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商業帝國的上市,是用3億人的血汗錢砸出來的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7月26日晚,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19美元,上漲40.53%,市值295.78億美元。

京東上市用了10年,淘寶用了5年,而拼多多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成交總額達2621億人民幣,活躍買家3.44億,賣家超百萬餘人。

不得不佩服拼多多CEO黃崢的能力,但是伴隨著拼多多的上市,一時間各種投訴、負面情緒一湧而來。有人投訴拼多多的盜版商品;有人說,拼多多讓歷史倒退;有人說拼多多也許只是曇花一現,根本算不上當今電商三巨頭之一……

拼多多假貨多已經見怪不怪了,什麼藍月殼、奧炒、趈能洗衣液,除了別字,logo、色彩佈置與正品一模一樣,不走心的很難看出差別;還有小米新品、華為平板,ViVi手機,看起來沒毛病,但是,什麼時候,小米新品、華為平板成為了新品牌?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這樣一個明目張膽賣山寨貨的購物APP,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用戶,不是明明一直在說消費升級嗎?怎麼最後都是低價低質的產品取得成功?

01

拼多多是“五環外人群”的品牌

當無數人質疑或者圍攻拼多多的時候,我建議這些寫拼多多倒退20年的寫手從北京開車出去,不用遠,只要100多公里,找到隨便一個縣城,去逛一下城鄉結合部的農村大集。

你會發現,這裡人頭攢動,異常繁榮,這裡你能買到,咬一口能把你舌頭染色的水果糖,16元一公斤的“兩隻松鼠”薯片,10元1盒的芭比娃娃,60元一件的純羊毛“恆源洋”西裝,沒有3c認證標誌的空氣淨化器。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人們在這樣的產品面前流連忘返,砍價殺價不亦樂乎,在這裡你才能知道,百元大鈔真的是百元大鈔,可以買很多想象不到的東西,很多人就用區區幾百塊錢滿載而歸,洋溢著收穫的微笑,絲毫沒有因為是假貨而覺得難過。

我特別喜歡看這些大集,我有個研究縣城互聯網生態的朋友曾經說過一句話,只關注BAT,對中國互聯網的理解是不完整的,必須瞭解縣城互聯網生態,才能補完中國互聯網的重要拼圖。

同樣,只知道淘寶、天貓、京東,專賣店,奧特萊斯,是不完整的,你只有看過這些鄉村的大集,你才能補完零售業的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就是那些人,支撐了鄉村大集。

互聯網時代其實沒有創新,不過是舊有商業模式在互聯網的再現,淘寶是大賣場,天貓京東是商業街專賣店,拼多多就是那個大集,黃崢做的無非是把那個大集搬到網上。

如果你不懂拼多多,那麼恭喜你,你屬於“五環內人群”。什麼是五環內人群呢?這個詞是拼多多CEO黃崢在接受採訪時提出來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

外界有人認為拼多多是抓住了下沉人群的人口紅利,黃崢說,“只有在北京五環內的人才會說這是下沉人群。我們關注的是中國最廣大的老百姓”。

所以,拼多多成為了五環內與五環外人群的分野。當然,這個劃分有失偏頗,但是,根據拼多多的用戶畫像圖來看,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一線城市用戶佔比9.7%,二線城市用戶佔比33.3%,三四五線城市的用戶超過50%。

再與京東用戶畫像圖對比,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顯然,京東的一線二線城市用戶佔多數。拼多多的上市,說明了中國社會的斷裂程度有多嚴重。

“五環內人群”用進口商品,吃進口食品,而小鎮人使用拼多多的原因只有一個,便宜,甚至幫忙砍價的人多了還可以免費拿東西。她們有很多自發建了互助群,每天發砍價鏈接,互點互砍。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就像黃崢說她母親有次在拼多多上買芒果,10元錢買到9個,但是有2個是壞芒果,儘管如此,依然十分高興,10元錢買到7個也不錯啊。

在“五環內人群”重品牌看質量的時候,“五環外人群”只看重價格。

02

你以為的消費降級,卻是其他人的消費升級

那些人一直就在那裡,那些人我們也知道有,但那些人總是能讓我們意外,原來那些人這麼多!

