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会再走“大水漫灌”旧模式

货币政策不会再走“大水漫灌”旧模式

正当人们担心国内货币政策又要开始“大水漫灌”之际。8月10日,央行网站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一八年第二季度 )(以下简称《报告》),披露了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的思路。

纵观央行的这份《报告》透出三大信息:第一,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强化政策统筹协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二,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第三,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方面,将加强预期管理和舆情引导,切实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和外部冲击风险。

货币政策不会再走“大水漫灌”旧模式

央行发布的这份《报告》就是告诉市场,货币政策将“松紧适度”,不会再搞“大水漫灌”。同时,央行还将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来精准调节市场上流支性的松紧度。最后,央行还发出警报,要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发生。这是央行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指示。

央行对货币政策不会再搞“大水漫灌”的表态,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但很多学者提出,在经历过6月24日定向降准,以及7月23日央行开展5020亿1年期MLF操作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偏向宽松。而且“大水漫灌”与“大放水”也只是毫厘之间的事,如何把握好精准尺度,也是关键所在。

近十多年来,最让人记忆犹新的货币政策“大水漫灌”有二次:一次是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拿出了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以及10万亿的信贷宽松,虽然此举对经济稳增长起到立竿见影效果。但是遗留下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高筑、产能过剩死灰复燃、房地产调控半途而废的结果。

另一次是,2015年初,为了确保经济稳增长,央行的货币政策又开始全面宽松,这使得本来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又像打了“鸡血”一样,最初是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领涨全国,后面二线城市随后跟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三四线城市房价也领涨了一遍。毫不夸张的讲,货币宽松直接导致房价的上涨,以及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

货币政策不会再走“大水漫灌”旧模式

面对央行《报告》中所提及的不会再搞“大水漫灌”的说法,我们深信不疑。上半年,由于金融体系“去杠杆,严监管”过猛,才导致6月份出现的钱荒。为了防范进一步的金融风险,稳定经济增长,央行这次才“被迫放水”,旨在缓解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事实上,导致央行不愿意“大水漫灌”而是搞“定向宽松”的原因有以几个:首先,过去央行搞一刀切式的“大水漫灌”,释放出来的流动性,不仅不会流向实体经济,而且还会流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这样的“大水漫灌”只会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差钱,而房价、股价、农产品价格都会出现快速上涨。

而这次央行“定向放水”的目的:一方面,通过放水压低了货币市场的利率,减轻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再者,央行虽然对实体经济“定向放水”,但是各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却越来越紧,而且还给之前调控政策打上补丁。比如,禁止企业购房、严打假离婚等。仅7月份数据显示,全国楼市调控政策密集程度创历史纪录,合计超过60个城市发布了超过70次各类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与此同时,据权威部门8日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7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7%,同比上升13.63%,为2017年1月以来连续19个月上涨。尽管,近期有传闻上海部分银行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但现在也被证实是误传。显然,这次央行“定向放水”是绝对不会允许资金流向虚拟经济的。

货币政策不会再走“大水漫灌”旧模式

最后,央行就是想要“大水漫灌”恐怕也没多大灌水空间了。10年前,我国的M2仅只有47.5万亿元,2018年7月M2规模已经突破了172万亿元,现在的M2是GDP的2倍。在经历过2015年初至今的全民加杠杆后,现在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也加到了极致。所以,只能通过适度的“放水”,来给实体经济“稳杠杆”。同时,又要给房地产业“去杠杆”,以避免发生重大的金融风险。

央行货币政策是中性偏宽松。现在很多人一看到央行“定向放水”,就认为资金会流向股市和楼市。事实上,这次央行会窗口指导银行将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同时,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也从没有放松。这次钱荒危机已经顺利度过,“大水漫灌”的事情以后也不会再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