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深」,科技巨頭小米華爲中興正在逐步外遷

很多人並不知道,雷軍除了與董明珠有“賭約”以外,其實與聯想集團CEO楊元慶之間也有一賭,賭的是未來5年,誰對湖北的投資和貢獻更多。

無論是挪動研發基地還是生產工廠,近年來國內科技巨頭開始把目光放至一線城市以外,成為了一股風潮,二三線城市在科技巨頭的眼中變得誘人而又充滿吸引力。這種搬遷有著怎樣的相似之處?又有著怎樣的背後考量?巨頭們的搬遷路徑又是怎樣的?

逃離“北上廣深”,科技巨頭小米華為中興正在逐步外遷

小米武漢建立“第二總部”雷軍日前在武漢透露,小米武漢總部以研發為核心,是以萬人規模來規劃和思考的,希望十年內把武漢總部建設成上萬人的公司。而在雷軍的佈局中,武漢第二總部則被定位為“超大研發總部”,主攻方向是黑科技、新零售、人工智能、海外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此外它還擔負著為武漢引進或培育小米生態鏈企業,打造智能硬件和互聯網產業生態環境的重任。

逃離“北上廣深”,科技巨頭小米華為中興正在逐步外遷

毫無疑問,小米與武漢這座城市之間的關聯度在日益提高,小米亦將“重資產”搬到了武漢,問題在於,發跡於北京中關村的獨角獸小米集團和雷軍,為何要將武漢視作“風水寶地”?

同時相較於北京,目前武漢房價、物價、用工成本相對較低,也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成本。此外,武漢作為"華中第一要塞"和全國交通運輸樞紐,城市內部亦形成多個成熟商圈,其在地域和交通上的便利性也將在小米業務的拓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逃離“北上廣深”,科技巨頭小米華為中興正在逐步外遷

雷軍受聘為武漢市招商局首批顧問,不下7次造訪武漢,除了以超高效率建成小米武漢總部,還將“小米之家”銷售總部落在了武漢。去年5月3日,小米重磅宣佈,和湖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內容是與長江產業基金共同發起募集規模為120億元人民幣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該基金則將用於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拓展。

去年6月29日,武漢市政府與小米、金山、順為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小米武漢總部正式揭牌。在光谷金融港B24棟三樓,小米、金山、順為的LOGO並排陳列,這三家雷軍系企業,隨著武漢大學著名校友雷軍“資智回漢” 。根據協議,小米之家銷售總部將落戶武漢,計劃未來3年開通1000家門店,力爭5年內收入突破700億元。

逃離“北上廣深”,科技巨頭小米華為中興正在逐步外遷

與此同時,小米部分主營業務和上百家生態鏈公司也將遷往武漢,致力於打造未來中國人工智能設備研發與生產基地。

華為東莞拿地7月初,華為共出動“40輛8噸貨車,共計60車次”轟轟烈烈搬遷,2700人從深圳搬到東莞松山湖的消息引發熱議。華為“歐洲小鎮”“法式新家”“不是城堡就是別墅,還有小火車接送”等消息引來外界關注。面對質疑,華為方面表示,總部還是紮根在深圳,此次搬遷的部門除研發團隊外,還包括一些其他部門的人員。

逃離“北上廣深”,科技巨頭小米華為中興正在逐步外遷

資料顯示,2014年,華為在東莞納稅才2.4億元,只排到東莞第十。但是從2015年開始,華為就成為東莞納稅、營收雙料冠軍。2016年,東莞華為營收超過了1000億元。

實際上,華為撤離深圳投奔東莞的言論在近兩年來一直沒有停歇過,但華為總裁任正非則多次表態:“深圳的營商環境總體已經很好了”,“我們從未想過要外遷,我們總部基地永遠在深圳”。對於此次搬遷,華為方面人士亦向記者強調:“華為不是搬家,只是擴充辦公區。”

逃離“北上廣深”,科技巨頭小米華為中興正在逐步外遷

有評論人士指出,近年來,深圳市土地、房價、用工成本不斷上升,是華為搬遷的一大重要客觀因素。而一線城市土地荒、高額房價對企業造成了致命打擊,企業成本加深是企業逃離的重要原因。

中興去哪兒?實際上,手機圈裡加速產業鏈外遷和佈局的,不只是華為,聯想、中興、錘子等企業亦悉數在列。高科技企業陸續向二線城市遷移,究竟是北上廣深經營成本太高?還是圖一時的噱頭?

與此同時,華為的同城兄弟中興通訊,也出現了與華為相似的搬遷路徑,開始了在河源的佈局。2016年7月,其將通信設備製造業務以及手機業務生產線遷入從深圳遷至河源。

逃離“北上廣深”,科技巨頭小米華為中興正在逐步外遷

有中興河源工廠的員工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今年4月份美國禁令激活之後,中興工廠直接陷入了癱瘓狀態,工人都停工了。而自7月初接到恢復生產的通知後,目前已全面恢復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