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最“无感”的3部李连杰电影,最后一部票房只有12万

我们今天这里来简单说说李连杰的好莱坞生涯。一说到李连杰,很多人喜欢把他和成龙作比较,实际上,如果只论电影方面的成就,成龙要远远高于李连杰,两个甚至不在一个级别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片的全盛时代,成龙电影经常问鼎年度票房冠军,还出现过四部电影占据年度票房前四的现象(1985年十大最卖座港片中,前四名分别是《福星高照》《夏日福星》《警察故事》和《龙的心》,全有成龙),而李连杰作品却从未获得过香港票房冠军(1982年的《少林寺》排名第四)。

美国人最“无感”的3部李连杰电影,最后一部票房只有12万

在好莱坞,成龙算是一线巨星,他担当绝对主演的三部《尖峰时刻》在北美的本土票房就超过5亿美元,三部是真正意义上的A级大制作,而李连杰的大多数好莱坞作品,都是中小成本作品,他在好莱坞卖得最好的作品是《致命武器4》,1.3亿美元,而在这部电影里,李连杰只是个反派配角。当然,李连杰在好莱坞有固定的观众群,他的主演作品票房基本都在3000万到6000万美金之间,非常稳定。

美国人最“无感”的3部李连杰电影,最后一部票房只有12万

我们这里主要来看看李连杰主演的华语片,在好莱坞的票房表现。李连杰90年代的经典影片,如《黄飞鸿》系列、《方世玉》系列、《太极张三丰》等,都在东南亚引发观影热潮,但并没有打入好莱坞。根据票房权威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李连杰主演的华语片,有六部曾在美国上映,它们分别是《英雄》、《霍元甲》、《黑侠》、《投名状》、《封神传奇》和《龙门飞甲》,我们一部一部来看。

美国人最“无感”的3部李连杰电影,最后一部票房只有12万

《英雄》的北美票房是5300多万,对于一部“外语片”来说,这可是一个非常高的票房,实际上,它排在北美影史外语片票房榜的第三位,仅次于李安的《卧虎藏龙》和罗伯托·贝尼尼的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本片能在北美大卖,李连杰可谓功不可没,当然,张艺谋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美国人最“无感”的3部李连杰电影,最后一部票房只有12万

《霍元甲》算是李连杰最后一部功夫片,也是李连杰最后一部值得反复回味的电影。影片当年在内地收了1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口碑良好。本片在北美的票房为2400多万美元,这个成绩跟成龙当年的《飞龙再生》在北美票房差不多,《飞龙再生》是成龙在北美票房第二高的华语片,票房为2200万美元,仅次于3200万的《红番区》。可见《霍元甲》的这个票房数据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片除了李连杰的影响外,导演于仁泰也是混好莱坞的,所以这部电影的北美的热卖,功能不能全归李连杰。

美国人最“无感”的3部李连杰电影,最后一部票房只有12万

《黑侠》是李连杰1996年主演的港片,而美国上映时间为1999年,票房为1200万美元,对于一部外语旧片来说,这个成绩非常亮眼(还有个案例,2001年,美国的米拉麦克斯将袁和平的旧作《铁马骝》重新包装,在北美上映,竟然收获了1500万美元票房),《黑侠》在美国成功上映,也是后来徐克找来安志杰拍摄《黑侠2》的最主要原因,可惜《黑侠2》的质量远不如前作,最终未能上院线,而是直接走音像制品渠道。

美国人最“无感”的3部李连杰电影,最后一部票房只有12万

除了三部热卖华语片外,李连杰的另外三部电影,在北美的票房却极为惨淡,《封神传奇》票房18万美元,《龙门飞甲》17万,最惨的是《投名状》,只有13万美元。可见美国人对这三部电影完全无感,这也难怪,李连杰扬名好莱坞依靠的是中国功夫,而这三部作品,都不是展现其身手的电影。三部电影中最可惜的是《投名状》,拍得大气磅礴,有史诗气象,却落了个“李连杰在北美最低票房作品”的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