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一座諸侯墓,出土了9件青銅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都想稱霸,都想取代周天子,都想成為天下唯一的“王”。眾所周知,武王伐紂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後,對建立大周有功的大臣進行分封。但分封制度有著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集權非常之難,從另一面來說,被分封的諸侯相互牽制,才使得大周共主天下八百年。

只不過這800年是虛的,因為西周覆亡後,東周(春秋戰國)各國爭霸,周天子名存實亡;曾經的周代禮樂文化也禮崩樂壞。最明顯的便是墓葬文化,周天子曾規定九鼎八簋只能是天子享用,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而現代考古挖掘的戰國諸侯墓中就發現了不少是九鼎規格的墓葬。

戰國一座諸侯墓,出土了9件青銅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1978年被軍隊無意間炸出的曾侯乙墓中的九鼎八簋後,現代考古家、史學家意識到九鼎在戰國時代已經不再是天子的專利;因為這時候天子的權力非常小,小到命令不了任何一個諸侯國,就連曾國如此小的諸侯國都用上了九鼎,秦楚等強大的諸侯國也必定用上了九鼎八簋以及黃腸題湊。

戰國一座諸侯墓,出土了9件青銅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九鼎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時代,傳說大禹治水之後,天下一片祥和,人民安居樂業。見到九州如此繁華,大禹便想鑄鼎紀念自己的功績以及象徵九州大地繁榮昌盛,再不遭受洪水威脅的大鼎。在大禹的號召下,九州各州府令將本州具有代表意義的山川、河流、奇珍異獸的形狀鑄造在青銅鼎之上。而這9件青銅鼎後來被上古三代的夏商周視為傳國寶,是權力的象徵。而周代開始,便有了天子用九鼎下葬的規定。

戰國一座諸侯墓,出土了9件青銅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出土的九鼎的古墓,最著名的不是曾侯乙墓,因為曾侯乙墓出土的國寶級文物都是編鐘、青銅尊盤之類的,這陪葬的9鼎算不上國寶級文物。最著名的是在曾侯乙被發現的前一年的1977年發現的中山王墓,之所以命名為中山王墓是因為這一古墓群埋葬著一名戰國時期中山國的國王。但經過考古挖掘,專家發現這並非一座簡單的王侯墓,因為在發現這座國王墓之外還發現了大大小小的陪葬墓,出土的文物也非常之多,足足有2萬餘件。

戰國一座諸侯墓,出土了9件青銅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在這2萬件文物中這9鼎是非常出名的,其中排在第一位的青銅鼎的三足因為是鐵器而被命名為“鐵足銅鼎”。包括鐵足銅鼎在內的9鼎是河北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中最珍貴的一組。但九鼎的出土非常的坎坷。要知道這座古墓是被民間無意間發現的,古墓沒有墓誌銘,也沒有史書記載,更沒有大型封土。考古家一開始以為這座古墓是一戰國時期普通的貴族墓,但最後考古家發現這九鼎八簋後卻非常的驚喜,突然又覺得這並非普通貴族墓,而是消失於考古界的歷代周天子墓。

戰國一座諸侯墓,出土了9件青銅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最後證明,這座出土9件青銅鼎的戰國墓並非天子墓,而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王“錯”墓。因為上個世紀70年代信息非常的落後,很多大事情都是通過報刊報道。發現並挖掘戰國時期的這座諸侯墓後,相關報道說“我國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毛主席的革命線路指引下取得又一新成功,九件青銅鼎在戰國墓中被發現”。而這信息一出後,有知青以為出土的這9件青銅鼎是失傳幾千年的大禹九鼎,非常的興奮,而後一傳十十傳百,以至於當時的人都以為大禹九鼎被發現了。後來,考古家才出面澄清,在相關報紙上說“最近考古出土的九鼎不可能是大禹九鼎,而是戰國諸侯用來陪葬的九鼎八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