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工信部直属信通院发布《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2018)》

头条|工信部直属信通院发布《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2018)》

日前,工信部直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称"信通院")发布《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信通院指出,区块链将通过"一升一降三创新",对货币发行流通、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以及制度与调控机制等金融体系要素带来潜在的积极影响。

《报告》显示,业界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金融交易透明度、强化系统操作弹性、实现流程自动化,进而对金融业务的记录保存、会计核算和支付结算方式产生影响。研究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整体情况与典型特征,有助于客观判断其发展现状、趋势及潜在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流通的资金以及金融工具,都与线下实体资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是实体资产的权益。围绕金融资产权益,金融业务主要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资产权益的评估。这个环节需要金融中介来对线下实体资产确定其价值,从而明确资产权益的真实价值。第二个环节是

资产权益证明的发放。确定了资产相应的价值之后,会给相应的金融参与者一个金融资产权益的证明,比如股权证明书均由中介发放管理。第三个环节是资产权益证明的流通。金融参与者持有资产权益证明,能够在金融过程中寻找其他参与者,对接他们的融资需求,一般的金融工具都是基于中介的流通化方式。

从金融资产权益的这三个环节切入,可进一步分析区块链能发挥的作用。在第一个环节中,区块链目前难以做到线上数据与线下实体资产的完全真实匹配,暂时不能够代替金融中介去评估实体金融资产价值。第二个环节主要针对资产权益证明本身文件实现防伪,区块链可以做到电子权益证明去中心化发放,并且保证不可篡改。第三个环节反映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区块链可实现资产权益证明的点对点流通,并可以再切分,有助于提升资产流动性。

信通院认为,综合三个环节来看,现阶段区块链可以用于资产权益证明的发放管理和流通环节,但是难以参与到线下的权益评估。金融领域中的中介其实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可以提供

评估、风控、增值等服务。在资产权益证明的发放管理与流通环节,区块链可充分发挥自身低成本建立连接、点对点流通的特性,有助于降低金融业务复杂度,增强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提升金融业务效率。

头条|工信部直属信通院发布《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2018)》

《报告》显示,金融体系包含货币发行流通、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制度与调控机制等构成要素。从这几个核心构成要素来看,基于区块链在金融资产权益证明发放与流通中的应用,区块链将通过"一升一降三创新",为金融体系带来潜在积极的影响

信通院认为,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区块链应用最早且应用最热的金融范畴就是加密数字代币。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代币基于区块链创新地实现了资产权益的远程点对点流通,逐步激发人们对于区块链在货币发行流通中应用的探讨,这是第一个"创新"

金融工具,也可以称为金融资产,是作为储蓄者与借款者进行资金转移的重要手段,区块链可创新地实现金融资产权益的高效点对点登记流通,这是第二个"创新"

基于区块链对加密数字代币以及金融资产权益实现电子化、点对点流通的创新应用,能

增强金融过程中的投资者与借款者之间的点对点关联,继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会整体提升,使得直接金融市场的规模增大,即"一升"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带来金融中介职能的下降、聚焦和转变,今后金融中介职能主要会针对于实现投资者与借款者的交易撮合、信息采集分析等最重要的功能,即"一降"

区块链对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带来一升一降的影响,继而可能推动金融制度与调控机制的创新调整与完善,从而在这一大机遇的背景下维持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即第三个"创新"

头条|工信部直属信通院发布《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2018)》

《报告》提出区块链金融八大结论

1、区块链将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机制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加密数字代币不属于信用货币体系,无法有效履行货币基本职能,而法定数字货币是信用货币体系的一部分,将履行货币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贮藏的基本职能。

区块链可以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之一,是一项可选技术。从技术的成熟度看,未来法定数字货币也有采用集中化技术的可能性。区块链对将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机制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2、区块链在跨境支付及大额支付领域有一定优势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模式拥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流动性更强、权利更平等等优势。在大额支付领域,区块链应用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其对大额支付系统带来的效率、透明度、弹性及稳健性等潜在效益。

3、区块链将对金融体系发挥积极作用基于区块链在金融资产权益证明发放与流通中的应用,区块链将通过“一升一降三创新”,对货币发行流通、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以及制度与调控机制等金融体系要素带来潜在的积极影响。

4、供应链金融是较为适合区块链的场景之一在供应链金融流程中,供应商、核心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多方并存,这类多主体、非高频交易是较为适合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场景。

基于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应收账款、票据、仓单等资产数字化,并且留下数据存证,降低票据作假、重复质押等风险,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基于智能合约属性使供应链金融业务顺利开展。

头条|工信部直属信通院发布《金融区块链研究报告(2018)》

5、区块链在证券交易应用领域更多尚在概念阶段证券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主要集中于私募证券的电子化与公募证券的发行交易,大多处在概念验证阶段。区块链可以在不改变私募证券流通规则的基础上,替代纸质文件作为证券资产的自治电子化载体,实现私募证券的登记和流通。

公募证券方面,相关方在清结算环节存在多方对账等效率问题,区块链可以提供一种证券清结算的解决方案。

6、区块链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更加强调公开透明特点保险领域中的区块链应用特点鲜明。针对保险业理赔效率低、行业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特性可以用来优化保险业务流程。

针对中心化的相互保险存在运作不透明、资金流向不透明的问题,区块链为构建非中心化的信任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促进保险平台提升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透明度。

7、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搭建征信数据共享交易平台区块链可在征信的数据共享交易领域着重发力,面向征信相关各行各业的数据共享交易,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联盟链,搭建征信数据共享交易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促进参与交易方风险和成本最小化。

8、区块链金融应用面临挑战与监管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在区块链成为金融领域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之前,仍有商业、技术、风险管理等多维度的挑战,各国政府也积极调整监管策略,摸索出适应本国发展的监管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