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課程」高三 第42講 寫作:怎樣審題以符合題意和文體要求

第四部分 寫作

問題42.寫作:怎樣審題以符合題意和文體要求

一、問題描述:備考審題如何做?高考審題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怎樣理解符合題意和符合文體要求?

二、複習範圍

(一)如何理解審題和符合題意及文體要求

1.審題

是深入思考和反覆推敲作文話題(材料),以求理解其含義,弄清寫作的具體要求與限制,確立寫作中心,確定寫作範圍和重點,確定下筆的角度及感情抒發的基調,明確寫作方式和方法的過程。

⑴命題作文的審題:

包括半命題作文,例如,嘗試、北京的符號。

⑵給材料作文的審題:

短小閱讀材料+題目,或者自擬題目。

⑶驅動型作文的審題:

閱讀材料+命題+寫作指令。

⑷實用性文章作文的審題:

書信、通知、消息實用性文字的寫作審題。

⑸分析性作文題的審題:

適應學生分析思辨的文章寫作。

2.符合題意

首先要把握試卷給出的"命題",必須扣住題目;帶有材料的命題,則要在材料的內容及含義範圍之內作文,這是"符合題意"的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是指自己的作文要文題相合。只要做到"符合題意",且總體上表現突出,就不失為一篇優秀作文。

3.符合文體要求

①符合作文題本身的文體要求。

例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規定"寫一篇議論文",湖南卷規定寫"記敘文或議論文",重慶卷要求以"筷子"為題寫說明文;或是排除寫某種文體,其要求表述為"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管是何要求,寫作時都要符合試題規定的要求,不能隨意更改。

②符合考生自己選定的文體的要求。

高考允許"自選"文體,但"文體不限"是給考生選擇文體的自由,讓考生盡情發揮自己的個性寫作才能,不等於不要文體。因此,在具體寫作時一定要有文體意識,選定了記敘文就要寫的是記敘文,選定了議論文就要寫的是議論文。近年來,高考作文出現文體不清、四不像的文章,閱卷對文體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山東卷就明確指出:文體自選,且文體特徵鮮明。

(二)文體的選擇

如命題沒有限制文體,請考生"自選文體"。

1.考慮該題最適合寫哪種體裁。例如,嘗試,記敘文可能更適合一些。

2.要選擇適合自己發揮的體裁。形象思維發達,會編故事,善於記敘描寫的同學,可以選記敘文、散文來寫,甚至寫成小小說、童話、寓言等;邏輯思維發達,會思辨,善於議論說理的同學,可以選議論文來寫,或者夾敘夾議。

3.要考慮自己有沒有與該體裁相應的足夠的素材儲備。

4.④用這個體裁寫,能否寫出新意。這幾點都想好了,體裁問題解決了,實際上連選擇材料的問題也基本考慮到了。

三、方法指引

(一)瞭解高考作文命題的形式

高考作文題從"命題作文"("文革"前基本上是命題式)——"給材料作文"(恢復高考後命題式+材料式)——"話題作文"(1999-2004火遍全國,滲透到高中、初中甚至小學)——"新給材料作文"+"命題作文"(2015開始"任務驅動型作文")——實用性文章作文的審題——分析性寫作作文題的審題(後兩種作文題目,有可能在2018年出現)

1.命題作文(含半命題作文):

例如,1994年全國卷"嘗試",2004年北京卷"包容",2006年上海"必須跨過這道坎"等。2017年北京卷"說紐帶"、"共和國,我為你拍照",2009年湖北"站在____門口"等。

2.給材料作文

(任務驅動型)類作文題是當今的主流形式。"給",是從命題者角度說的,從考生角度說,就叫"材料作文(下同)"如2016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是此類型。材料作文有兩種方式,一是給文字材料,一是給圖畫(漫畫)材料,例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問題課程」高三 第42講 寫作:怎樣審題以符合題意和文體要求

