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告訴我們:隱性窮人真的很多

拼多多告訴我們:隱性窮人真的很多

朋友圈裡,時不時就會有朋友發起“砍一刀”的鏈接,明知道那些免費的商品一定不會有什麼品質的保證,但依然有不少人未能抵擋住誘惑。

拼多多憑藉它的低價產品,不但在電商平臺殺出了一條血路,還順利上市。這個消息讓大家又開始對中國的複雜和多元展開討論。

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似乎已經進入了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水準有了很大的提高。淘寶的出現已經為我們提供了相當低端的商品,甚至擠壓掉了地攤的經營。

可拼多多的出現讓我們又開始關注一些數據:在中國,本科學歷以上的人只佔全國人口不到4%;中國有超過7億的勞動人口,但大概只有6000萬人在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個稅起徵點是3500元。

中新網報道了國家統計局剛剛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新的數據再次證明了這一點:普遍而言,人們比大家想象的要窮一些。

這一點如果到了農村、邊遠地區,沒有工業支撐的地區,情況可能還要更嚴重些。

即使是家庭收入較高的城鎮居民,他們的可支配收入,(指可以用來消費和儲蓄的所有收入總和,包括現金和實物收入)今年上半年,人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063元,扣除價格因素,各地區中位居前兩位的是上海和北京,分別是32612元和31079元,這樣算下來,月可支配收入也就是5000塊多一些。

這與我們那些坐在寫字樓裡的白領們想象得有些遠,同時也表明普遍富裕水平遠沒有達到想象的高度,更提示了我們的一個認知誤區,即容易把自己的環境當成社會的普遍環境。

拼多多告訴我們:隱性窮人真的很多

拼多多的使用者大體有兩類:一類叫做“隱性貧困人群”,指的是,那些看起來生活很富裕,實則入不再敷出的人群。這些人高房貸,高醫療消費,高教育投入,他們的收入相對而言是很不錯的,但,各方投入使得他們的可支配收入低到極點,他們給大家,給社會一種假象,也就成就了拼多多。

第二類人是收入少。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或者聽到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就憑藉著經驗想當然地認為,快遞小哥和物業保潔已經是社會底層的人,可事實卻是,那不過是冰山一角。更多更底層的,是大量的我們看不到的,他們的收入和生活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我自己也就曾經歷過每月300元的消費,整整一年,我知道貧窮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所以拼多多在中國的崛起,是將中國的消費進行了一個降級,是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消費的多元化展示。各種消費群體都能找到自己的消費平臺,這應該是一種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