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佳話:寇準對句羣臣啞口無言,歐陽修隨州妙對名聞天下

寇準對句群臣啞口無言

寇準,字平仲。宋真宗時官至宰相,為人比較正直,詩受王維和韋應物影響較深,七言絕句最工,著有《寇忠愍公詩集》。

相傳,寇準剛提升宰相時,一些嫉賢妒能之輩很不服氣,極盡誹謗及排擠之能事,有人甚至公然在皇帝面前說寇準無才無德,竟要當面出對一試。說來也巧,此時寇準上殿來了,那人當場發難,隨及念出一條上聯。聯曰:

下大雨麥子管種

上聯既出,皇上應允,寇準只好應答,略加琢磨對道:

旱高地田禾必幹

寇準對答如流,君臣無不驚異,寇愛卿倍受皇上稱讚,出聯者頓時狼狽不堪。

毀謗者先發制人。金鑾殿出聯欲置寇準於絕境,從字面上看,這是一句莊戶俗語,好似兩位老農談論農事,很肯定地說,天下大雨了,趁墒可以播種麥子,實則利用諧音,全句應為“夏大禹墨子管仲”,內含一個朝代和三個人名,而且有君有臣, 聯中四個名詞,無一虛字添加,真乃挖空心思。

其實謗者錯了,寇準德才兼備,絕非不學無術之人,他深知,上聯之用心,如法以莊稼話對之,你講“雨”,我講“旱”,你說下透雨了趁著墒好可以種麥,我說旱得狠了高地禾苗必定枯乾,這是字面意思,實則也是諧音,他是在說“漢高帝田橫比干”。以“漢”對“夏” 朝代相對,“高帝”(即劉邦)對“大禹”,皇帝相對,“以田橫”、 “比干”對“墨子”、 “管仲”,大臣相對,君對君,臣對臣,天衣無縫,無可非議。突然發難者,雖早預謀,並未取勝,隨機應變者,出口成對,技高一籌。

歐陽修隨州妙對

傳說,有一年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到隨州城遊玩。他走進一家茶館品茶,見牆上有半副對聯雲:

八角樓,樓八角,一角點燈諸角亮

“好一副上聯呀!”歐陽修不禁讚賞道。為何無下聯呢?經打聽才知道,上聯是一書生半年前寫下的,可惜至今無人能對。歐陽修在品茗之際,不由琢磨起下聯來,吟誦一番,未得佳句。他走出茶館,信步來到花溪河邊,跨上伍眼橋,八個大字映入眼簾:“一泓清泉,五孔流水。”橋下流水淙淙,河裡碧波盪漾。“有了!”歐陽修如獲至寶,喜出望外,急速返回茶館,索來筆墨,揮筆寫在牆上一條下聯:

伍眼橋,橋伍眼,一眼流水伍子溪

“好對子!”眾茶客齊讚歎。不消半天時間,歐陽修茶館妙對傳遍隨州城,連這茶館的生意也格外興隆起來,許多人是慕名看下聯的。

書生出聯實有所指,據說隨州城東門外確有座三層八角樓,每角有一盞燈,點燃一盞七角之燈全亮。聯中前兩小句頂針、迴環,先講出樓名,再講出特點,末句講出奇景,巧用“角”、“葛”諧音,嵌入“諸葛亮”的人名,看易實難,難怪空缺。

歐陽修見景生情,用“伍眼橋”對“八角樓”,同為含數目字的建築物,以“橋伍眼”對“樓八角”,同為主謂結構描述特點。據說該地城北花溪河上的那座五孔橋,乃木工之鼻祖魯班所造,上游來水,不論多少,只要一孔流水,其餘四孔也都流水,堪稱又一奇景,下聯末句亦即指此。 歐陽修對裡“溪”、“胥”諧音,包含“伍子胥”的名字,此諧音對彼諧音,楚大臣對蜀大臣,歐陽修不愧為大文豪,真堪稱學富五車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