(據夏明作品改動)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3.實用應用文

消息(新聞)、書信(短信)、通知等等微寫作的命題。

(二)高考作文的審題方法

命題作文審題

1.命題式作文審題

⑴審出"題眼"。

⑵審定"範圍"。

⑶審確"文體"。

⑷審準"要求"與"限制"。

2.從不同角度審命題

⑴從結構上,命題作文有三種類型:

①詞語式命題:作文命題是一個是詞語。如《見證》《熟悉》《嘗試》《轉折》等等。

②短語式命題:作文命題是一個短語,該短語可能是主謂式、動賓式、偏正式、並列式等等,如《踮起腳尖》《對常識的認識》《我與故事》《我說九零後》《品味時尚》《帶著感動出發》《說安》。

③句子式命題:作文命題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如《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勝去年紅》《北京的符號》《心靈的選擇》。

⑵從形式上,命題作文有兩種類型:

①全命題作文:題目前沒有導入或解說性的材料,題目本身是完整的。《踮起腳尖》《對常識的認識》》等等。

②半命題作文:題目不完整,需要寫作者進行補充。如:"站在 的門口"、"這也是一種 "、" 而知之"。

⑶從內涵上來說,命題作文有四種類型:

①觀點型命題作文

命題就是我們文章要表達的觀點,如《今年花勝去年紅》(05遼寧)《人生處處是考場》。

②論題型命題作文

命題提供的是一個觀點所屬的範圍,具體的觀點需要我們對論題進行分析和切《談意氣》(06湖南議論文)

③寓意型命題作文

命題運用比喻、象徵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義,更有隱含意義,如,人人頭頂一方天。每個人的生活都與天空相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淨的天空,遼闊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江蘇卷)。請以"懷想天空"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④關係型命題作文

命題採用兩個或三個詞語,中間用間隔號或"與""和"等詞連接,這幾個詞語或短語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如《實力與憑藉》《機遇與堅持不懈的精神》《人與路》(06江蘇)。

3.命題作文的審題角度和方法思路

⑴添語素成語境法

有些命題,如詞語或短語式命題,審題時,我們可以通過"添加語素,構成語境"的辦法來完成審題,即在所給定的詞語前或後添加詞語或短語,豐滿所給的詞語,來顯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要儘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篩選的餘地。

例如《嘗試》:可以在詞語前面添加一定的內容:危險的嘗試、成功的嘗試、失敗的嘗試、一次有意義的嘗試、一次難忘的嘗試……可以在詞語後面添加一定的內容:嘗試投稿、嘗試游泳、嘗試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號》:可以在短語前再添加內容,使命題更明確,如"留住北京的符號""創新北京的符號""設計北京的符號""什麼可以稱為北京的符號"等;也可以在短語後添加內容,使命題更具體,如"北京的符號是什麼""北京的符號有什麼特點"等。

2017全國Ⅲ卷: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週年。40年來,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他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⑵虛實轉化法

有些命題比較具體實在,我們需要化實為虛,抽象概括;有些命題比較抽象,我們需要化虛為實,找到抓手;還有些命題可能虛實兼備,我們則需要虛實結合。

例如《必須跨過這道坎》:既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屬於虛實兼備的形式。"坎"實指時,我們可以通過"添加語素"的辦法來確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語。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題中的"你"既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實指時,"你"就必須是一個具體的、身邊的事物或人物,如"父親""同桌""友人"等,來抒寫動人心魄的親情、友情乃至書寫美好純真的愛情等。虛指時,"你"就應該是一個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時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虛處著墨,寫想與某位歷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學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節約"的手、"誠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⑶由內涵理關係法

對於關係型命題作文,審題的關鍵是要在把握概念內涵的基礎上,找準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繫,梳理出兩個概念之間存在的關係。例如《實力與憑藉》《機遇與堅持不懈的精神》

⑷由表及裡揭示寓意法

有些命題採用比喻、象徵手法,審題時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應該拋開表面意義去挖掘隱藏在背後的寓意。例如《提籃春光看媽媽》,需要注意的是,在審題過程中,以上幾點往往需要我們綜合運用。

