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真的「痛恨」支付寶嗎?有哪些原因?

馬雲曾經透露過支付寶到目前為止已擁有超過3億活躍用戶,註冊用戶更是高達到8億,已然發展成中國支付市場最大的贏家,毫不客氣地搶銀行蛋糕,那麼銀行是不是有足夠的理由“痛恨”支付寶呢?

銀行真的“痛恨”支付寶嗎?有哪些原因?

一、銀行不爽的原因

支付寶上有餘額寶,收益比銀行產品高不少,贖回因為有墊付,所以時間很短,而且都是手機操作,很便捷,這也是個很大的通道,可以在上面買理財、買保險,這些業務本來之前都是銀行的利潤來源,現在多了一個搶生意的當然會不爽。

截至17年末,餘額寶的規模已經超過了1.5萬億,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招商銀行可以說是國內吸儲能力最強的股份制銀行,去年底招商銀行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約1.3萬億,餘額寶規模已經超過招行的存款餘額。

實際表明,銀行存款的下降也是非常明顯的,今年4月一個月就流出了1.32萬億,除了買房,像支付寶這類平臺的吸金能力也是很強的。

二、銀行對支付寶也無可奈何

支付寶只是作為一個三方支付工具,而具體的指令都是用戶自己發出的,銀行作為結算單位,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是必須要執行的。如果不合作,這其中的收益就完全享受不到,雖然每筆不大,但是用的人數多的話總量就非常可觀了。

所以銀行雖然不爽,但該接還得接,而且都爭相跟支付寶搞好關係,如果可以合作推廣一些產品的話,那數量將非常可觀,某大行的信用卡業務做了多年,總體的量不及在支付寶上推廣一年的,這種效應是銀行無法忽視的。

而且,小小金融認為,實際上銀行根本犯不著去“痛恨”支付寶。銀行和支付寶的目標人群並不衝突,支付寶固然是便利,但是用戶最多在上面放幾千,幾十萬幾百萬的資金終究是要存銀行的。支付寶可以說是填補了銀行支付的空白。

只有幾千塊錢全存支付寶上還自鳴得意鄙視銀行的那一群人,根本不是銀行的目標客戶,維護這些客戶的成本比能從他們身上賺到的利潤要高得多,銀行是樂於看到這些客戶被支付寶挖過去的,只是一般不直接說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