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越剧和黄梅戏哪个更受喜欢?为什么?

用心之旅


越剧和黄梅戏,这两种是我除了京剧之外最喜欢的两个戏种,在我看来他们简直就是一家的,虽然它们完全不同,但是同样都是位于江南一带的文化,都以抒情见长,要说它们谁更受喜欢,还真的是难分伯仲啊!

真要分个高低的话,我想那应该就是越剧了吧。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黄梅戏是与京剧、越剧、豫剧和评剧并成为中国五大剧种的戏曲之一。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更是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它来自民间,且雅俗共赏,更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味感染着喜爱它的每一位观众。


越剧有着我国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更有被外国人称为“中国歌剧”的美誉,还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的历史性变革。


越剧同样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更是真切动人,唯美典雅,具有很浓郁的江南之风。

据这一度的百科介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流行度上,越剧走到的地方更广,被老外盛赞为“中国的歌剧”,这对于地方戏种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评价。

虽然说在我们生长的环境中,这两种戏种的传唱度是不相上下的,因为同属江南地带,我们对黄梅戏和越剧有着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不比昆曲和京剧那么难唱,甚至对于门外汉来说,轻松明快的曲风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喜爱,甚至哼唱。


越剧作为中国的第二戏剧的戏种,在推广的方面肯定是力度更大一些。作为我这种喜欢京剧和越剧以及黄梅戏,还纠结于选择的人来说,他们在我看来都是一样受喜欢的,没有高低,硬要选,那就按五大剧种的先后排名来吧。

京剧第一,越剧第二,黄梅戏在这里只能排在第三位了。虽然自己没得选,但是跳脱出来按这个来排,我又觉得好像也是没有问题的。

戏曲是国粹,更是地方的文化和精神,被大众喜欢这是必然的,希望它们能齐头并进,用它们各自独有的文化精神影响到更多的国人和世界。


梦归秦淮


我先说越剧它是浙江的地方剧种,善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之气,越剧的舞台艺术在注重内容美的同时,更加重形式的美感,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真是美不胜收,著名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了色彩各异的剧目,老艺术家徐玉兰与王文娟联袂演出的《红楼梦》《追鱼》拍成戏曲电影,经久不衰,尹派传人赵志刚的《沙漠王子》范瑞娟与傅全香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家喻户晓。

黄梅戏故乡是安徽,用的也是安徽的语言,黄梅戏清爽易懂,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老艺术家严凤英的《牛郎织女》《天仙配》脍炙人口,之后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演员,马兰黄新德的《龙女情》韩再芬的《孟丽君》等都是让人称赞不绝,

要不越剧与黄梅戏作比较,本人更青睐于黄梅戏,它来于民间,雅俗共赏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越剧来于南方,语言的差异,剧中的念白与剧情有些观众看不懂,有就对它失去了兴趣。知道的有限不对之处见谅。


王潤璞


黄梅戏:属于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海,发展壮大于我国安徽的安庆。也是安徽的主要剧种!在我国的其他地方也有黄梅戏的演出团体,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香港和台湾等地,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以真话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红遍大江南北,让众多的戏剧爱好者喜欢上黄梅戏,所以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也属于我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他发源于浙江嵊州,壮大于上海,昌盛于全国,流行于世界,有第二国剧之称,全国大小民间团体,都有演唱越剧的功底。越剧唱腔优美动听,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其经典力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爱到了广大关注。同时也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两大剧种的各大优点,让你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了两大剧种的源远流长。说真的各有各的精辟,各有各的灵验。让我难以取舍。只能根据个人的喜爱而定。我所偏向的剧种为黄梅戏,也许是能够领略到其中的一点韵味而己!





