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人物志」“公路之花”绽放在国省干线

朱太珍,个子不高,圆圆的脸,说话直来直去,一说一个笑,有着男儿性格的她,为人豪爽,待人客气,因为在家排行老五,因此,同事们都喜欢叫她“朱老五”。

  朱太珍不善言谈,但“武艺”了得,她不仅是兴义公路管理局养护生产工人中的先进代表,更是省交通厅、省公路局表彰的“十佳公路标兵”。她25年如一日,见证了泥路变油路,铁锹变机铲,她25年甘当“铺路石”,把青春和汗水默默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她就像一朵“公路花”,静静地绽放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公路管理段养护的一百余公里国省干线上。

  从1990年进入安龙公路管理段,25年来,朱太珍从一名最基层的养护工人做起,先后担任过养护站统计员、养护站站长,现任安龙公路管理段机化站站长。

  回眸朱太珍的人生轨迹,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与公路养护有关的事都与她有关,一切与她有关的事就是公路养护的事。她像一颗默默奉献的铺路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油路班里的“女汉子”

  作为第二代养路工人的朱太珍,自然少不了公路人对公路的那份热爱。1990年她从贵州省驾驶技工学校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回安龙,继承父辈的遗志,到公路上去“洒热血”。

  来安龙公路管理段,朱太珍在道班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养护工,天天穿山越岭与泥沙打交道,朱太珍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别差异而打“退堂鼓”,而是从跨进道班大门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在一百多公里国省干线上挥洒汗水。

「公路养护人物志」“公路之花”绽放在国省干线

朱太珍在进行挖框作业

  90年代,各管理段管养的都是盘山沙石路,管养也是各自分段,按照规定,每人要养护五公里,在分配任务时,道班班长经常有意把朱太珍分到好的路段,但她似乎“不领情”,总会主动选择一些路陡、偏远的路段,即便这样,朱太珍每天都会比其他男同志提前收工。在道班工作,离家远,晚上不能回家,朱太珍就利用晚上时间,找来各种养护生产知识书籍,细细研读。而她的这一习惯,一坚持就是十年,也正是她的好学,为她到油路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路养护人物志」“公路之花”绽放在国省干线

朱太珍(右1)在按要求划线作业 

  2002年,国省干线从泥路改造为油路,管理段成立油路班,在选人上,管理段第一个想到了朱太珍。原因很简单,朱太珍既是学习公路专业的专业人才,而且在养护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当时,听说要组建油路班,道班上的许多同事都想去报名,路面保洁工人余帮兰就是其中一个。

  说起当年进油路班的事,已退休的余帮兰历历在目。余帮兰谈道:“当时,我也想去油路班,但家人和朋友都说我疯了,脑筋搭错了,每天顶着太阳干,晚上七八点钟才得晚饭吃,根本不是女人能干的事。”

  在大家的劝说下,余帮兰放弃申请,选择了继续做保洁工。

  “世人都晓得油路班辛苦,但领导安排了,就得服从,是女人不管,在道班上能干,在油路班照样干。”朱太珍心里清楚,到油路班很辛苦,但她还是欣然地到了油路班。

  说来也巧,一个油路班,十个男生,一个女生,而这个女生就是朱太珍。当时,油路刚刚盛行,养护技术和标准不高,路面“病害”是常态。要补路,没有机械,全部用人工,一个人既要负责一镐一镐的挖框,把废料铲上车,还要与大家一起协同炒油沙,铺路面。因为有工作经验,朱太珍在油路班并没有享受“特殊照顾”,而是充当“主力军”,那里有难点,她就会出现在那里。

  2003年至2004年期间,安龙段主要负责国道324线者干到安龙县的路线路面养护,而海拔只有几百米的者干村石头寨组段,由于重车较多,路面“病害”接二连三。为此,油路班常驻石头寨组段,此时的朱太珍也成长为油路班的统计员。

  因为气温高,该段夏季的平均气温都在三十五六度。为赶天气,补路通常都会顶着烈日干,为降暑,男工们全部选择赤裸上身上阵,作为女生,朱太珍不能赤身上阵,没办法,她就用冷水把自己帽子和衣服浇湿,混在队伍里,挖路、铲沙、补路,一样不落下,在补路过程中,朱太珍时常中暑,被同事们架到树荫下休息的她,醒后往头上浇上水,提起铁镐又继续干。为了赶工期,朱太珍与同事们早出晚归,自带饭盒,轮流吃饭,有时,甚至用汽车大灯作为照明来补路,休息莫想,能晚上十点之前回家已是幸运。