材料(任務驅動)作文題審題方法

1.給文字材料審題。

2.給圖表材料審題。

文字材料涉及到"精闢短文閱讀能力"。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這句話就閱讀方面來說,要善於閱讀,學會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來閱讀不同的作品,善於從閱讀材料中汲取豐富的營,對材料作文命題"導語",應該是最直接的讀後能夠寫的關鍵。

(三)怎樣實現符合文體要求

1.敘事完整,描寫細膩——記敘文

突出記敘文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但相對於記敘描寫來說,其他表現方式是輔助手段,不能喧賓奪主。

記敘文敘述的方式有順敘、倒敘、平敘、插敘、補敘幾種,其中倒敘是把結局放在開頭寫,以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記敘文表達主題方式:

一是含蓄地表達主題,將作者的思想情感蘊涵在敘事、描寫之中,讓讀者通過敘事的傾向、景物的色調、細節的特徵等去體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是明確地揭示主題,一般採用夾敘夾議之法,在開頭、中間或結尾之處,直接點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寫考場作文,第二種比較合適。

2.觀點明確,邏輯嚴密——議論文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結構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

符合下面三個方面的要求:

①論點明確:觀點鮮明,正確有力。

②論據充分:材料豐富,事例典型,內容充實。

③論證嚴密:結構嚴謹,首尾呼應,張弛有度,銜接緊密。

首先,要強化議論。

議論文要在"議論"上下工夫。"議"要議得實在,不能光說空話、套話;"議",要議得合理,講究方法或舉例,或對比,或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議",要議得辯證,切忌簡單化、絕對化,論述某一事物時,不忘記事物的另一面及其發展、變化。

其次,變換角度活用事例。

寫議論文常用的是例證法,快速找到例子,更多地取決於眼力如何。勤于思考,發現的機會就多。

再次,避免片面求新。

議論文的立意如果能深刻、新穎,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不過,新要新得合理,如果盲目地與命題唱反調,就不足取了。

3.心靈相撞,互訴衷腸——書信體

書信是人類得天獨厚的相互敞開心扉的文字形式。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就以其書信的形式,使司馬遷打開心窗,陳述了自己不同尋常的人生遭遇,具有著撼動心肺的巨大感染力。考場上,考生完全可以在適合的情況下選擇書信的形式,它利於情感的進發,利於娓娓道來,顯得情深意長。

以書信的形式寫作文,顯得自由靈活,親切真實,但要注意格式正確、表達得體。

書信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實用文體,也可以用來寫話題作文。書信體作文除了要符合書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謀篇佈局相對靈活,表達方式可以採用敘事、描寫、抒情、議論,還可以採用討論的形式;內容方面可以寫一件事,也可以寫多件事,甚至可以討論問題。因為書信體作文一般用來與別人交流溝通,所以便於抒發感情。書信體作文跟日記體作文類似,既可以是一封信構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幾封短信組成一篇文章,表達一個主題。在書信體作文的寫作實踐中,已出現了"兩地書"形式的書信體話題作文,這些信不再是一方寫給另一方的單向交流的書信,而是雙方交叉著相互寫來進行思想感情的溝通與交流。

四、例題闡釋

例如,六、寫作(60分)(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Ⅲ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歷經幾年試驗,小羽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發出一種新式花茶並獲得專利。可是批量生產不久,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就充斥市場。小羽意識到與其眼看著剛興起的產業這麼快就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範。於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於眾,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發佈推行。這些努力逐漸見效,新式花茶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小羽則集中精力率領團隊不斷創新,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給的材料是"精闢短文閱讀"審題操作方法:

閱讀方法1:明確閱讀要求

第一,讀全——不遺漏文本的每一個詞語語句。從"六、寫作(60分)"開始閱讀,直至"不得抄襲"結束。不能從"歷經幾年試驗"開始讀。

第二,讀細——用勾劃法標識要點,能夠區分出限制語和提示語。

①區分限制語提示。

限制語:"不少於800字""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提示語:"歷經幾年試驗,小羽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發出一種新式花茶並獲得專利。可是批量生產不久,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就充斥市場。小羽意識到與其眼看著剛興起的產業這麼快就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範。於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於眾,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發佈推行。這些努力逐漸見效,新式花茶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小羽則集中精力率領團隊不斷創新,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