其實在縣城、在城郊結合部,在農村的供銷社,假貨多了去了,什麼娃娃哈、雷碧、小白兔奶糖,包裝仿真,口味相似,不仔細看真的很難辨認,但是,這些地方的人們照樣買,為什麼?有總比沒有好。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而城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396.2元,農村則僅僅是13432.4元,

平均到每個月,人均收入僅僅為1119.4元。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對於一個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家庭,想買一部手機,一邊是1000多元的正品,一邊是300多元的仿製品,同樣也能接打電話、看劇追星,聊天購物,哪個更有吸引力??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必然是300元的假貨,他們連自己的正常開銷都難以維持,哪有精力去考慮是不是侵犯了他人利益?

儘管官方一直在鼓吹,中國現在是橄欖型結構,有錢的精英和沒錢的窮人最少,中間的中產階級很多,但實際上中國的財富結構是極其不平衡的。

《公報》將全國的收入細分為五等分,如下圖所示,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超過6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2000元,超過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超不過3000元。

中國現在的財富結構就是金字塔型,上層強,中層弱,底層窮。

塔尖的精英們資本套現,財富集中;塔中間的人們,雖然躋身於中產階級,但經不起任何風險的打擊,隨時面臨著一夜回到解放前的風險,而塔底的貧民們,只能做著體力活拿命換錢。

所以為什麼用拼多多?窮啊,誰不知道真貨好,誰不知道在哪買真貨,但是沒錢怎麼辦?

25元的電飯煲,400元的手機,500元的電視機,600元的電腦.....雖然是假貨,但是低廉的價格卻讓很多中國人用上了以前做夢都沒想過能買得起的產品,多虧了拼多多,讓他們可以用上和有錢人一樣的東西,雖然用戶體驗極差。

有位網友評論:

路人:不要吃泡麵,泡麵沒有營養。

我:我都吃泡麵了還在乎營養嗎?

吃泡麵是不對的,我們都知道,但是吃泡麵的人已經顧不上營養了,至少,我已經吃上泡麵了。

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即使知道它是假貨,人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去買?有總比沒有強,不好總比沒有好。

你覺得拼多多low穿地心,但其實對於拼多多的用戶而言已經是消費升級,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在拼多多上砍價幾個小時買面膜的主婦,原來是不使用面膜的,而能夠花26.9買50支裝潔廁靈的以前根本不用潔廁靈,花幾百塊錢買山寨空氣淨化器的以前根本沒想過要用空氣淨化器.

現在,面膜,潔廁靈,空氣淨化器,賣出去了,新的消費需求出現了,這不是消費升級是什麼?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你以為這些人真的蠢嗎?你要知道,拼多多的用戶可能是中國對價格最為敏感的用戶,這些人甚至可能為了便宜去排一天隊,走幾十公里,他們是絕對不會介意,走幾十公里,或者等幾十天,等到大集來買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她們沒有選擇大集?為什麼?

拼多多讓他們用上便宜的假貨了,以前,他們能看到的同樣是假貨,而且更貴。

03

拼多多離我們並不遙遠

前面也說過了,京東、淘寶、拼多多的用戶群體重疊度不高。

京東的用戶主要分佈在一線、二線城市,比例約為56.8%,而淘寶的用戶主要分佈在二線、三線城市,比例超過58.1%,而拼多多的用戶則主要集中在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用戶比例超過79%。

拼多多是得小鎮者得天下,對於三四線城市的人們來說,雖然收入少,但是開銷也不會很大,在縣城一個月掙4000元的上班族,已經屬於中上等戶了,如果沒有揹著房債,更是吃香的喝辣的。

而一二線城市居民的負債比太高,生活壓力大,所以小鎮青年的消費潛力還是可觀的。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中國目前的幾大電商:京東、唯品會、噹噹、淘寶等,尤其前三者服務對象都是中等及以上的階層人群,只有淘寶還比較親民些,但是,與拼多多相比,淘寶的價格也不算低廉,所以,可以說,拼多多是第一個專門為窮人服務的商城。