闲情小达人


这个好像不太好比,两个剧种都同属于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有一年,我去安徽天柱山旅游,带团的小导游在车上即兴给我们唱了一段黄梅戏《打猪草》,而我们在旅游景区,路过的各家小店也大都播放着黄梅戏的曲调。

越剧则起源于浙江嵊县,我小时候总听我奶奶称之为绍兴戏,在没有网络甚至还没有电视的时代,我就从广播里听着绍兴戏长大。估计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在上海就是绍兴戏的票友,否则的话,她大字不识一个,听起戏来却非常入迷,而且可以将那些戏曲故事讲得很是完整。大概像《红楼梦》和《梁祝》这样的听了上百遍都不止了。

每年央视春晚,越剧和黄梅戏都会以串唱的方式,与全国五大剧种的其他三种京剧、评剧和豫剧等一齐登上央视的舞台,这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这两大剧种的传播量。

如果非要评出一个高下来,那么越剧在其辉煌的年代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咖,在经袁雪芬、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越剧十姐妹的共同努力,越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演出了很多的经典剧目。像《红楼梦》、《梁祝》、《祥林嫂》、《西厢记》、《何文秀》等剧目,很多稍稍会一些越剧的人唱起都朗朗上口,而在跟他们同时代的黄梅戏演员中,只有严凤英老师可以与之相媲美。所以,相对于越剧经典大咖来说,黄梅戏的大咖显然是少了一点。

尽管地方剧种受着地域的影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喜欢戏曲的观众往往是既喜欢越剧又喜欢黄梅戏,反倒是那些不喜欢的人也就一样都不喜欢了。

作为一个从小听着戏曲长大的人,我个人是同时都非常喜欢这两个剧种的。另外我还喜欢上海的沪剧和无锡的锡剧(又叫常州滩簧),同出于吴语地区,也都是软糯动人曲调。


苏小妮


黄梅戏发源于安徽、湖北一带,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严凤英大师把黄梅戏发展为一个脍炙人口的大剧种,传统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牛郎织女》等深受观众喜爱。80、90年代,以马兰、黄新德、吴琼、韩再芬、吴亚玲、杨俊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黄梅戏领军人物崛起,全国可谓无人不知黄梅戏。年轻一代里,王琴、何云、郑玉兰、吴美莲、袁媛都比较优秀。

越剧虽然以绍兴方言演唱,但越剧旋律优美、故事动人,不仅南方人民喜欢,许多北方戏迷也票越剧,水平很多还不错。肯下这么大功夫,可见对于越剧的热爱。越剧院团巡演很多都排全国的,江浙沪、珠三角、云贵川、湖北湖南,甚至到宁夏、新疆等等。越剧明星也比较多,除了创派老艺术家、中生代王君安、吴凤花、陈飞、钱惠丽、李敏、茅威涛、张小君等,到年轻一些的张琳、杨婷娜、盛舒扬、王柔桑等,都是粉丝众多的偶像级人物了。

这两个剧种市场化比较明显,观众发展的比较好,希望更新的一代表演时基本功再扎实一些、流派韵味再浓厚一些,再多出几个戏曲明星。

天津梨园金秋戏曲展演要开始了,这也是天津人民看外地地方戏的好机会,有越剧和黄梅戏。








方寸之上


越剧和黄梅戏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剧种,我本人比较欣赏这种富有江南特色的剧种,这两个剧种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都很接近普通话,音乐曲牌都趋向于流行音乐等。

拿最经典的《十八相送》唱段来说,越剧和黄梅戏对唱毫无压力,而且也几乎没有违和感,而且在地域上,这两个剧种离得也不远,浙江和安徽两省,还有很多交界的地方。

就越剧和黄梅戏而言,同为中国五大优秀剧种,其受众群体不同,不过如果想要比较一下,我感觉除了音乐曲牌无法论高低之外,传播度和热度还是可以说一下的。

传播度:黄梅戏>越剧

就这两个剧种的流行度而言,黄梅戏要大于越剧的,比如在一个不关注这两个剧种的普通人身上,他们听的更多的还是黄梅戏的《天仙配》、《女驸马》,而越剧就拿不出一出全国皆知的剧目来。