  “虽然我是女人,但我是班里的统计员,你不干不行呐,大家都看着你的,所以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回想当年在油路班的岁月,朱太珍直率地说。

  后来,因为干活亡命,从此朱太珍有了“女汉子”的名号。

  养护路上的“垫路石”

  当一名统计员不易,不仅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更须不断提升业务能力,跟上形势发展需要,为当好统计员,三十出头的她,自学电脑知识,并自掏腰包,买来公路养护生产书籍,长期埋头苦读,而且她每到一处,都会敢于去尝试和创新一些的新方法。

  “凡事多摸索,不懂有人懂,关键是你愿不意愿意问。”在班里,朱太珍经常跟新同事这样说,更是引领大家这样做。

  2004年,朱太珍所在的油路班负责管养安龙县南环线,长期以来,这条线因为建设标准低,车流量大,公路路面经常“冒浆”,管理段其他几个养护站都来管养过,但就是“养不住”。刚接手,油路班的同事们都感到棘手,起初用老办法,但效果很差。怎么办?朱太珍翻书无果后,四处求教,从管理段工程股到管理局工程科,上上下下跑了近半月,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办法就是在“冒浆”处挖下1米左右,然后铺上一层细沙,再做级配碎石层,这样“冒浆”就得到有效的治理。

  由于安龙段各种工作的需要,朱太珍经常会被调到不同的岗位,但每到一处,她都会受到同事的欢迎,因为她工作热情,待人大方,尊敬老同志,团结新同志,她所在过的站(班),特别是各个站(班)长都不希望她再离开。在其担任统计员期间,因为有她在,统计工作用不着别人去操心,她自己会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圆圆满满、认认真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她会协助站(班)长把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站(班)长用不着过多的操心就会完成好每一天的工作。实际上,她是一个标准的站(班)长助理。

「公路养护人物志」“公路之花”绽放在国省干线

朱太珍(左1)在路上清障

  2009年,国道324线,安龙至龙广段,车流量大,保养任务重,而朱太珍也被任命为龙广养护站站长。当时,路面“病害”又出现新的情况,油路经常被超重车辆辗压后,路面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针对这种情况,刚开始朱太珍带着大家“先挖后补”进行养护,但操作下来,效果不好。

  后来,朱太珍边补边探索,最后找到方法,就是在基础没有翻浆的路段,采用在沉陷地方平面直铺油沙进行修补,这样补起路来,既节约成本,而且效果很好。一时间,朱太珍的这种修补方法得到迅速推广,一直沿用到现在。

  勇挑重担的“领头羊”

  2010年,安龙段在兴义公路管理局率先建设机化站,机化站主要负责全段国省道路面的修补任务,兼顾40多公里的路基养护任务。因为是管理局的第一个机化站,没有经验、没有技术,选好机化站站长显得尤为重要。

  为组建“机化站”这个集体,安龙段领导班子费尽心血,由谁来承担这个担子?一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二是要有一定技术水平,不讲究操作规程,乱挖乱补,只会给单位造成损失和浪费。

  当时,安龙段工作能力强的同志都承担了其他站“中心组”的职责,为了选好这个人选,段领导曾想调整其他站的站长来担任“机化站”站长,但如果被调整,站里的工作又要处于瘫痪状态。段领导多次找人谈话,做工作,但谁都不愿意当“机化站”站长。

  正当段里为站长人选困惑之时,有人提出让有着丰富经验的朱太珍来当站长。

  “机化站不同养护站,一个女生当站长,能行吗?”意见提出,大家都持怀疑态度。

  “怎么不行,别看她是个女生,无论是搞管理还是搞养护,有几个能赶上她?”正当大家疑惑之际,时任段支部书记王佐荣一句话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的确,朱太珍是个女生不讲,但在公路养护上,那是没说的。”

  最后,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朱太珍当机化站站长。

  听说自己要去机化站当站长,朱太珍一时间“压力山大”,内心十分纠结,原因是以前三个养护站负责小修保养的一百余公里国省干道,全部交由机化站管养,而且还要兼顾大中修工程,自己不是技术人员,不懂机械化设备,任务能否完成心里没底。更重要的一点,自己是一名女生,管理十几个人的养护站都力不从心,要负责几十号人的管理有难度。

  为打消朱太珍的疑虑,管理段决定让她脱产管理,不用参加劳动,只负责安排部署。

  心里没底,但朱太珍又一次欣然上任。时间一天天过去,自从担任了机化站站长,朱太珍就一门心思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积极服从领导安排,不懂就问,在站内团结同事,带头遵守单位规章制度。