拼多多商業帝國是依靠小鎮青年消費升級的力量建立起來的。

淘寶把握住了中國最初的電商機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淘寶商城的東西種類多、價格實惠,吸引了不少有能力上網購物的人群,所以淘寶的成功使得當時很多人消費升級。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但淘寶也存在假貨問題,且售後服務也欠改進,京東乘虛而入,找到了改進淘寶不足的方法,也成功上市。

京東商城最初是靠3C起家的,打著”多、快、好、省”的旗號圈了一波粉,在京東購物比淘寶的用戶體驗好,有些人更喜歡京東快遞的便捷,所以京東也讓一部分消費升級。

縱觀三大電商的上市之路,每一個福布斯富豪榜的名字,都是中國某一個群體消費升級的結果。

淘寶解決了中國消費者“買得到”的問題,京東解決了中國消費者“買得好”的問題,而拼多多呢?拼多多站出來說,對不起,你們的消費者都是少數派。

拼多多,有人說丟了中國人的臉,讓中國人的臉丟到國外,有的說讓中國經濟倒退二十年,但其實,拼多多隻是應運而生,與其說他丟了誰的臉,不如說它戳破了一直以來那個中產階級敘事中的中國。那個中國,即將趕英超美,在海外瘋搶奢侈品的,到處都是富裕的中國人。

是的,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無數經濟學家告訴你,中國即將消費升級,但沒有一個人告訴我們,我們離拼多多並不遙遠。但現實卻在一次次打臉,提醒我們拼多多里的中國,才是最真實的中國。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最近還有一部特別火的電影《西虹市首富》,票房4天破10億,這麼一個核心故事就是一個屌絲如何在30天內花光10億。單看內容和製作水平,這樣的影片無論內容和思想性都乏善可陳,你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它能在幾天之內捲走十幾億。

但你要看過就會知道,一夜暴富,痛快花錢,屌絲逆襲,繼承鉅額遺產,這些痛點撓到了多少人的癢癢肉,這個號稱要崛起的大國,人民的思想有多麼貧瘠。

不妨再回憶一下沈騰的《夏洛特煩惱》,一個拖累老婆的廢材僅僅因為在穿越中拒絕了美女誘惑,就讓中國觀眾大笑之餘感動到哭,你就知道,中國的娛樂市場消費能力有多低端。

前不久,有人在電影《英國病人》的豆瓣短評中,很多提到不認同本片“三觀”、“婚外情”的評論得到不少網友的贊同。

在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經典小說《包法利夫人》的短評中,稱包法利夫人為“愛慕虛榮的白富美”、“女文青”等評論也獲得了很多支持。

要知道,前幾年,豆瓣還號稱文藝青年的精神角落。其實不是豆瓣變了,而是人變了,豆瓣的讀者一直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影片愛好者,幾年前的文藝青年還能寫出來優美的短評,今天的文藝青年只會說三觀正,打二奶。

這背後,是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在迅速的屌絲化。但你不用指責這些三觀警察,因為在今天,能去看《包法利夫人》已經實屬不易了。

拿同樣是號稱精英讀者的知乎網站來說,這些很可能是大學生的群體,能夠想到的感動人的話,無非是中學課文學過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能夠想到的梗也就是”你坐著不要動,我給你買幾個橘子“,拿著認識幾個生僻字得瑟。

我是寫公號的,很多剛入新媒體的作者都追求10w+,所以把很多大號當成追求的目標,但是公眾號閱讀量最高文章是什麼?根本不是那些情感星座,女性穿搭化妝,那天我的親戚群轉過來一篇文章,打開嚇了我一跳,幾十萬贊,這麼多贊,最少是上千萬的閱讀量,再一看標題更是嚇死人,《安倍晉三被嚇死:日本13家飛機被俄羅斯擊落,普京說再鬧就辦你》,我記不太清了,大概就是這個標題。這篇明顯是謠言的文章在一個不知名的公眾號上,通過朋友圈,有了接近上億的閱讀量,可怕吧?你可以想象,相信這個謠言的是什麼文化水準,這樣的人,在中國有多多。

而這些人,就是拼多多的群眾基礎,你永遠想不到,中國的消費者有多窮,你永遠想不到,中國貧窮的消費者有多low,你永遠也想不到,這種又窮又low的消費者有多多。這就是中國消費的三個想不到,只有瞭解這三個想不到,你才能懂中國的商業。

