生的群体,能够想到的感动人的话,无非是中学课文学过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能够想到的梗也就是”你坐着不要动,我给你买几个橘子“,拿着认识几个生僻字得瑟。

我是写公号的,很多刚入新媒体的作者都追求10w+,所以把很多大号当成追求的目标,但是公众号阅读量最高文章是什么?根本不是那些情感星座,女性穿搭化妆,那天我的亲戚群转过来一篇文章,打开吓了我一跳,几十万赞,这么多赞,最少是上千万的阅读量,再一看标题更是吓死人,《安倍晋三被吓死:日本13家飞机被俄罗斯击落,普京说再闹就办你》,我记不太清了,大概就是这个标题。这篇明显是谣言的文章在一个不知名的公众号上,通过朋友圈,有了接近上亿的阅读量,可怕吧?你可以想象,相信这个谣言的是什么文化水准,这样的人,在中国有多多。

而这些人,就是拼多多的群众基础,你永远想不到,中国的消费者有多穷,你永远想不到,中国贫穷的消费者有多low,你永远也想不到,这种又穷又low的消费者有多多。这就是中国消费的三个想不到,只有了解这三个想不到,你才能懂中国的商业。

精神的残缺来自于物质的逼仄,物质的匮乏必然导致精神的贫瘠。

04

消费已死

我无意于赞美拼多多,实际上,拼多多的上市,正揭示了我们的危机,拼多多的坐大,说明消费已死。

拼多多经营3年上市,首日大涨40%,市值300亿美元,去年9月还有一件事,中国国内奢侈品电商寺库网上市,首日破发,市值4亿美元。中国的消费能力到底行不行,一目了然。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前不久,有篇文章,《养老、教育、医疗健康领域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养老、教育、医疗,这三样东西,本来就该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现在,居然要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实际上正说明,消费已死。

而且就是这三驾马车,就一定能促进消费吗?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一个电视节目里指出,要用六个钱包帮你凑首付买房,试想,买房已经动用了老人们钱包,又怎么会把钱花在养老上。

中国城市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就是教育支出,每年增长20%,中国的家长被迫投入这场军备竞赛之中,但是,要知道,这样的军备竞赛,是在衣食住行基本满足后的增长,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而利用医疗消费拉动消费,更是闻所未闻,在中国本来就老龄化的社会,还要继续把医疗这种关系到生存权的领域作为消费增长的拉动点,只能是饮鸩止渴。

当我们在鄙视拼多多的时候必须看到,我们离拼多多并不遥远,实际上,任何一个家庭的三驾马车出了问题,都随时有可能掉进拼多多的怀抱。

黄峥其实说错了,拼多多的用户,不止是五环外人群,五环内人群同样有很多拼多多的用户和潜在用户,他们只需要一场大病,一次失业,一次孩子小升初失败,就随时可能加入拼多多大军,拼得多,省得多。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而最糟糕的恐怕还不是零售业,有买就有卖,有卖就有产,拼多多上的山寨品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每一个山寨品牌都对应一个厂家,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选择山寨?在批评家眼里,这是这些厂家利欲熏心,要欺骗消费者,赚这个信息差的钱。但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品牌?

所有人都知道,做制造业不赚钱,做品牌才能提高附加值,于是批评家自然批评这些制造业从业者的短视,但殊不知,自从2011年至今,中国的制造业这七八年的利润有多少?

2.9%~3.3%。

对,你没有看错。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公司收入200w,税后到手2.14w》刷屏,这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常态,这种微薄的利润之下,有多少企业能坚持投入做品牌,有多少企业会被逼去山寨别人,让自己的利润高一些。

即使这样,他们的平均利润率还是3%左右,但你知道,同期中上游垄断国企的利润多少?32.9%-120%,这些产业链末端的小企业,利润大部分被这些中上游的大国企夺走了。

而制造业往往是一个国家容纳就业人口最多行业,利润的微薄导致从业者报酬微薄,这些制造业的工人,也一定是拼多多的使用者,这才是拼多多的产业逻辑,利润越低,薪酬越低,薪酬越低,越要用拼多多,拼多多越火,利润越低,恶性循环。

拼多多的生命力,要比我们想象得更顽强,但是,我想问的是,我们有着最勤劳的劳动者,我们有无数聪明的企业家,我们怎么就走到了,必须要用拼多多的地步?

这篇文章来自我很喜欢的作者也是我的好朋友——霍老爷,他在知乎拥有18w粉丝,83万赞,公号【霍老爷】开创一年内写出数十篇10w+阅读量的文章。霍老爷知识渊博,文笔犀利有趣,思维方式独特,擅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现代问题,令人耳目一新,他分享的经验,是改造思维方式和个人成长的利器,他的公众号【霍老爷】可能是我见过最有洞察力的公众号之一,非常推荐大家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