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让孩子学习钢琴到底对不对?作为一个家长,我是这样想的……

有家长跟我们反映孩子刚开始学钢琴时,对于钢琴还是蛮有兴趣的,练习得也算配合,没事的时候还要去发(乱)明(弹)一首自己的曲子,架势摆上去人模狗样的,然而……

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他们一样会懒惰,一样会畏难,一样会在搞不定的时候发脾气,经常以一场崩溃大哭来结束今天的练习。

跟风让孩子学习钢琴到底对不对?作为一个家长,我是这样想的……

练琴是个精细而又辛苦的活儿,不单要记住旋律和指法,还需要来来回回的重复弹到吐,才能让手指的肌肉群形成固定记忆,就算一首很简单的曲子,也要经历一个很枯燥的练习过程,这对于一个贪玩的小孩来说,实在违反天性,只靠孩子自己是不行的。

现在孩子不光要完成课业任务,还要练琴,无一不需要父母监督检查。

如果每天心平气和的练,就算再笨再慢父母大多也是可以一直耐心的陪到天荒地老,问题是很多时间是不太顺利的,遇到练习瓶颈更是天崩地裂一般,进入“越不爽越错,越错越不爽”的死循环。

这个时候家长心中总是不可避免的涌起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这么想不开,非要跳钢琴这个坑?

明明我自己小时候学琴的时候就很痛苦,而且学得很失败,牺牲了整个童年的闲暇时间,最后却连业余水平都算不上,付出和获得极不成正比,怎么就这么执迷不悟,继续祸害自己的孩子呢?”

是希望他在这方面有天份,今后有可能成名成家嘛?

是想让他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多一点资本嘛?

是想让他长大以后泡妞更容易吗?

是想让他多一条后路,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去教钢琴嘛?

是因为别人家孩子都学了,我家不学好像输了嘛?

是因为为觉得发个孩子弹琴的朋友圈巨有面子嘛?

跟风让孩子学习钢琴到底对不对?作为一个家长,我是这样想的……

要如实的承认,以上原因其实全都属实,尤其是朋友圈这个事儿,真的比在风景名胜发九宫格还爽好多倍啊有木有!

但是就算这些原因的分量括弧加起来再乘三倍,也不足以抵消掉陪娃练琴的痛苦。真的为了这些原因让孩子练琴,家长自己首先就坚持不下去。

因为就算放弃钢琴,能失去的,无非就是一些非常不确定的可能性,还有一些为人父母的虚荣而已。

而能得到的,是一整颗可以跳动更多年的心脏啊!

毕竟陪作业已经非常惊险刺激了,为什么还要给自己继续加码!

想让孩子练琴的最深层的原因是,会一样乐器,即便只是业余级别的,即便以后的工作和这样乐器没有任何交集,这段学习乐器的经历也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个班级的学生都特别的“不怯场”,上台没有扭捏害羞的,全都大方自信,即兴的说来就来。即便是发生错误,也会非常从容的自我解嘲,一点都不会慌张。

别的班开班会都是冷场,所有人都尽量缩起来,怕被点名,这个班开班会热闹非凡,老师从来不组织,坐在后面看戏就好,所有学生都抢着发言,班会直接开出辩论赛的感觉来。

会乐器的孩子一般从小就有很多上台表演的机会,走到舞台中央面对千百双眼睛的注视,就好像回家了一样亲切,他们太熟悉那种“展示自己能力”的场面和过程,别的孩子还在克服紧张怯场,他们已经开始享受聚光灯下的感觉了,从容和自信其实是可以练习出来的,一个学乐器的孩子,无疑拥有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跟风让孩子学习钢琴到底对不对?作为一个家长,我是这样想的……

会乐器的孩子,都是认真而有毅力的孩子

真正接受过系统专业的乐器训练的人都会知道,想把一支曲子演奏得流畅好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太多太多的细节需要一一照顾到,旋律,节拍,音准,一丁点都不能错,如果是练乐团,还要讲究配合。

每一首曲子都要掰开了揉碎了,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抠,脑子里把曲谱背得滚瓜烂熟只是个开始,落实到手上,要做到表演的时候避免失误,那就必须经过千百次重复而又枯燥的练习了,让技巧足够纯熟,让手上的肌肉也能记住每一个音符,做梦都能弹出来程度才可以。

所有的努力都是相通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能够习惯下苦工,认真的把一首曲子练好,也同样能把其他事情做好。

会乐器的孩子,是情感丰富,有灵性的孩子

男孩子怎样追女孩,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弹吉他永远是最俗套也最有效的招数之一。

但是为什么有的男孩子现去学弹吉他就不灵呢?哪怕他在恶补之下真的可以弹出一些曲子,依然会感觉是东施效颦、非常生硬?

是因为艺术修养不够,他们是用技术弹出的曲子,而没办法把爱意蕴含其中,女孩子听了自然是无感了。

前面说把一个曲子不出错的演奏出来非常不容易,但是更不容易的是把一首曲子演奏好听,演奏的动人。这需要演奏者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并且倾注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的做到。

从小学习乐器的孩子,日常与音乐相伴,对音乐更能敏感,为了提高演奏的感染力,演奏者的艺术表现力自然会变得更加丰富,就算是日后乐器搁下了,那些对情感与美的感受能力的表达能力,却能够保留一生。

跟风让孩子学习钢琴到底对不对?作为一个家长,我是这样想的……

相信这样有艺术修养,有表现力的人,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闪耀光彩的焦点。

学过乐器的人,终究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见识过这种不一样,也想要我的孩子成为那样有自信,有毅力,有灵性的人。

其实刚学了没几个月就能看出来了,本来在学校里都很腼腆害羞的毛头,已经开始主动在音乐课上要求给同学们演奏了,真的自信了很多。

所以啊,乐器虽然折磨人,还是咬牙坚持下去吧!

不期待孩子们能成名成家,惟愿他们能被音乐滋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