  机化站,主要以机械化养护生产为主,组建当时,虽然站里机械设备不多,但大家都没有操作过,如何让这些“铁疙瘩”动起来成了当务之急。

  “任务重,时间不等人,只有大家摸索着干。”当时,站里懂机械的人不多,朱太珍就充分利用人才,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尝试,工人李云富平时喜欢摆弄一些电器设备,朱太珍就安排他负责机械电路检查和维修,工人陈中富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朱太珍就叫他驾驶机械设备。这样一来,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到了机化站,不出三天就能成功上“战场”。

  有了机械,朱太珍带着大家在公路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中大展身手,上任当年,机化站的公路小修保养就达到4万余方,超出人工保养的七八倍,公路大中修工程也达30余公里,机械利用率实现90%。

  然而,机化站建立之时,正赶上煤炭经济“黄金期”,路面保养、修补任务特别繁重,加之养护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机化站从运行第一天开始,大家就没有了周末,只要天空不下雨,就是工作日。作为站长,她知道大家干活辛苦,有怨言,所以她每天都坚持第一个到工地上,最后一个离开,和同事们一起吃住在工地,从不因为自己是站长而特殊,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机械化生产,机械设备损耗大,维护费是一笔大开支,为节约成本,朱太珍白天带着大家干活,晚上就带着大家修理机械,不懂就问厂家,问修理厂,久而久之,站上的工人们个个都成了“土专家”,别看这些“土专家”,每年仅维修费,就给国家节约几万元。

  在机化站工作,朱太珍更是沿用她敢于尝试的好作风,早些年,人工修路补路,通常采用热油封层,然而铺上一层混合沙石料。大量采用机械化生产后,朱太珍发现采用热油封层后,大量的混合沙石料粉尘太多,怎么办?后来,朱太珍又想出分筛的办法,把粉尘筛选出来,最后达到很好的效果。

  管理中,朱太珍每一件事都认真、仔细、谨慎。每一份报表,每一组数据都亲自验算;每一道养护工序,每一块安全标牌都亲自过问。多年来,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仍然忘我的工作,她常常对同事们说:“领导把重担交给我,是对我极大的信任,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职工树立了榜样。而在朱太珍的带领下,安龙段养护的国省公路质量逐年攀升,优良路率达到了85%。

  工作之余,朱太珍更是一个“热心大姐”,她经常深入到职工中,与职工谈心,了解职工思想动态,而且那家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尽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只要有她在,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克服不了的困难。她组织好全站同志们团结,亲如一家兄弟姐妹。

  工作充满激情,对人热情真诚,朱太珍深受职工的拥护和爱戴。然而,长期为路奔波,虽然家中摆满各种荣誉证书,但她对于自己的家,却只有“空白”二字。老人生病,她在路上,儿子出生,她产假刚满,又泡到了工地上,作为大学老师的丈夫王虎当爹又当娘,家里家外全是他一人张罗。

  一次,朱太珍在路上干活完回来已经是晚上8点,倒在沙发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但当她醒来时,看茶几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当时朱太珍很纳闷,丈夫王虎晚上有晚自习,家里只有四岁的儿子,面条怎么来的。后来一问,才知是儿子给她做的,知道实情,朱太珍又惊又愧,惊的是四岁的儿子居然能自己做饭了,愧的自己天天在路上,对孩子管得太少。

  而丈夫王虎每天望着妻子早出晚归,回家倒床就睡的样子,时常心疼地对她说:“你安心去上班,家里的事就我顶着,只是你自己要注意身体,可别把身子给累垮了。”听到丈夫这句话,朱太珍既感到内疚又深感欣慰,是啊,养路工没日没夜超负荷地在路上工作,最最需要的就是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朱太珍这朵“公路花”还有两年就将退休,但她仍然每天坚持6点30分起床,7点40分带工人上路,只要不下雨,天天奋战养护工作一线。

  有人经常劝她说:“年纪去了,也快退休了,怎么还这么认真。”每当这时,她总是两眼一眯缝地说:“几十年养成的‘老毛病’,现在改不了喔!”

  人物小传:朱太珍,贵州安龙人,1990年毕业于贵州省驾驶技工学校公路养护专业,同年9月到贵州安龙公路段兴隆道班工作至今,当过统计员、养护站站长、机化站站长,1997荣获共青团黔西南州委“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002年、2003年、2005、2010、2011、2014年被兴义公路管理局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贵州省交通系统2008年“安康杯”竞赛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安龙公路管理段“工会积极分子”;2012年被交通运输厅评为“先进个人”;2016年被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评为“十佳公路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