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拋棄」的孩子,離婚家庭都應該看看這篇文章!

一个被“抛弃”的孩子,离婚家庭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

我接這個班時是三年級。那時,軒是個快樂的孩子。個子小小的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拽著我的袖子,笑彎了眼睛問一串的“為什麼啊”,直到我佯怒,才咯咯笑著跑開。

可是到了下學期,聽不到軒的笑鬧了,他變得異常安靜。

他也不再纏著我,課間也不和同學追逐打鬧了。最常見的是,他眼神茫然地坐在課堂上,小小的身軀不安地扭動著。作業本上也是歪歪扭扭的字跡,一路向下斜成弧形。

我看著心不在焉的他,用手揉著他那柔軟的頭髮,把長長的嘆息埋在心裡。

後來我才瞭解到,原來他的父母鬧離婚,他先是作為籌碼被爭來搶去,後來又變為被棄的包袱,扔在沒結婚的叔叔處,常常早飯沒吃捏著兩塊錢就來上學了。我知道後就把我食堂的早餐留一半,或者一個包子,或者一個雞蛋,帶給他。而他每次都要我命令才肯吃下去。

看著軒鬱鬱寡歡的神態,越來越差的作業與成績,我決定找家長好好溝通。

我打電話給軒爸,被告知在外地工作,無法照應孩子,讓我去找孩子媽媽。

軒媽離婚後再也沒有來過,撥打曾經的電話,成了空號。

好不容易通過軒爸找到了電話,可是接電話的軒媽卻總是沉默。

那一天,在我連續一個星期每天一個電話之後,近半年沒露面的軒媽終於來了。看著她高高凸起的腹部,我似乎明白了。

一个被“抛弃”的孩子,离婚家庭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

我把軒喊到了辦公室。可是軒並沒有我預想中那樣撲進媽媽的懷中,也沒有一絲開心的表情。他的頭固執地扭著,眼睛盯著辦公室牆角的那盆綠蘿。只是,當軒媽那有些拖沓的腳步聲消失在門外時,軒兩行淚水珠串般落下,漸至洶湧。原本無奈的我剎那心如刀割。這樣揹著母親而流的淚水,是對遺棄的抗議,還是被拋棄的委屈?幼小的他,曾水晶一樣透亮的心,是否已成支離破碎的玻璃?

我把軒攬進懷中,無言地輕拍著他的後背,直到那緊張的小肩膀鬆弛下來。可是我的心卻緊緊地揪了起來。我想,我一定要做些什麼,一定要把軒從這樣被棄的失落中拉出來。

後來我和軒相處的模式有了改變。我不再那麼寵溺寬容他,而是對他多了要求,常常要求他的幫助。比如課後送作業本,幫我到傳達室取信件,每天中午讓他幫我批兩三本作業……這些事,他開始牴觸,後來漸漸喜歡,批作業時,常和我討論問題。有時他還故意固執地堅持他的看法。我呢,在他做這些事時,故意大聲跟同事們說:“今天太累了,幸虧有軒幫忙。”然後拿一個蘋果或桔子,和軒分享。我還故意要略大的一半,跟他逗趣:“孔融4歲能讓梨,你都10歲了,應該讓著我。”開始,他還靦腆,後來就會開心地笑,我又看到那熟悉的“月牙”。

許久沒消息的軒爸那天打來電話,告訴我一件事:軒的叔叔騎摩托車不小心受了傷。軒每天放學回家都學著給叔叔做飯,早上還早起買早餐。軒還主動給他打電話,告知情況,他很開心。我聽了,心裡也很高興,軒已經開始正視並積極對待父母離婚的現實。

一个被“抛弃”的孩子,离婚家庭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

那個週五,我帶著軒去圖書館還書,遇到懷孕的同事抱著一大摞書回教室。我讓軒幫助那位同事。不一會兒,軒舉著個大蘋果回來了,說是那位老師送的,要和我一起吃。我裝作漫不經心地說:“懷孕很辛苦,你媽懷你時也這樣。也不知道這次,你媽媽給你生個弟弟還是妹妹,你要做哥哥了。”我注意到,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沒過兩天,軒在課間找到我,可也沒說什麼。我覺得他肯定有事想告訴我,就主動問他。他猶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說:“昨晚和媽媽打電話了,媽媽說希望是弟弟,像我一樣可愛;也希望是妹妹,讓我保護她。”我很意外,他終於原諒了媽媽。我開心地說:“弟弟妹妹都好,都會聽哥哥的話。”他咧開嘴樂了。

那一天早上,我腰病突然復發,無法上班。中午接到辦公室打來的電話,一接聽卻是軒,一連聲問我要不要他來幫忙。聽著那焦急稚嫩的童聲,我的眼淚流了下來。不只是感動,更是因為,軒終於從被遺棄的感受中走了出來。他明白自己不是多餘的。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需要他。

這是一篇讓人心酸的文章,讀的時候幾度淚盈於睫,為可憐的、懂事的軒。離婚率越來越高,似乎成了每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必然出現的現象。我國也正在走這條老路。據民政部統計,從2003年開始,我國離婚數量已經連續14年增長,2017年上半年,全國有185.6萬夫婦辦理離婚。離婚變得稀鬆平常,揮一揮手,開始新生活,但這些離婚的夫婦,教會了孩子如何面對新生活了嗎?心理專家認為,不管父母把離婚處理得如何“完美”,對幼小的孩子來說,依然有消極影響:

一、離婚本身對孩子而言是家的破碎。

二、離婚本身直接導致孩子離開原來的生活環境,或改變了原來的家庭人際環境。

三、父母再婚時,無論對方對孩子是什麼態度,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

四、再婚後,繼父母之間的磨合以及繼父母與孩子的磨合過程,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

如果父母不能處理好這些影響,那麼離婚對孩子來說,傷害是巨大的。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這麼幸運,遇到本文這麼好的老師。

本文選自《莫愁·家教與成才》,您可以打開公眾號下方“雜誌訂閱”欄目,選擇購買,也可以點擊下方鏈接,打開“莫愁優選”小程序,選擇您感興趣的欄目——

莫愁優選

一个被“抛弃”的孩子,离婚家庭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

審核:韓麗晴

莫愁大觀園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