精神的殘缺來自於物質的逼仄,物質的匱乏必然導致精神的貧瘠。

04

消費已死

我無意於讚美拼多多,實際上,拼多多的上市,正揭示了我們的危機,拼多多的坐大,說明消費已死。

拼多多經營3年上市,首日大漲40%,市值300億美元,去年9月還有一件事,中國國內奢侈品電商寺庫網上市,首日破發,市值4億美元。中國的消費能力到底行不行,一目瞭然。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前不久,有篇文章,《養老、教育、醫療健康領域有望成拉動內需“三駕馬車”》,養老、教育、醫療,這三樣東西,本來就該是人們生活的基本保障,現在,居然要成為拉動內需的主力,實際上正說明,消費已死。

而且就是這三駕馬車,就一定能促進消費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一個電視節目裡指出,要用六個錢包幫你湊首付買房,試想,買房已經動用了老人們錢包,又怎麼會把錢花在養老上。

中國城市家庭消費支出中,增長最快的就是教育支出,每年增長20%,中國的家長被迫投入這場軍備競賽之中,但是,要知道,這樣的軍備競賽,是在衣食住行基本滿足後的增長,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而利用醫療消費拉動消費,更是聞所未聞,在中國本來就老齡化的社會,還要繼續把醫療這種關係到生存權的領域作為消費增長的拉動點,只能是飲鴆止渴。

當我們在鄙視拼多多的時候必須看到,我們離拼多多並不遙遠,實際上,任何一個家庭的三駕馬車出了問題,都隨時有可能掉進拼多多的懷抱。

黃崢其實說錯了,拼多多的用戶,不止是五環外人群,五環內人群同樣有很多拼多多的用戶和潛在用戶,他們只需要一場大病,一次失業,一次孩子小升初失敗,就隨時可能加入拼多多大軍,拼得多,省得多。

拼多多商业帝国的上市,是用3亿人的血汗钱砸出来的

而最糟糕的恐怕還不是零售業,有買就有賣,有賣就有產,拼多多上的山寨品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每一個山寨品牌都對應一個廠家,不知道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選擇山寨?在批評家眼裡,這是這些廠家利慾薰心,要欺騙消費者,賺這個信息差的錢。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不去做自己的品牌?

所有人都知道,做製造業不賺錢,做品牌才能提高附加值,於是批評家自然批評這些製造業從業者的短視,但殊不知,自從2011年至今,中國的製造業這七八年的利潤有多少?

2.9%~3.3%。

對,你沒有看錯。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公司收入200w,稅後到手2.14w》刷屏,這一點都不奇怪,這就是中國製造業的常態,這種微薄的利潤之下,有多少企業能堅持投入做品牌,有多少企業會被逼去山寨別人,讓自己的利潤高一些。

即使這樣,他們的平均利潤率還是3%左右,但你知道,同期中上游壟斷國企的利潤多少?32.9%-120%,這些產業鏈末端的小企業,利潤大部分被這些中上游的大國企奪走了。

而製造業往往是一個國家容納就業人口最多行業,利潤的微薄導致從業者報酬微薄,這些製造業的工人,也一定是拼多多的使用者,這才是拼多多的產業邏輯,利潤越低,薪酬越低,薪酬越低,越要用拼多多,拼多多越火,利潤越低,惡性循環。

拼多多的生命力,要比我們想象得更頑強,但是,我想問的是,我們有著最勤勞的勞動者,我們有無數聰明的企業家,我們怎麼就走到了,必須要用拼多多的地步?

這篇文章來自我很喜歡的作者也是我的好朋友——霍老爺,他在知乎擁有18w粉絲,83萬贊,公號【霍老爺】開創一年內寫出數十篇10w+閱讀量的文章。霍老爺知識淵博,文筆犀利有趣,思維方式獨特,擅從歷史文化角度解讀現代問題,令人耳目一新,他分享的經驗,是改造思維方式和個人成長的利器,他的公眾號【霍老爺】可能是我見過最有洞察力的公眾號之一,非常推薦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