比如我在很小的时候,还没正式接触戏曲那会儿,就经常从电视机看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等唱词,甚至都成了我们那里小孩子的民谣,基本上谁都会唱。

但是越剧的传播就没有那么广了,虽然越剧的经典剧目也有很多,但基本很难从越剧中找出能够与《天仙配》、《女驸马》这样的经典剧目相匹敌的剧目。

而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梅戏传入香港后,在香港迅速刮起了一阵黄梅戏电视剧、黄梅戏电影风,在短短的十年,香港有一百多部黄梅戏电视剧的问世。

我们熟知的《新白娘子传奇》,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纪念黄梅戏电视剧而拍的。那时候在东南亚,也有很多黄梅戏戏迷。相比下来,越剧虽然近些年在国外也有传播,但还没到那种为人痴迷的状态。

热度:越剧>黄梅戏

前面说了,黄梅戏有两部经典剧目,但是这么多年以来,仿佛黄梅戏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两出戏,除此之外很难再给人留下别的印象,近些年黄梅戏似乎也在日渐衰落。

而越剧则不同,越剧在浙江流传甚广,大大小小的剧团数千个,至今仍受很多人的喜欢,在浙江省,经常能看到走穴的民间越剧团到处演出,红白喜事上也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相比下来黄梅戏的热度那就差太远了,不说民间剧团,连官方剧团都没多少了,而且除了皖南部分地区之外,其他地方很难见到黄梅戏的演出。

越剧几乎在每个省份都有剧团,而黄梅戏几乎在每个省份都没有剧团,一个蒸蒸日上,一个日薄西山,尽管黄梅戏曾经也有过辉煌,但是现在真的是不行了。

不过越剧和黄梅戏各有各的优点,我的文章也只是一家之言,其实有很多人同时喜欢越剧和黄梅戏的,至于它们哪个更受喜欢?我想应该是各有千秋吧!


戏曲说


当年袁雪芬等发起的新越剧运动 挽救并进一步振兴了越剧……希望有识之士能再发起第二次变革改良。

其一是慢慢摆脱乡音,更多的融入普通话,使能听懂的受众大大增加(江浙地区可以照旧流行乡音越剧,其他地方则多用普通话越剧,两种越剧形式可以并列发展,必然会使越剧更加流行开来)。

其二是女子越剧之外再增加男女越剧,即男角色尽量就用男演员(毕竟还是有不少受众对于越剧都是清一色女演员颇有微词)。



社科学院不及阁大学士


越剧和黄梅戏都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都是来自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和浙江省安徽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的爱好欣赏能力各不相同,戏曲爱好也不相同。我认为黄梅戏,在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很受欢迎,而越剧在某些地方受欢迎。一九五七年文化部把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搬上银幕拍成电影,黄梅戏就名扬国内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欢迎。现在在各国华人中,谁都知道中国有黄梅戏的剧种。黄梅戏受到欢迎,与安庆市罗岭人严凤英分不开的,她把湖北黄梅县流传的采茶戏,注入安庆地方语言,让其唱腔更加丰满园韵,而走红唱响国内外。(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注社会情感文化


戏曲方面我喜欢三个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从声腔上讲,越剧委婉细腻,浓浓的南方韵味;黄梅戏秀美清丽,如民间小调,近似歌曲。我自小爱好音乐,接触越剧黄梅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革命后,文艺作品放开,看电影接触的,特喜欢,为此多次看电影,加深印象,还买了剧本。那时的越剧电影有《红楼梦》、《追鱼》、好象还有袁雪芬的《祥林嫂》;黄梅戏电影有《天仙配》、《女驸马》。熟知了徐玉兰的宝玉,王文娟的黛玉,王少舫的牛郎,严凤英的织女。严凤英死于文革,徐玉兰去年去世。学越剧吐字方面有点体会,那就是江浙语吐字时舌尖一般抵着下牙。








秋枫雨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