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塘分鱼 王新明

干塘分鱼

王新明

1972年我当兵入伍之前,村子上有40多户人家,大大小小有十几口水塘。大的水面积有十几亩左右,小的也有五六分水面。南方水塘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干旱时给稻田灌水,二是养鱼,三是夏天炎热时还可以降温。这些塘都是老祖宗的杰作,世代存留。

干塘分鱼 王新明

六七十年代,搞大集体,鱼塘有专人负责饲养鱼。春季把各种鱼苗放在水塘里。喂鱼的人捡些牛屎担些猪粪放在水塘里,每天杀些嫩草喂鱼,鱼吃了这些东西,慢慢的长大,到年底大的鱼就有五六斤重。

干塘分鱼 王新明

大约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是队上(村子上)干塘分鱼的时候。到干塘的那天,喂鱼的人一早起来,喝上半斤七毛五分钱一斤的白酒,脱了裤子,下到水塘的出水口,用斧头把出水口的“完筒”大木头塞子打松,然后使劲向上把木头塞子提出来,水塘里的水就哗哗的向外流,出口处还要放上用竹子篾织的“爬杠”,挡住出水口,防止鱼随水流出。大概放水的时间要从早上八点放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能放完。

下午四点前,村上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上大黄木桶准备装鱼。捉鱼的小伙子也喝点酒(因为那时没有现在的皮衣服)冬天零度左右,要赤脚下到塘里,也是瑟瑟发抖的。下午4点左右,全村男女老少就站在塘堤上,象看文艺节目一样,看小伙子们捉鱼。

水快干的时候,满塘的鱼就开始欢蹦乱跳起来,鱼也有好几个品种,大的有草鱼、鲢鱼、胖头鱼,小的有红鲤鱼、鲫鱼,还有白条鱼。小伙子们逮鱼时,大鱼就不老实,使劲一甩尾巴,塘泥就摔在逮鱼人的脸上,脸上全是泥巴,逗得岸上看逮鱼的人哈哈大笑。

干塘分鱼 王新明

一口大塘的鱼也有千把斤。各家各户拿着水桶,盆子来分鱼。每家根据人的多少,基本上能分一二十斤。大家笑逐颜开,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大集体的温暖。

作者:王新明,1953年生,1972年入伍,历任教员,助理员,科长,高级工程师,现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