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祥符调,从清河集走出,中国第一个豫剧科班,也是从这里走出


清河集村位于封丘县城东南四十里处的背河洼地,咆哮的黄河从村边奔腾而去。从清河集渡河,西南行三十余里,即到古都开封。豫剧祥符调就发端于现在的封丘县曹岗乡清河集村。

豫剧早期繁衍发展的范围,历史上有“内十处、外八处”之说。所谓内十处包括:祥符、杞县、尉氏、中牟、通许、兰封、阳武后来,由于朱仙镇不断发水,蒋门科班到处迁徙,逐渐演变成豫东调、沙河调等,失去了蒋门科班原有的意义。而开封北清河集许家科班却一直比较稳固,在许门班主许长庆的主持下,许门先后办科班8期,为豫剧培养人才200多名。

民国时期的豫剧著名艺人多出自于“许门”。旦行有羊羔、常金荣、李剑云、时湘云、林黛云、阎彩云等。生净行有陈玉亭、筱火鞭等;丑行有李德魁等,这些艺人演技精湛,名满中原。由于清河集当时隶属于原祥符县,因而许门科班所创立的豫剧唱腔,被后世称之为豫剧祥符调。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祥符调蕴含着黄河儿女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历年来,从封丘县走出的杨金玉、陈义亭、阎彩云、阎立品、马骐、孙延德、金不换、范静等名家名角,彰显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地方戏曲面临着观众减少、市场萎缩等困难。后继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传承戏曲文化,2015年,在紧邻清河集村不远的黄河大堤附近,祥符调却在一个有着几百口人的不太富裕的小村庄——蒋寨村重新崛起。村上的十几个人自筹资金,利用村中一个干枯的水塘填土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的戏曲学校——封丘县蒋寨戏曲艺术学校。

三伏天气,骄阳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孩子们依然和往常一样重复着每天必练的基本功,汗如雨下,滴滴汗水浸湿了衣裳。

3年多来,这所艺校先后培育出了近200名戏曲艺术人才,其中一部分艺术英才先后考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和中国戏曲学院。其中有30名学生先后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2017戏曲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和参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举办的专场演出活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衷地祝福这些孩子——这些河南豫剧的传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