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復

近日成都連降暴雨,有市民在市政府網站給市長寫信,稱水患嚴重是因當年李冰留下的鎮水神獸石犀被移動,要求放回原位。成都市文廣新局回覆稱,無法證明石犀就是鎮水神獸,且與水患有無直接關係缺乏科學論斷。

成都人的腦洞不是一般的大啊,

無論有個什麼事兒,

成都人都能給出腦洞大開的處理意見。

比如近期暴雨,請一個鎮水神獸來吧!

有一位“熱心市民”就給市長熱線寫了一封信,請求“把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犀牛搬還原”,理由如下:

“每年夏天成都周邊各地都是大暴雨,漲水嚴重,每年都有沖毀房屋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事情!所以請市長酌情考慮一下,老祖宗留下的犀牛,從哪兒搬去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就重新放回哪兒去!老祖宗既然留在那兒,是有道理的!”

這麼一個“無厘頭”的建議,估計也是無聊中隨便發一發,沒想到居然得到回覆了!

(以下為回覆原文)

市文廣新局(2018-07-03 15:42:21)來話(信)人:您好!您所反映的問題,市文廣新局 高度重視,立即責成金沙遺址博物館進行調查處理,現將有關情況答覆如下:經調查,2013年1月,石犀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出土,為配合2013年太陽節燈展,石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進行了為期20天的短期展覽。201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將暫存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石犀移交給成都博物館。石犀現作為重要展品陳列於成都博物館展廳中,一直沒有離開過成都天府廣場。目前,我們還缺乏確切的資料證明該石犀就是李冰鎮水的神獸。

第二,該石犀與水患有無直接關係,尚缺乏科學論斷和事實依據。近段時間正是南方雨季之際,是空氣中暖溼氣流運動的結果,南方多個省份,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重慶西南部、甘肅東部、陝西中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均有大雨或暴雨。1947年和1981年成都曾遭遇兩次特大洪災,造成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這兩次特大洪災爆發時,石犀仍塵封在天府廣場地下。

下圖就是朋友圈和微博廣為流傳的處理意見: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經過晚妹兒核實,以上處理意見全文是真實的,由成都市文廣新局責成金沙遺址博物館回覆。

來信回覆中,不僅詳細寫明瞭石犀的出土、展覽、保存等事宜,也通過事實說明了石犀與水患沒有直接聯繫。

這個回覆,在今天已經引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除了再次挑起#鎮水神獸#的話題外,成都市文廣新局如此認真的回覆,也得到了廣大網友一致叫好。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事實上,關於“石犀與成都暴雨”之間關係的話題並不是今天才有的。

微博搜索#成都暴雨 石犀#,會發現,自從2013年出土以來,一直就有人把石犀與成都暴雨聯繫起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甚至就連咱們嚴肅的 @ 成都博物館 都來打趣: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而網友們對於這個話題,大多都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也有不少認真的網友對此進行嚴肅的科普: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金沙遺址博物館 早在2013年的時候就對此進行了解讀: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今天中午,成都晚報記者就來信回覆一事採訪了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他“非常認真”地表示:

該局的義務和職責,是對文物進行必要的的保護。任何一件文物——包括石犀——的出土,都是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進行必要的修復、研究、展覽……為了保持文物的完整性和健康,相關部門會在文物出土後就對其進行保護工作。

比如我們所說的這個石犀,在出土後相關部門就對其進行了認真的修復和保護。第一步就是脫鹽,第二步對錶面風化進行加固,第三步對它進行局部修復。其中脫鹽的步驟很複雜:專家們每天都需要用超純水機石犀做“面膜”,讓其身體裡面的鹽分全部被置換出來,表面已經恢復到最初的紅砂岩本色。

更何況,你說石犀是鎮水神獸並不科學!自從2013年出土以來,成都市文物專家們就對此文物進行了各種研究,目前尚不能確證石犀就是鎮水神獸!

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每逢暴雨時節,工作量就巨增的神獸的來歷吧!

下圖就是石犀本犀: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這頭石犀非常大: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達8.5噸。石犀由整塊紅砂岩雕刻而成,是目前成都市區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圓雕石刻,具有極高的考古與藝術研究價值。出土時,它的耳朵、眼睛、下頷和鼻子仍然清晰可辨,局部裝飾捲雲圖案,四肢短粗,身體渾圓,造型極萌。

事實上,這頭石犀很早就已經被發現了。

1973年,在天府廣場鐘樓挖地基時挖到一尊“四不像”的奇怪石獸——就是這頭石犀。事情在當時引起轟動,很快各地的考古專家和歷史學家前往考察,通過翻閱《蜀王本紀》等史料,推測這尊奇怪的石獸是戰國時期秦國水利家李冰當年主持修建都江堰時考慮到風水問題後讓人雕刻了一共五尊“石犀”分別在五個方位以鎮住當地水精。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堅持認定這尊石犀是鎮水神獸的原因。

因為種種原因,當時並未對這頭石犀進行出土研究,而是將之回填。這一睡又是幾十年。

2010年10月7日,代表一代人記憶的鐘樓被拆除,並在原址修建天府大劇院。2013年1月8日,在成都市天府廣場旁東北側的四川大劇院工地被髮掘出來。2012年春節,經過修復的石犀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的金沙太陽節上與市民見面,隨後進駐成都博物館新館展廳,作為鎮館之寶展出。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關於石犀的詳情,有興趣的市民可以通過成都博物館查詢。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成都“鎮水神獸”移位引發暴雨?市長信箱回覆

在成都博物館官方網站上對石犀的介紹中表示:“該石犀可能與李冰治水有關,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和藝術價值。”但具體是否具備鎮水神獸的意義,以及石犀埋藏的年代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等歷史秘密,並沒有揭曉。

成都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祈禱風調雨順是中國文化裡的傳統期望,與這方面相關的祭祀和祈福的文化也很多。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到成都博物館和金沙博物館參觀。

也許,那時候大家就不會把鎮水的壓力只交給石犀一個犀了吧?

畢竟,人家還是挺萌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