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2018-08-11 09:06 | 温州新闻客户端

有一份情感,跨越关山万里;有一种情谊,绵延万水千山。

8月7日至9日,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率市代表团赴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学习考察,对接深化对口援疆工作。

温州与新疆之间,横亘着4000余公里的山与水,但万水千山总是情,万里“姻缘”一线牵。

让温州与新疆心手相连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党中央治疆方略。

三个“感受”

体悟温州对口援疆工作成效

这是一道生动的风景——在祖国西域的辽阔疆土上,温州人正以尽情挥洒才情,书写着温州与新疆两地人民心手相牵的情缘。

在疆考察,市代表团见证了温州市援疆干部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感悟到了温州人民和新疆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民族情。

考察中,陈伟俊用三个“感受”总结近年来对口援疆工作取得的成效。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感受到两地对口支援的深厚情谊——

对口支援阿克苏拜城县和兵团第一师九团,是中央和省委交给温州的使命和任务。

一批又一批温州援疆干部带着项目、技能、服务来到天山脚下,开展项目援疆、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文化援疆、市场援疆、扶贫援疆等,对口支援“温州模式”赢得拜城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自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以来,温州市先后派出三批144名干部人才赴疆工作,累计实施项目111个,计划总投资25.89亿元,安排援疆资金7.82亿元。

一个个惠民生、强基础、促发展的援疆项目落地生根,不仅为拜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两地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一次又一次交流往来中,建立了深厚感情。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感受到拜城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

“拜城”,维吾尔语中意为美丽富庶之地。拜城是南疆的“煤都”、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更是丝绸古道重镇、龟兹文化的发祥地,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行走拜城,处处可见对口援疆工作带来的变化。

以第九批对口援疆工作为例,2017年谋划项目14个,共安排援疆资金11102万元,总投资40056万元,已全部完成。2018年谋划项目17个,共安排援疆资金13250万元。

在经济支援方面,温州市援疆指挥部积极搭建温拜产业对接平台,促进拜城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比如,大力实施“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万亩亿元”三大工程,阿克苏特色农产品进机关、进超市、进批发市场全面启动。

在教育支援方面,温州市先后累计选派75名援疆教师到拜城任教。投资2300余万元援疆资金,相继援建多家幼儿园和小学,可容纳2600多名学生儿童。

在医疗支援方面,温拜远程医疗会诊,让边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温州名医的治疗。依托援疆医疗人才组团优势,指挥部加强与温州的先进医疗资源主动对接,实施温州医疗专家团来拜送医服务、医疗“柔性引才”等举措;选派31名骨干医生赴温州开展为期3至6个月的跟岗培训,邀请20名卫生专家赴拜城送医。

……

代表团所到之处,但见工业项目雏形初显、学校医院交付使用,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而多年之前,这些考察点还是一片戈壁滩。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感受到援疆干部扎实的工作举措——

坚持精准援疆、实干援疆、真情援疆,是温州援疆干部的基本遵循。

比项目攻坚为例,指挥部配套建立“两团一会一通报”制度,即以“群众监督团”提升建设质量,以“后方专家团”补齐技术短板,以“协调推进会”破解具体困难,以“项目月通报”督促工程进度,全力打造温州援疆项目的精品工程。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一路走来,市代表团深入阿克苏拜城县、兵团第一师九团等地,实地考察援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慰问当地困难群众。所到之处,当地干部群众无不点赞温州援疆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说,感谢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援疆干部的真心奉献、真情援疆。下步将与浙江省、温州市一道,共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造血功能、深化智力援疆、加强合作开发、实现共赢发展上着力,努力开创援疆工作新局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书记、政委姚新民感谢浙江省、温州市对第一师阿拉尔市及九团的无私援助,希望两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温商产业帮扶、加强智力援疆等方面实现同频共振、合作共赢。

如何高质量书写

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考察中,代表团分别召开温州市与拜城县、第一师阿拉尔市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陈伟俊对做好高质量新时代

对口援疆工作明确要求——

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新期望的具体行动。温州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决扛起对口支援政治责任,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做好援疆工作,全力支持对口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努力为对口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

要进一步——

聚焦精准扶贫,在改善民生福祉上取得新成效;

聚焦平台项目,在增强造血功能上取得新成效;

聚焦育才扶智,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取得新成效;

聚焦优势互补,

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新成效;

聚焦共赢发展,在深化交流合作上取得新成效。

高质量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是一份全新的“考卷”,摆在了温州援疆干部面前。

对标新时代新要求,

温州援疆干部打算这么做——

“3个一”工程

助推发展理念转变

——探索一种模式,创新“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扶贫新模式,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模式的转变。

——运行一套机制,强化实施“两团一会一通报”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援疆项目管理建设水平。

——搭建一个平台,充分运用温拜产业对接平台,促进温拜两地政商界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3个十”工程

助推群众扩大就业

——选择10个村庄,打造“一村一品”样板。在10个产业村开展庭院经济提升试点,力争每个试点村做强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产业品牌、建成一个规范化的合作社、培养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

——实施10大项目,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实施“美丽驿站、美丽公园、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之家、爱心工厂、爱心医院、整治污水、整治水渠、整治立面”等10个项目。