②分出層次。"歷經幾年試驗"——"獲得專利" "可是"——"充斥市場"(第一層)|| "小羽意識到"——"發佈推行"(第二層)|| "這些努力"——"致富帶頭人"(第三層)。③理出因果。第一層是原因,第二層是重點,第三層是結果。

第三,讀準——把握核心詞語,準確掌握命題指向。經過以上的分析,可知"小羽意識到與其眼看著剛興起的產業這麼快就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範。於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於眾,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發佈推行。"這第二個層次是作文寫作的重點,它的指向很明顯是要求考生在"市場規範"這個角度深入思考,立意作文。

歸納得知:這一片段重點有"把市場做規範"(總說)→"工藝流程公之於眾"——"擬定了地方標準"——"政府有關部門發佈推行"(分說)

"工藝流程公之於眾"

"把市場做規範"(總說) "擬定了地方標準" (分說)

"政府有關部門發佈推行"

第四,讀深——在字裡行間發掘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並且能夠與自己的儲備和積累對接。

角度很多:小羽的創業角度、規範市場的力量、如何規範,而"流程公之於眾"與知識產權保護哪個更重要、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的區別、標準必須要政府發佈嗎?等等,就不是就材料的含義闡述了!

⑶實用性文章作文的審題:

書信、通知、消息、短信、微博等實用性文字的寫作審題。

①此類實用性作文題目,最關鍵的是一個詞"實用",因此,不能虛構,實事求是基礎。

②此類實用性應用文一般都有各自的"格式",老師應該具體指導各自應用文的格式寫作。例如,書信可以分為一般書信和專用書信。

⑷分析性寫作作文題的審題:

適應學生分析思辨的文章寫作。指導學生學會說理(分析和推理)。

五、拓展練習

例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Ⅱ試題)勾劃如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第一步,找要素。勾劃重點詞語和語句。

……語文素養……提升……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比較……看法和理由。……明確文體……

歸納得知:

一是語文素養的意義;

二是提升素養三條途徑;

三是從自己體驗比較途徑提出看法;

四是確定文體為議論文。

一二是前提,三是寫作重點:比較三條途徑的優劣。很寬泛:不同作用、不同功能、不同意義、不同效能……寫作的重點是"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第二步,析原因。找出諸多原因。

"語文素養"與這"三條途徑"是什麼關係呢?是目的關係。即"三條途徑"是實現"提升語文素養"這個目的的手段或者方法。

第三步,明範圍。確定寫作範圍、重點、傾向。

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是寫作範圍的限制,"語文素養提升"是限制。它的寫作外延是三條途徑的比較,可以是兩個之間比較,略寫一個(但是不能丟下一條或兩條,而自己去擇一論證;更不能另起爐灶標新一條新途徑。這也是限制。),也可以三者比較之後談綜合。特別是三條途徑的綜合運用更應該是創新點之一。總之,重點是"比較"一詞。

第四步,提觀點。提出需要論證的觀點;或提煉出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先看材料,材料已經表述了命題人的觀點:"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是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再看寫作任務:"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看法"即觀點。"理由"是寫作的主體,即圍繞觀點展開論述。

確立觀點可以是:

①"根據材料",說明考生的觀點必須根據材料確定,而材料已表明觀點。表明命題人已經給考生確立觀點了,不要考生再擬出其他觀點了,否則會走題。

②"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 來"闡述""看法和理由",表明考生要做的是根據自己學習語文的體會給命題人的觀點尋找理由。

③雖然有"你的看法",考生能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同意以上"三條途徑"或其中一條兩條呢?顯然是不行的,這是公理或者常識。

根據以上分析,觀點肯定就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是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