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淄川龍泉影劇院

自1981年開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關心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指示》精神,由農村人民公社集資興建了一批集鎮電影院和影劇院。

1958年以後,在一些大的廠礦企業,先後建起禮堂、俱樂部,並安裝放映設備,建立俱樂部性質放映單位。

自1977年至1980年,全省先後有74個廠礦、企業俱樂部、禮堂向社會開放,公開售票放映。

回憶:淄川龍泉影劇院

至1990底,全省已有專業電影院630座,影劇院86座,開放禮堂、俱樂部116個,其中文化部門所屬電影院和影劇院有229座,多集中在縣城以上的城市裡;集體經營的電影院和影劇院有478座,多分佈在各鄉、鎮駐地的集鎮;工會系統經營的影劇院、開放禮堂、俱樂部124個,多設在廠礦內部和工人集中的地區。

此外,還有廠礦、企業、機關對內放映的俱樂部性質放映單位642個。

1985年元旦新建龍泉影劇院開業,龍泉鎮影劇院位置就在現在龍泉鎮政府公路東對面。

龍泉影劇院正式工商註冊時間是:1989年08月19日。原營業執照號碼:16421289-4

法人代表:孫兆水。

1990年9月,由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文匯報》、《文匯電影時報》聯合主辦的全國"雙十佳"(十佳城市電影院經理、十佳農村放映員)

"金翼獎"評選活動中,淄博市淄川區龍泉鎮影院經理孫兆水榮獲"金翼獎"杯。

回憶:淄川龍泉影劇院

全國十佳放映員——孫兆水

孫兆水,龍泉鎮龍四村人,中共黨員。1987年任龍泉鎮文化站站長兼影劇院經理。 199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放映員,榮獲國家首次舉辦的“金翼獎”,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評為全國百名優秀、先進文化站站長。

回憶:淄川龍泉影劇院

隨著龍泉鎮房地產開發徵地,原來的龍泉鎮電影院蓋起來商品房,從此龍泉鎮再也沒有了電影院。

龍泉沒了電影院卻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去看電影的情景。 剛記事的時候,不論夏天還是冬天的晚上,都是跟著大人到村裡和鄰村看露天電影,也不懂電影意思 ,看著看著就睡覺了,大人們把自己抱著揹著回家。

就為跟腳,看了什麼片子全然不知。

後來長大些了,聽大人說是在龍口大南門裡大成子西面的院子裡演電影。

開演前要先發電,演出中沒電了,要等著發電。演出的地方離自已的家很遠。

小孩子哪有錢能去看電影?於是,很多小孩擠在大門口等著“放鼓”。

就是在電影演完之前把人放進去,最後看看片子的結局。

後來演電影的地方換到了龍泉鎮政府駐地,再後來就是龍口莊裡司家門樓的大院子,龍泉煤礦家屬宿舍的大院子。

條件雖然差,但是來看電影的老百姓卻是人山人海。再後來長大了順著鐵路和小夥伴們上龍泉煤礦電影院看電影。

據資料1961年龍泉煤礦建起了900平方米的影劇院,座位有1135個,年放咉399場次,觀眾達60742人次。周邊地區的老百姓一般都到這裡看電影。在60年代.70年代,票價都是5分錢,僅管這樣,有很多人捨不得花這5分錢。

如果別的影劇院有好的片子,人們會不怕山高路遠,就是吃苦受累也要去看。

那時常去的地方主要是礦務局機廠電影院.西河礦電影院,我還跟著宏哥去過博山工人文化宮看過兩次電影。

主要原因是那時的文化生活極度貧乏,小時候能夠聽聽收音機,看看小人書,春節時看看玩十五和文藝演出,心裡感到特別高興。

總之,50-70歲左右的這些人大半輩子生活很苦,文化娛樂很少,看電影對那時的人來說就象過年一樣奢侈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 龍泉鎮政府審時度勢,龍泉鎮新建影劇院開業。就在現在龍泉鎮政府公路東對面。

以後龍泉鎮電影院就成了傳說了,年紀小的就不知道了。

龍泉影劇院能容納1144個座位,不僅有高檔的音響,而且硬件設施也是一流的,這在當時全省鄉鎮影劇院當中是名列前茅的。為了提高檔次,影劇院積極與全國知名演員聯繫,承接了多場規格和擋次都比較高的大型演出。在當地引起了很大轟動,也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1985年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風糜全國,影劇院把鞍山藝術團接了過來,場場爆滿,連過道都站滿了人。這次合作的成功給劉蘭芳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991年劉蘭芳再次率團到龍泉影劇院來演出。1992年春劉嘵慶率中國交通文工團來龍泉演出。歌唱家蔣大為.舞蹈王子陶金.歌唱演員程琳.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李慧芳.孫玉敏等也先後來劇院展示才藝。影劇院的經營一直紅紅火火。龍泉鎮影劇院的各頂工作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並且列全省同行之首,1990年被評為全市首批先進文化站,站長孫兆水被評為全省模範黨員文化藝術工作者,山東省電影發行放映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首批十佳電影放映員.榮獲國家首次舉辦的“金翼獎”,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評為全國百名優秀·先進文化站站長。

那時記得小姨父司志儒在龍泉影劇院電影院放映檢票,負責接送演職人員工作。在從淄川賓館接送演員劉曉慶時,劉曉慶和他親切握手。因為劉曉慶來龍泉影劇院幾次演出都是他接送她已經認識他,別人不得靠近。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電視、錄像、音樂、舞蹈、體育等群眾文體活動的廣泛開展,電影事業受到嚴峻挑戰。再加上由於資金所限,不少電影院、影劇院年久失修,設備落後,不能適應人民群眾的要求,電影觀眾人次逐年下降。

隨著電視節目的普及,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電影觀眾上座率越來越少,龍泉影劇院不再有昔日的輝煌。

前幾年鎮政府已將影劇院拆除並蓋成居民樓。但是龍泉影劇院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