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课程」高三 第42讲 写作:怎样审题以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

第四部分 写作

问题42.写作:怎样审题以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

一、问题描述:备考审题如何做?高考审题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怎样理解符合题意和符合文体要求?

二、复习范围

(一)如何理解审题和符合题意及文体要求

1.审题

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与限制,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⑴命题作文的审题:

包括半命题作文,例如,尝试、北京的符号。

⑵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短小阅读材料+题目,或者自拟题目。

⑶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阅读材料+命题+写作指令。

⑷实用性文章作文的审题:

书信、通知、消息实用性文字的写作审题。

⑸分析性作文题的审题:

适应学生分析思辨的文章写作。

2.符合题意

首先要把握试卷给出的"命题",必须扣住题目;带有材料的命题,则要在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之内作文,这是"符合题意"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是指自己的作文要文题相合。只要做到"符合题意",且总体上表现突出,就不失为一篇优秀作文。

3.符合文体要求

①符合作文题本身的文体要求。

例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规定"写一篇议论文",湖南卷规定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重庆卷要求以"筷子"为题写说明文;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其要求表述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管是何要求,写作时都要符合试题规定的要求,不能随意更改。

②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

高考允许"自选"文体,但"文体不限"是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让考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写作才能,不等于不要文体。因此,在具体写作时一定要有文体意识,选定了记叙文就要写的是记叙文,选定了议论文就要写的是议论文。近年来,高考作文出现文体不清、四不像的文章,阅卷对文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山东卷就明确指出: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鲜明。

(二)文体的选择

如命题没有限制文体,请考生"自选文体"。

1.考虑该题最适合写哪种体裁。例如,尝试,记叙文可能更适合一些。

2.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体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以选记叙文、散文来写,甚至写成小小说、童话、寓言等;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善于议论说理的同学,可以选议论文来写,或者夹叙夹议。

3.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体裁相应的足够的素材储备。

4.④用这个体裁写,能否写出新意。这几点都想好了,体裁问题解决了,实际上连选择材料的问题也基本考虑到了。

三、方法指引

(一)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

高考作文题从"命题作文"("文革"前基本上是命题式)——"给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后命题式+材料式)——"话题作文"(1999-2004火遍全国,渗透到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新给材料作文"+"命题作文"(2015开始"任务驱动型作文")——实用性文章作文的审题——分析性写作作文题的审题(后两种作文题目,有可能在2018年出现)

1.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

例如,1994年全国卷"尝试",2004年北京卷"包容",2006年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等。2017年北京卷"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09年湖北"站在____门口"等。

2.给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类作文题是当今的主流形式。"给",是从命题者角度说的,从考生角度说,就叫"材料作文(下同)"如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此类型。材料作文有两种方式,一是给文字材料,一是给图画(漫画)材料,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问题课程」高三 第42讲 写作:怎样审题以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

(据夏明作品改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实用应用文

消息(新闻)、书信(短信)、通知等等微写作的命题。

(二)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

1.命题式作文审题

⑴审出"题眼"。

⑵审定"范围"。

⑶审确"文体"。

⑷审准"要求"与"限制"。

2.从不同角度审命题

⑴从结构上,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①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见证》《熟悉》《尝试》《转折》等等。

②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我与故事》《我说九零后》《品味时尚》《带着感动出发》《说安》。

③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北京的符号》《心灵的选择》。

⑵从形式上,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①全命题作文:题目前没有导入或解说性的材料,题目本身是完整的。《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等等。

②半命题作文:题目不完整,需要写作者进行补充。如:"站在 的门口"、"这也是一种 "、" 而知之"。

⑶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①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05辽宁)《人生处处是考场》。

②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06湖南议论文)

③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江苏卷)。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实力与凭借》《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人与路》(06江苏)。

3.命题作文的审题角度和方法思路

⑴添语素成语境法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2017全国Ⅲ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他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⑵虚实转化法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坎"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⑶由内涵理关系法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实力与凭借》《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⑷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法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例如《提篮春光看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材料(任务驱动)作文题审题方法

1.给文字材料审题。

2.给图表材料审题。

文字材料涉及到"精辟短文阅读能力"。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句话就阅读方面来说,要善于阅读,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不同的作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汲取丰富的营,对材料作文命题"导语",应该是最直接的读后能够写的关键。

(三)怎样实现符合文体要求

1.叙事完整,描写细腻——记叙文

突出记叙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但相对于记叙描写来说,其他表现方式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记叙文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几种,其中倒叙是把结局放在开头写,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记叙文表达主题方式:

一是含蓄地表达主题,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在叙事、描写之中,让读者通过叙事的倾向、景物的色调、细节的特征等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是明确地揭示主题,一般采用夹叙夹议之法,在开头、中间或结尾之处,直接点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写考场作文,第二种比较合适。

2.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议论文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结构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

符合下面三个方面的要求:

