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小商河,不是演義而是真實的歷史——岳家軍第一勇將楊再興

血戰小商河,不是演義而是真實的歷史——岳家軍第一勇將楊再興

“岳家將”第一勇將,他的演義完全是原封不動地照搬了歷史,也就是說,他確實不需要任何演義,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就是楊再興。

楊再興在小說當中交代得很明白,是北宋楊家將的後人。每部演義小說當中恐怕都有這樣的名人之後,比如《水滸傳》中的楊志也說是楊家將的後代,大刀關勝是關羽的後人,《說岳》裡關羽的後代是關鈴,呼延灼是北宋時期呼延家的後代……這些都是為了傳奇而塑造出來的。那麼,歷史上的楊再興是不是真的是楊家將的後代呢?這在正史中間是沒有記載的。但是歷史中真實的楊再興比文學作品中的形象還要精彩。我們經常說,文學創作是基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但是有時候生活卻是高於文學作品的,它的戲劇性比文學還厲害。

楊再興原本是盜匪曹成的手下,那時因為兵荒馬亂,各地盜賊蜂起,曹成是湖東路那一段比較大的一個盜賊之一。紹興二年,岳飛率軍前去平匪,在戰鬥中,“岳家軍”泰山壓頂,一路高奏凱歌。誰知道,這個曹成雖然很好打,曹成手下的楊再興卻很不好打。他首先在戰鬥中就砍死了“岳家軍”的第五正將韓順夫。岳飛大怒,責令韓順夫的副將去收服楊再興,誰知道楊再興反而馬踏嶽營,不僅衝破了嶽營,居然又砍死了岳飛的胞弟嶽飜。

但是楊再興一個人的驍勇無法挽回戰役的不利,最後他被岳家軍士兵追得走投無路,跳入深澗。因為他殺死了嶽飜,所以軍士們都認識他,大家就張弓搭箭,準備把他射成刺蝟,這個時候,楊再興忽然大喊:“我是好漢,當執我見岳飛。”意思就是別殺我,綁著我去見岳飛。

他見了岳飛之後,情形出乎意料,岳飛不僅不記前仇,還親手解其縛,跟他說,咱們可都是同鄉,現在國家有難,我們要共赴國難,精忠報國。

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岳飛在這個時候能夠對於殺弟之仇不放在心上,饒楊再興一命呢?這就是岳飛作為一個大將的胸懷,在他的面前,家仇和國恨比,哪一個大哪一個小,他心裡很清楚。楊再興既然如此驍勇,他就需要楊再興跟他一起走上戰場,為國家捐軀,那不是更有意義的一種死法嘛。而且當時,他們確實是兩軍對壘,各為其主,楊再興能夠如此驍勇作戰,正證明他確實是對於戰鬥有幫助的一員干將。

血戰小商河,不是演義而是真實的歷史——岳家軍第一勇將楊再興

楊再興也是一條好漢,得到岳飛這樣的寬容,從此忠心耿耿。他跟著岳飛東征西討八年之後,就到了岳飛第四次北伐的郾城之戰,這是岳飛跟金兀朮最後一場生死大戰,也是岳飛的最後一仗,因為岳飛就是在第二年,紹興十一年遇害的。

在郾城之戰中,楊再興向岳飛立下軍令狀,要提金兀朮之頭來見,所以他數次衝入敵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殺金軍如砍瓜切菜,當時以悍勇著稱的女真騎兵,聞風喪膽,最後不得不退兵。

血戰小商河,不是演義而是真實的歷史——岳家軍第一勇將楊再興

五天後,張憲率領“岳家軍”進入金兀朮所率部隊的臨潁縣,命令楊再興率領三百騎兵前哨小商河,結果與金兀朮的十二萬大軍劈面相迎。一般的人碰到十二萬大軍早就落荒而逃了,悍將楊再興再次單騎闖營,誓要活捉金兀朮。金軍箭飛如蝗,楊再興每中一箭,都折斷箭桿繼續衝殺,最後不幸馬陷小商河,被金軍射成“刺蝟”,但是他和他的馬依然在河中站立不倒。

這一戰楊再興率軍斬金軍萬夫長以下上千,楊再興的三百精騎全數戰死,堪比斯巴達三百壯士力阻波斯皇帝薛西斯十幾萬大軍。金軍逃逸之後,張憲在殘陽如血的戰場上找到了楊再興的遺體,火化之後,從中撿出鐵箭頭兩升有餘。

這就是著名的“血戰小商河”,這段真實的歷史,和評書、小說是一模一樣的。

附:《宋史·楊再興傳》

楊再興,賊曹成將也。紹興二年,岳飛破成,入莫邪關。第五將韓順夫解鞍脫甲,以所虜婦人佐酒。再興率眾直入其營,官軍卻,殺順夫,又殺飛弟翻。成敗,再興走躍入澗,張憲欲殺之,再興曰:“願執我見嶽公。”遂受縛。飛見再興,奇其貌,釋之,曰:“吾不汝殺,汝當以忠義報國。”再興拜謝。飛屯襄陽以圖中原,遣再興至西京長水縣之業陽,殺孫都統及統制滿在,斬五百餘人,俘將吏百人,餘黨奔潰。明日,再戰於孫洪澗,破其眾二千,復長水,得糧二萬石以給軍民,盡復西京險要。又得偽齊所留馬萬匹,芻粟數十萬。 中原響應。復至蔡州,焚賊糧。飛敗金人於郾城,兀朮怒,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及韓常兵逼之。飛遣子云當敵,鏖戰數十合,敵不支。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朮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兀朮憤甚,併力復來,頓兵十二萬於臨潁。再興以三百騎遇敵於小商橋,驟與之戰,殺二千餘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