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讀不懂《圍城》,懂時心已被城圍

《圍城》這部小說,是要有一定人生閱歷才能讀得懂的。

記得年少的時候讀《圍城》,只是覺得其中有些話比較俏皮搞笑,有些說法比較新鮮別緻,而書中既沒有曲折的情節,也沒有動人的故事,並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但等到有了一定年紀,經歷過了一些世事,在紅塵裡打了幾個滾後,再來讀它,才真正有所觸動,懂得了它好在哪裡,妙在何處。

年少讀不懂《圍城》,懂時心已被城圍

一般人,因著那一句經典名言,都以為《圍城》是一部愛情小說,小說中的圍城只是指的婚姻。

其實,很多作家都是善於、並喜歡使用皮裡陽秋手法的。

愛情、婚姻只不過是作者的一個幌子罷了,其真正所要說的其實是人性、世態和人生。

年少讀不懂《圍城》,懂時心已被城圍

小說中的人物,在現實中都能映照出清晰的影子來。

比如,小說中的主人公方鴻漸,沒有什麼真本事,且有著虛榮、自誇、呆板、懦弱等小毛病,但為人還不算太壞。

這其實,也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特別是讀書人的的樣子。

就是在今天這個時代,大部分大學生、研究生大概也就是方鴻漸這個形象吧,他們對生活有著無窮的慾望,但又缺乏駕馭生活的能力和勇氣,總是被生活所裹挾著,不由自主地,猶猶豫豫地,窩窩囊囊地前行,在愛情上如此,在事業上也是如此。

在愛情上,方鴻漸與放浪的鮑小姐苟且,但卻看不上比較成熟的蘇小姐,雖然喜歡年輕活潑的唐小姐,卻最終和自己並不愛的,一切都只是平平淡淡的孫小姐走到了一起,過起了一地雞毛的的婚姻生活。

在事業上,他出國留學混了幾年日子,買了個假文憑,但又還有點羞恥心,不像老於世故的韓學愈造假一點人心虛和臉紅,他羞於提這個假文憑,在小銀行裡當職員不甘心,於是去一個草臺班子的大學當教授,結果只弄了個副教授,還受到排擠和傾壓,幹了不多久就被解騁,灰溜溜回到上海後,謀了個資料室的閒職,最終還是沒幹長久,又被裁員。

因為缺乏世俗的那一套伎倆和手腕,再加上還有點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和清高自尊,在俗世中,他一事無成。

年少讀不懂《圍城》,懂時心已被城圍

再比如,小說中的幾個人物,也都能從現實生活中隨時都能找得到。好色虛偽的李梅亭,陰險深沉的韓學愈,精明狡詐的汪處厚,冠冕堂皇的高松年,庸俗世故的蘇文丸,刻薄長舌的范小姐,附庸風雅的董斜川等等,一個個無不活靈活現地展現著現實中最真實的人性。

他們的做法和嘴臉,大凡經歷過世事的人,都一定經歷過或見識過,也大都被他們所傷害過或影響過。

至於小說中寫人情世故,也是那麼深刻和犀利。比如,裡面寫職場關係,沒太大本事、不夠世俗油滑,且又沒有背景的方鴻漸受冷落、遭排斥、被算計,處處吃虧,而虛偽、狡詐、陰險、功利的李梅亭、韓學愈、汪處厚之流則春風得意、名利雙收,三閭大學裡的那種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人心險惡、利害算計,被刻畫的入木三分。其他如情敵關係,妯娌關係等也不乏精彩、深刻的描繪。

年少讀不懂《圍城》,懂時心已被城圍

對於世事,作者也不乏深刻揭示,辛辣點評,如對號稱”老科學家“,其實滿是政客作派的大學校長高松年之流的刻畫;如對三閭大學導師制改革的描繪,改革不東不西,不洋不土,最後淪為利益之爭,陣營之爭,成為權勢者、別有用心者追名逐利的戰場和功具。

在作者冷靜、客觀而又不失生動、恢諧的筆觸裡,你能讀到什麼是真正的人性,什麼是真正的職場,什麼是真正的社會,什麼是直正的人生。比李宗吾的《厚黑學》、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更為發人深省。

年少讀不懂《圍城》,懂時心已被城圍

對於在世事裡打過了幾次滾,對人性有了一定認識和了解的每一位人生圍城中人,讀此書不免會心生嘆息,不免會有幾絲悲涼。

但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也許,作為圍城中人,或多或少的曾經都被這個世界的“惡”、這些人性的“醜”所傷害過,但依然可以選擇做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不媚俗的人,用自己的一點點行為讓這個不太好的世界變得稍微好一點點。

縱使有著壓力,縱使有著困難,縱使要面對更多的傷害和孤獨,也因永遠選擇高尚的東西,選擇站在美好和正直那一邊。

就如同余光中所言:世上圓滑標準的人很多,但出類拔萃的人極少。在形式上我們無法與既定的世俗爭鬥,而在內心我們都是自己的國王。選擇平庸雖然穩妥,但絕無色彩,理想主義、英雄主義的結局雖然悲壯而絕不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