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廣西壯族壯語和泰國泰語有相似點,他們再古代時候有往來嗎?

額額二楞子


壯族和泰族(我國稱傣族)在古代其實原本就是一個民族。

就目前而言,壯族主要分佈在我國的廣西、雲貴、湖南等地,而泰族主要聚居地在鄰國泰國,這也是泰國的主體民族。雖然隔著萬水千山,但這兩個民族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首先就如題主所說,壯語和泰語發音有點相似,其實何止是相似,壯語和泰語共有聲母有17個,共有元音有7個,而且在語法上,壯語和泰語都習慣把修飾或限制詞放在被修飾的中心詞之後, 而漢語的修飾成分則是在中心詞之前。比如漢語中的大哥、二哥,在壯語和泰語裡就被叫做“哥大、哥二”。

其次是在飲食上,這兩個民族都喜歡吃糯米飯,農作物也是以稻作為主,而且都喜歡在屋前屋後種果樹,他們對於家禽和各類魚蝦的用詞稱呼也完全一致。

第三是習俗上,兩個民族都講究“夫從妻居”,當然,現如今我國的壯族同胞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現象已經很少見了,但還是有一部分地區會保留。

那麼壯族和泰族究竟是怎麼分開的呢?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廣東廣西一帶就生活著越人族群,具體到廣西而言,是西甌和駱越,秦始皇第一次征伐嶺南時還曾被越人擊敗,主帥屠睢戰死,當時的越人還沒有姓氏,只有一個讀音,比如帶領越人與秦軍交戰的首領名叫“譯籲宋”,這個名字就是個音譯,沒有姓。直到嶺南併入華夏後,越人受到漢族影響,才陸續取了姓氏。

東漢時期,越人被叫做俚人,唐宋以後又有僚人、僮人的稱謂,到了上世紀50年代,不同支系的被統稱為“僮族”,後來是周總理提議,改名為“壯族”,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那麼泰族是什麼時候從越人體系中分離出來的呢?

由於史書失載,加上民族遷徙又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所以我們無法準確得出具體時間,不過好在語言學可以為我們的歷史研究提供一個參考,只需要對比下壯語和泰語同源詞和讀音完全相同的時期,以及讀音完全迥異的非同源詞產生的時間,就能大體推斷出他們分離的時間。

畢竟,相同的語言是共同生活在一起後才會產生,而當這種形態分離後,語言(特別是讀音)就會發生變化。由於本人不懂語言學,所以這裡借用下語言學專家的研究結果(具體研究過程就不贅述了),根據中泰專家對壯泰兩族語言詞源、讀音的異同歷史階段對比,得出兩族分離的時間是在東漢以後,但遷過程他特別漫長,一直到了唐宋時期。

因為根據泰國曆史研究得出,在公元12世紀以前,泰國土地上建立的國家都是由馬來人和占人建立的,直到12世紀以後,泰族人才有了自己的國家蘭那國和素可泰國,13世紀以後,以泰族為為主體的素可泰國才統一全國,這種民族成分才延續至今。


秦皇漢武


一千多年前靖西人去哪裡幫建立的暹羅國!這是老人傳下來的!說有貝弄在泰國!說以前和越南打仗了退到雲南後進泰國!建立的暹羅國!曼谷按靖西說的土壯話就是我們的村莊!清邁就是新城的意思!老撾也是!“老”的意思就是僚!僚就是我的意思!“撾”就是國的意思!老撾說完就是:我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