——确定10处场所,打造就近就业样板。加快建设温拜产业孵化园,带动拜城10个左右的乡镇新建标准厂房或利用闲置厂房、学校等场地,发展服装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帮助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3个百”工程

助推优质农产品开拓市场

——在温州开设100家门店。

——在拜城扶持100个企业或合作社。

——扶持开设100个电商企业。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3个千”工程

助推拜城脱贫攻坚

——解决3130家农户放心饮用水问题。

——实施1000亩农旅项目,助力扶贫户增收。

——建成1795户贫困户富民安居工程。

读懂援疆背后的温州情怀

于温州援疆干部而言,于在疆温商而言,天山与瓯江,相隔万里,又仿佛近在咫尺。

他们不辞辛苦,从万里之外的温州来到新疆,来到天山脚下神秘而又陌生的土地,开始了人生中独特而精彩的援疆或者创业生活。从那一刻起,天山与瓯江紧紧相连。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看温商产业援疆——

此番在疆考察,陈伟俊还率市代表团在乌鲁木齐走访看望在新疆创业发展的温商,与在疆温籍企业家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

祖国边疆,在疆创业发展的温州人有近14万。作为在疆温州人的娘家,新疆温州商会成立了10个地州温州商会,现有3000多家会员企业,吸纳稳定就业人员达13万余人。

千里之外,道不尽对家乡的牵挂。

“温州永远是最美的家乡,无论如何都要回归家乡”“报效家乡,回馈桑梓,我们义不容辞。”……市代表团组织的座谈会上,在疆温籍企业家代表畅所欲言,表示要把家乡的关心和召唤转化为共建共享、共赢共荣的实际行动。”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千里之外,更数不尽援疆情怀——

这两年,在疆温商拜城产业对接会、在疆温商助力拜城产业就业扶贫对接会分别举行。温州市援疆指挥部与新疆温州总商会签订《服务对口援疆三年合作框架备忘录》,为产业援疆打造高效对接平台。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截至目前,阿克苏温州商会的工贸企业已达200多家,在阿投资超过50亿元,实际运作资金100多亿元,解决了当地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就在一个多月前,在疆温商拜城产业就业助力扶贫对接会上,温州市援疆指挥部与多个在疆温州商会签订了助力拜城产业就业扶贫意向书。

温商胡晓武主动向温州市援疆指挥部提出,在拜城温州城完工投用后,为拜城贫困人员提供公益摊位和岗位;阿克苏温州商会会长腾敏力表示,要为拜城提供300个就业岗位……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王通林评价温商为“援疆老兵”——

“广大温商来新疆打拼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把人生最美的芳华都留在了这一片遥远边疆、茫茫戈壁……让我感动的是,在你们成功之后,你们向新疆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伸出了援手,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问题,做的都是扶贫济困、救死扶伤、雪中送炭的好事、善事,展示了你们心中的大爱,让少数民族群众走出了困难,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社会的关心和关爱。”

援疆有义、援疆有情、援疆有缘、援疆有份,援疆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温州人奋斗的风采……

看援疆干部风采——

不悔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自1997年响应中央对口援疆号召,派出第一批温州援疆干部以来,温州市至今一共选派9批、165名援疆干部人才。

陈伟俊: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一年半之前,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共计23人,肩负着温州市委、市政府和温州人民的重托来到拜城。他们中有机关干部11人、教师6人、医生6人,干部们肩负三年支援任务,教师和医生等人才则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对口支援。

今年7月5日,第九批12名援疆人才圆满完成为期一年半的对口支援任务,载誉而归。11名援疆干部继续坚守在西部边陲。

走进温州援疆干部人才,这些心声在传递——

李林锦(援疆期间任拜城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援疆医生):援疆是人生很有意义的一站,对我来讲,既全力以赴,也受益匪浅。受援科室有了长足的进步,既收获了温拜两地医生团结的友谊,也收获了民族大团结的友谊。拜城,天山脚下,戈壁绿洲,我呆过最久的故乡外城市,它俨然成了我的另一个故乡。

吴宏亮(援疆期间任拜城县教育局物理教研员):援疆有“三苦”,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援建更有“四有”,有祖国可爱的人民,有你的家国情怀,有你的援友同志,有你温暖的组织。新疆,值得我们来,更值得后来的你们来。

张洪(拜城县委副书记,温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三年援疆,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秉持“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援疆使命,锤炼援疆铁军,打造援疆标杆,激励全体干部人才在援疆舞台上书写人生的华美篇章,全力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温度、有情怀的援疆队伍,不断开创援疆工作新局面。

天山脚下,总有一种精神感动着我们;总有一种情怀激励着奋斗。

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正是“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在对口援疆工作中的迸发和闪耀。

在疆期间,市代表团走访看望了温州市第九批援疆干部。陈伟俊勉励援疆干部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传承好弘扬好援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紧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一流业绩、过硬作风、良好口碑,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期许中,我们为温州对口援疆工作点赞!

陈伟俊率市代表团赴疆考察有深意:万水千山总是情, 对口支援一线牵

(原标题《陈伟俊率市代表团赴疆考察有深意:万水千山总是情, 对口支援一线牵》,原作者 杨世朋 缪眎眎,编辑 张亦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