①论点明确:观点鲜明,正确有力。

②论据充分:材料丰富,事例典型,内容充实。

③论证严密: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张弛有度,衔接紧密。

首先,要强化议论。

议论文要在"议论"上下工夫。"议"要议得实在,不能光说空话、套话;"议",要议得合理,讲究方法或举例,或对比,或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议",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论述某一事物时,不忘记事物的另一面及其发展、变化。

其次,变换角度活用事例。

写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快速找到例子,更多地取决于眼力如何。勤于思考,发现的机会就多。

再次,避免片面求新。

议论文的立意如果能深刻、新颖,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新要新得合理,如果盲目地与命题唱反调,就不足取了。

3.心灵相撞,互诉衷肠——书信体

书信是人类得天独厚的相互敞开心扉的文字形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就以其书信的形式,使司马迁打开心窗,陈述了自己不同寻常的人生遭遇,具有着撼动心肺的巨大感染力。考场上,考生完全可以在适合的情况下选择书信的形式,它利于情感的进发,利于娓娓道来,显得情深意长。

以书信的形式写作文,显得自由灵活,亲切真实,但要注意格式正确、表达得体。

书信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文体,也可以用来写话题作文。书信体作文除了要符合书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还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内容方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甚至可以讨论问题。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便于抒发感情。书信体作文跟日记体作文类似,既可以是一封信构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封短信组成一篇文章,表达一个主题。在书信体作文的写作实践中,已出现了"两地书"形式的书信体话题作文,这些信不再是一方写给另一方的单向交流的书信,而是双方交叉着相互写来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

四、例题阐释

例如,六、写作(60分)(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给的材料是"精辟短文阅读"审题操作方法:

阅读方法1:明确阅读要求

第一,读全——不遗漏文本的每一个词语语句。从"六、写作(60分)"开始阅读,直至"不得抄袭"结束。不能从"历经几年试验"开始读。

第二,读细——用勾划法标识要点,能够区分出限制语和提示语。

①区分限制语提示。

限制语:"不少于800字""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提示语:"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②分出层次。"历经几年试验"——"获得专利" "可是"——"充斥市场"(第一层)|| "小羽意识到"——"发布推行"(第二层)|| "这些努力"——"致富带头人"(第三层)。③理出因果。第一层是原因,第二层是重点,第三层是结果。

第三,读准——把握核心词语,准确掌握命题指向。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第二个层次是作文写作的重点,它的指向很明显是要求考生在"市场规范"这个角度深入思考,立意作文。

归纳得知:这一片段重点有"把市场做规范"(总说)→"工艺流程公之于众"——"拟定了地方标准"——"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分说)

"工艺流程公之于众"

"把市场做规范"(总说) "拟定了地方标准" (分说)

"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第四,读深——在字里行间发掘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能够与自己的储备和积累对接。

角度很多:小羽的创业角度、规范市场的力量、如何规范,而"流程公之于众"与知识产权保护哪个更重要、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区别、标准必须要政府发布吗?等等,就不是就材料的含义阐述了!

⑶实用性文章作文的审题:

书信、通知、消息、短信、微博等实用性文字的写作审题。

①此类实用性作文题目,最关键的是一个词"实用",因此,不能虚构,实事求是基础。

②此类实用性应用文一般都有各自的"格式",老师应该具体指导各自应用文的格式写作。例如,书信可以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

⑷分析性写作作文题的审题:

适应学生分析思辨的文章写作。指导学生学会说理(分析和推理)。

五、拓展练习

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勾划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一步,找要素。勾划重点词语和语句。

……语文素养……提升……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比较……看法和理由。……明确文体……

归纳得知:

一是语文素养的意义;

二是提升素养三条途径;

三是从自己体验比较途径提出看法;

四是确定文体为议论文。

一二是前提,三是写作重点:比较三条途径的优劣。很宽泛:不同作用、不同功能、不同意义、不同效能……写作的重点是"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第二步,析原因。找出诸多原因。

"语文素养"与这"三条途径"是什么关系呢?是目的关系。即"三条途径"是实现"提升语文素养"这个目的的手段或者方法。

第三步,明范围。确定写作范围、重点、倾向。

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是写作范围的限制,"语文素养提升"是限制。它的写作外延是三条途径的比较,可以是两个之间比较,略写一个(但是不能丢下一条或两条,而自己去择一论证;更不能另起炉灶标新一条新途径。这也是限制。),也可以三者比较之后谈综合。特别是三条途径的综合运用更应该是创新点之一。总之,重点是"比较"一词。

第四步,提观点。提出需要论证的观点;或提炼出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先看材料,材料已经表述了命题人的观点:"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再看写作任务:"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看法"即观点。"理由"是写作的主体,即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确立观点可以是:

①"根据材料",说明考生的观点必须根据材料确定,而材料已表明观点。表明命题人已经给考生确立观点了,不要考生再拟出其他观点了,否则会走题。

②"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 来"阐述""看法和理由",表明考生要做的是根据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给命题人的观点寻找理由。

③虽然有"你的看法",考生能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意以上"三条途径"或其中一条两条呢?显然是不行的,这是公理或者常识。

根据以上分析,观点肯定就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