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一座诸侯墓,出土了9件青铜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都想称霸,都想取代周天子,都想成为天下唯一的“王”。众所周知,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后,对建立大周有功的大臣进行分封。但分封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集权非常之难,从另一面来说,被分封的诸侯相互牵制,才使得大周共主天下八百年。

只不过这800年是虚的,因为西周覆亡后,东周(春秋战国)各国争霸,周天子名存实亡;曾经的周代礼乐文化也礼崩乐坏。最明显的便是墓葬文化,周天子曾规定九鼎八簋只能是天子享用,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而现代考古挖掘的战国诸侯墓中就发现了不少是九鼎规格的墓葬。

战国一座诸侯墓,出土了9件青铜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1978年被军队无意间炸出的曾侯乙墓中的九鼎八簋后,现代考古家、史学家意识到九鼎在战国时代已经不再是天子的专利;因为这时候天子的权力非常小,小到命令不了任何一个诸侯国,就连曾国如此小的诸侯国都用上了九鼎,秦楚等强大的诸侯国也必定用上了九鼎八簋以及黄肠题凑。

战国一座诸侯墓,出土了9件青铜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九鼎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传说大禹治水之后,天下一片祥和,人民安居乐业。见到九州如此繁华,大禹便想铸鼎纪念自己的功绩以及象征九州大地繁荣昌盛,再不遭受洪水威胁的大鼎。在大禹的号召下,九州各州府令将本州具有代表意义的山川、河流、奇珍异兽的形状铸造在青铜鼎之上。而这9件青铜鼎后来被上古三代的夏商周视为传国宝,是权力的象征。而周代开始,便有了天子用九鼎下葬的规定。

战国一座诸侯墓,出土了9件青铜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出土的九鼎的古墓,最著名的不是曾侯乙墓,因为曾侯乙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都是编钟、青铜尊盘之类的,这陪葬的9鼎算不上国宝级文物。最著名的是在曾侯乙被发现的前一年的1977年发现的中山王墓,之所以命名为中山王墓是因为这一古墓群埋葬着一名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国王。但经过考古挖掘,专家发现这并非一座简单的王侯墓,因为在发现这座国王墓之外还发现了大大小小的陪葬墓,出土的文物也非常之多,足足有2万余件。

战国一座诸侯墓,出土了9件青铜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在这2万件文物中这9鼎是非常出名的,其中排在第一位的青铜鼎的三足因为是铁器而被命名为“铁足铜鼎”。包括铁足铜鼎在内的9鼎是河北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中最珍贵的一组。但九鼎的出土非常的坎坷。要知道这座古墓是被民间无意间发现的,古墓没有墓志铭,也没有史书记载,更没有大型封土。考古家一开始以为这座古墓是一战国时期普通的贵族墓,但最后考古家发现这九鼎八簋后却非常的惊喜,突然又觉得这并非普通贵族墓,而是消失于考古界的历代周天子墓。

战国一座诸侯墓,出土了9件青铜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最后证明,这座出土9件青铜鼎的战国墓并非天子墓,而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错”墓。因为上个世纪70年代信息非常的落后,很多大事情都是通过报刊报道。发现并挖掘战国时期的这座诸侯墓后,相关报道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毛主席的革命线路指引下取得又一新成功,九件青铜鼎在战国墓中被发现”。而这信息一出后,有知青以为出土的这9件青铜鼎是失传几千年的大禹九鼎,非常的兴奋,而后一传十十传百,以至于当时的人都以为大禹九鼎被发现了。后来,考古家才出面澄清,在相关报纸上说“最近考古出土的九鼎不可能是大禹九鼎,而是战国诸侯用来陪葬的九鼎八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